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氏家族的尘封往事
话说福建泉州南安市水头镇朴里村坐落在公路边。整个村分为朴一、朴二、朴三三个自然村,清一色姓吕,现在居住人口近10000。

  村庄很大,东面与晋江安海镇隔水相望。

  村里有一个小地名叫“御路头”。据传,南宋末年幼主南迁去广东时,曾御驾朴里,并在朴里的“福寿寺”居住了一段时间。“御路头”因此而得名。

  如果当年王安石变法成功,宋朝也许就不会被元军所灭,那么王安石变法的第二号人物———南安朴里人吕惠卿,也许就不会被列入《宋史:奸臣传》,吕惠卿的后裔———南宋抗元名臣吕大奎,也许就不会因元军入闽的动乱而被杀害。”

  然而,一切过去的事情均已成为历史。历史没有如果,没有也许,它只有不容置疑的现实。人生不是戏,人生不彩排。

  如果不查史迹,简简单单从朴里村经过,望着那一大片的村庄,我们又怎会知道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曾经出了不少历史名人。然而,据《吕氏家谱》记载,自北宋起,朴里村共出了39位进士,就南北宋320年间,朴里村吕氏便先后出了37位进士。其中著名的有吕惠卿、吕大奎等。

  看来,朴里村真可谓是人文荟萃、能人辈出了。

  吕惠卿是北宋改革家。在古代朴里村近40位进士当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吕氏三杰’(吕惠卿、吕大奎、吕正)。吕惠卿,位处三杰之首。当时,他虽然曾官至副宰相,然而由于‘熙宁变法’的失败,他却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曾以‘奸倭’入载史册。”

  吕惠卿,北宋时期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的第二号人物。然而,由于当时遭到司马光等保守派的谗谤和封建史学家的价值取向偏见,吕惠卿被列入《宋史:奸臣传》。

  岁月悠悠,抹去历史的烟尘,重新展示在人们眼前的吕惠卿,已是另一种新的形象。

  2001年12月20日,来自全国各大史学研究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云集福州,对吕惠卿的历史是非功过进行了重新的评价,肯定了吕惠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吕惠卿青年得志,及第登科后秩满入京。然而,他由于坚持改革、坚持变法,以致一生仕途坎坷、几经沉浮。

  历经官场变幻后,晚年的吕惠卿辞官回乡,并隐居于南安石井镇的大奎村。

  吕惠卿当年隐居的府邸面积非常大,是一栋三进式的建筑.。然而,现在的吕惠卿隐居府邸旧地,建筑物件均已毫无踪迹,留下的仅是满目荒凉和一片乏黄的枯草。

  吕惠卿在大奎村隐居了数年后,嘱咐两个儿子继续留住在大奎村,自己则搬回到了朴里村居住。

  辞官回乡后的吕惠卿,虽然年岁已高,但仍旧壮心不已。据传,他曾在家乡修建内市桥和镇安桥两座桥,并倡导雕建清源山老君岩。

  内市桥,旧址在现在晋江安海镇中心镇区,20世纪90年代初,安海镇在建镇中心商贸区时拆毁。镇安桥,也叫溪尾桥,旧址在现在朴里村往安海方向的村边,20世纪70年代还能看到一些桥墩,但后来由于平整土地,仅剩的几个桥墩也被毁了。时至今日,两座桥均已淡然无存,惟有清源山的老君岩至今仍为众人所瞻仰。

  如果说吕惠卿一生仕途历经沧桑,那么吕大奎为官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吕大奎为南宋朝廷出力的时候,正值元军肆虐南宋江山。

  当时,一个名叫蒲寿庚的朝臣,见南宋朝廷腐败衰弱、元军势大,便暗中投降了元军。

  一日,当吕大奎去拜访蒲寿庚的时候,蒲寿庚热情相待。酒过三巡后,蒲寿庚力劝吕大奎归顺元军。吕大奎听罢,正气临人,大骂蒲寿庚是无耻叛贼。见吕大奎毫无归顺之心,蒲寿庚便命手下将其囚禁于密室。正巧吕大奎有一个学生在蒲寿庚手下任职,于是吕大奎得以逃出笼牢返回南安老家。

  后来,蒲寿庚贼心不死,以假传南宋皇帝圣旨的名义,将吕大奎骗进自己设好的圈套。吕大奎识破蒲寿庚的伎俩后,举剑猛向蒲寿庚刺去。然而,终因寡不敌众,不得不退却逃走。后来虽逃入一个海岛中,但还是被蒲寿庚率元军所围杀。吕大奎以身殉国时,年仅49岁。

  在南安石井镇杨子山下,有一个村子叫做“大奎村”,这是吕大奎以身殉国后,当地村民为了纪念他,而以他的名字更名的。

  另外,有关吕大奎的历史遗迹,在南安还留有两处。一是在石井镇杨子山上的“杨林书院”;一是在水头镇朴里村的一座叫“镇安殿”的寺院。

  “杨林书院”在石井镇杨子山南麓半山腰处。吕大奎青少年时期曾在该书院读书教学。书院分为三室一厅,旁边一石壁上刻有“读书处”等字样。历经沧桑,现在的书院,里面堆满了厚厚的枯枝败叶,外面则几乎被生长得很茂盛的树木所遮盖,剩下的仅是一些断壁残垣。

  “镇安殿”殿里所供奉的神像为“普庵公”。相传“普庵公”是宋朝的高僧,吕大奎在少年读书的时候,曾祈求过“普庵公”,后来果然登科及第中了进士,遂在家乡朴里建立寺庙,虔诚供奉,以表感谢。现在,朴里村许多家长,为使自己孩子读书有好成绩、好前途,亦时常在“普庵公”面前进香,以替孩子祈求灵感。

  朴里村,地名源于明朝初年的里甲编制,在此之前也叫朴兜或朴乡。

  朴里村三经变难指的是,南宋末年的“奎叔之难”,明朝中后期的“倭难”,以及清初的迁界。“奎叔之难”。南宋抗元英雄吕大奎被蒲寿庚用计杀害之后,他的几个儿子继续组织义军进行抗元斗争。蒲寿庚为了斩草除根,曾多次带领元军围剿朴里,对吕氏宗族子弟进行烧杀屠戮。这样,吕氏村民为了躲避这场灾难,不是逃进深山老林,就是隐姓埋名远走他乡。

  “倭难”。明朝中后期,泉州地区沿海一带,倭寇为患不断。而水头朴里正处海边重地,时常遭受倭寇侵害在所难免。

  “清初迁界”。朴里村原来是一个多姓村民聚居的地方,清朝初年,朝廷强迫闽、浙、粤沿海的居民向内迁移30到50里,而朴里正处于迁地的重点范围,因此而一度被夷为废墟。多年后,泉州名将施琅收复了台湾,至此朝廷的迁界令才得以解除。然而,原来居住在朴里村的居民,有的就在迁徙的地方繁衍生息,有的则另外选择居住地,只有部分吕姓村民搬回到朴里村居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吕氏祠堂
到南安水头“武术之村” 见识精妙“朴里长棍”
吕留良诗句印选(高清图组)
含山三户吕氏徙迁及分居地
看图:参观一座老式的吕氏祠堂,在莱西的吕家泽口村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镇大布林村婚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