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院院长面对面律所主任——法律人在“互联网 ”环境下怎样更好协作

?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越开放越有出路。”

——吉林省高级法院副院长 吕洪民


一封突然到来的工作函



6月27日,一封来自吉林省高院的调研工作函寄到了天同律师事务所。5天后,吉林省高院副院长吕洪民带领的调研组如约到访。


按照工作函安排,吉林高院的调研围绕“天同大数据的有关情况”展开。从参观天同律师事务所和无讼科技的办公场所开始,一场高院法官与律师的对话环环推进。



诉讼可视化——为法官减压


天同律师事务所辅庭律师李文奇向法院来宾们展示了天同一个复杂案例的纠纷解决过程,一个牵涉到19个原告的复杂纠纷,经过了一审、二审,最后走到再审程序。原告不同,涉案业务不同,标的额不同,再审理由不同。怎样把复杂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呈现,从而为法官的裁判过程减压,一张图表,所有信息一目了然。




吕洪民对这种案件的解决方式表示出很高的兴趣。他表示,在员额制改革的背景下,怎样提高法院效率一直是法院的核心课题。蒋勇介绍,通过这几年的办案经验发现,分工才会产生高效率,所以天同有了出庭律师、辅庭律师、律师秘书这样明确的分工。经验丰富的律师可以专注于核心纠纷点的解决;新律师则可以在为整理案件基本争议点和证据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学习。这正是法院系统可以参考之处,主审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的精细化分工,能让法院的效率潜力更深度地被激发出来。


法律人培训—— 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法律人需要彼此交流,共同发展。无论是法官、律师、法务都需要一个环境进行切磋、学习。律师需要了解法官的思维模式以有效的在庭上沟通,法官需要了解律师的关注点以更快掌握案件核心争议点。




蒋勇介绍,当前无讼学院已经开始在这些方面做出尝试。无讼学院现在主要针对律师群体开设出核心技能、进阶技能和合伙人技能三个阶段课程。其中,核心技能中现在已经推出裁判思维、信息检索和可视化表达三门课。这样,通过三个阶段、九门课程,律师就能全方位的学习到最新工具和应用技能,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专业管理理念。吕洪民听后,表示法官其实也有这样的需求并邀请无讼学院去吉林法院系统授课。因为掌握最新的效率工具和思考方法,不仅仅可以提高法官的工作效率,也可以使法官和律师更加有效的沟通。


无讼案例——案件标准化的一种尝试


吕洪民表示,吉林高院近几年一直在对案件的抽象化和类型化进行探索,并与高校合作,在德国和日本等有益经验中寻找突破点。因为只有判决书规范化才能使法官思维方法统一,才能使裁判文书的质量得到质的提升。作为法院,无论是案件检索、数据产品研发还是信息化建设,都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绕不开的变革路径。


在这里,蒋勇律师提出了一个思路。互联网是无边界环境,在信息化的时代里,法律人建设诉讼服务中心,不妨将技术型的研发任务交给市场第三方。法院需要做的只是把信息的接口打开,让信息公开。听到这里,吕洪民也表示:“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越开放越有出路。”




电子法院的建设——法院如何拥抱互联网


吉林电子法院网站于今年6月19日正式开通,为吉林省统一利用互联网办理诉讼业务的司法服务平台。吕洪民指出,“电子法院”建设就是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通过电子法院,老百姓打官司,除了开庭必须来法院外,立案、缴费、举证、阅卷等都可以在网上完成。




谈到电子法院建设的时候,吕洪民表示法院信息化的下一步就是大数据分析。现在法院系统正在探索如何根据判决书的属性来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谈到这,无讼科技的欧阳春律师从裁判文书大数据分析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了现在无讼正在做的一个实验性产品,即如何通过大数据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




期间,无讼科技的联合创始人蒋友毅从产品的具体研发方面分享了无讼现有产品的情况和未来远景规划。不难看出,无论是从线上数据的分析还是线下社群的建设,科技和互联网能为法律带来的远远不仅于此。




“互联网+法律”的心得分享


最后,蒋勇律师分享了天同律师事务所和无讼科技在拥抱互联网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的核心思维


不难看出,政府近几年十分重视信息化的建设。但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发现效果与原本的想象不同。其原因在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产品思维本质是用户思维,一切要以用户的需要为产品需要。推而广之,对于“互联网+法律”的行业来说,就是要以法律人的需要为核心需要。


如何做一款互联网产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传统软件开发与互联网思维不同,传统软件开发的起点是系统设计,而互联网变革的远景是解决一个大的社会需求,但是产品真正落地的时候往往需要从具体的小需求入手,逐步增加功能。对于法律人来说,找到他们的痛点就是找到了产品的方向。所以,无讼首先选择了阅读和案例搜索这两个点进行突破。就是看到了法律人在专业资讯获取和案例检索上的需求。


从管理到服务——互联网需要理念革新


互联网环境下管理思维需要革新,传统的管理思维是由上而下的层级式管理,但由于法律人所处的是一个生性自由的行业,而且互联网带来的必然是去中心化的趋势。所以应该转化思路,完成由管理走向服务的理念转变。




法院与律所交流释放增加职业互信强烈信号


从专门给天同律师事务所发来调研工作函,到重量级调研组的如约到访,再到细致诚恳的调研交流,吉林高院对律所的尊重和开放态度处处都能被感知到。让人兴奋的是,这样开放的法院已经越来越多。就在几天前,北京高院法官们也带着课题到访天同。


法院在与律师群体交流上的频频之举,释放出了法院主动增加两个群体之间职业互信的强烈信号。而基于诉讼技术和法庭信仰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成长,就蕴含在这样一次次的互动交流中。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可以下载无讼阅读哟
中国最大的法律人手机阅读门户。

满足所有法律人在手机上了解行业动态、交流实务话题、交换资源信息等个性化需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逾期提交证据的法律后果如何认定?
某高院投诉某律师:相煎何急?
法官以虚构的无中生有的法律规定驳回当事人起诉,是什么行为?
一线老法官的愤懑:引进高薪律师,是法院作贱法官太狠,还是律师逼格够高?!
举证诉讼规则的司法实务(上海高院民二庭庭长邹碧华的讲座整理稿)
北京法院新规:诉讼中可申请调查令、实习律师可立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