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名人:默默的写者吕新

2014811日,鲁迅文学奖公布评选结果,我省著名作家吕新的小说《白杨木的春天》获得中篇小说奖。作为享誉国内多年的先锋派作家,吕新既是一个默默的写作者,更是一个默默的思考者——

“核心提示”

在他未来的一部长篇小说里,有这样一个人,他喜欢坐在县城电影院的第三十五排三十五号,如同一枚角贴,卡在最边角的位置。这样,他可以坐下来欣赏,也可以随时走开。至于中间,起身的时候有太多顾虑,会打扰到人,会受到注视。吕新说,他不愿被限制。

没有qq,更没有微信,如果不是为了发稿方便,恐怕他连邮箱都不会有。手机只用来发短信打电话,几乎和他一样安静自在。他从不和别人辩论,也从没受到外界干扰,他意志坚定,灵魂自由。将近30年的写作生涯,他过得沉静,却有500多万字的作品问世。近年来山西作家屡次斩获鲁迅文学奖,王祥夫、赵瑜、蒋韵、葛水平、李骏虎都曾获得该奖。今年,在811日公布的鲁奖评选结果中,吕新的小说《白杨木的春天》获得中篇小说奖,这是又一位山西作家获奖!

对一个写作者而言,这是荣誉也是肯定。

作为获奖者,吕新也喜悦,但他依旧简单地过着自己的生活,默默读书、写作,默默散步、抽烟。他说:他从来就没有什么重大的人生转折,没有进入过辉煌阶段,他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他坐在一张木桌子前,思考着、写着。

《那是个幽幽的湖》

大约10年前,笔者刚到山西文学杂志社上班那会儿,单位收拾库房,准备把从前堆着的旧刊物卖一卖,结果翻出来好多以前的刊物和手稿。笔者因为随手翻看,无意间看到了1986年第二期上的一篇文章《那是个幽幽的湖》。让笔者停下收拾旧物、一口气读完它的原因是,这作品根本看不出有20年了,它新鲜到仿佛还湿淋淋淌着血。震惊之余,问前辈编辑,这个文章到底在写什么?答曰:至今无人能懂。又问:那当时为什么能发表?答曰:因为无人能写,无人不觉得好。

    10年后,和吕新谈起这事,他也吃了一惊。那篇小说是他的处女作,当年发表后一鸣惊人。1985年冬天,他被当时的工作单位雁北文化局派下乡去发掘整理民间舞蹈资料,记录词曲舞步,住在乡间宿舍。百无聊赖的空闲时间,凭着直觉与冲动,他写出了这么一篇文章,投寄到了省刊《山西文学》。很快,编辑部要他来太原修改他的第一篇小说,说是修改,其实是暗示和鼓励他把小说写得更长一些。原稿可能有四五千字,后来他又改到了七八千字,算是改完了。

这段改稿经历给吕新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期间,他住在一个招待所里,同房间里还有另外两个人,两个黑龙江人,他不知他们的身份,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他在房间里那张唯一的桌子上修改小说,那两个人,一个坐在床上,抽着烟、皱着眉头翻看一个小本子。另一个人,一直在地上走,还趴到他的脸前问他在写什么,吕新告诉他说自己在写一个东西。那人又问叫什么题目。他没有时间和那人多说,就敷衍他,只说了一个字:湖。他不抬头地写着,耳边听见那个人又开始在房间里乱走,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湖,湖,镜泊湖;湖,湖,镜泊湖。”他一边写一边想,他们是黑龙江人,这会儿也只能想起他们的镜泊湖。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两个外乡人在他的背后走来走去、说话、算账,忙碌着自己的事情,却丝毫没有干扰到吕新,他完全没有觉得和他们俩人住在一起有什么不好。他沉浸在自己的小说里,沉浸在写作的乐趣里,他在寂静的内心里秉烛夜行,别的一切,都与他毫不相关。

写作这件事

在《八位作家和二十四本书》里,吕新说:真正的作家就是那种傍晚时匆匆到来,黎明前又独自离去的人,带走的仅仅是一身夜露。多数的时候,毫无(世俗的)风光可言。

在现实中,他显得很从容。对于写作之外的人与事,他关心得很少,也很少受到这些外力的影响。别人的判断不能左右自己的判断,他所有的困惑和挫折,都源自于写作。写作中遇到的难题,是他唯一乐意费心解决的事情。

1986年正式发表作品之前,吕新已经有了一两年诗歌创作的经历。这一段在雁北度过的青春时光,激发写作欲望的,不是要改变命运,而是胸中结集了无数的风雨阴霾,张口就要吐出闪电。写作,并不是受到什么生活、阅读的启发,而几乎是一种本能。整个上世纪80年代,他由着这种热情冲动地写作。写完了给周围人看看,好多人看得一头雾水,不知道他在写什么,但就凭着直觉,他成为了先锋派作家。

踏入写作领域的吕新,沉默却非常执着。彭有先先生回忆当时的吕新,讲过这么一个故事。那时候吕新已经调入文化局专职从事写作。半年之后,白元甲局长对他说:“小吕这后生怪怪的,不说话,只会用那双大黑眼睛看人,不出门呆在屋子里傻坐着,你说,他是否有精神病哩?晚上整夜不睡,白天却把门闩得紧紧的睡大觉,真让人不可思议哩。”非常了解吕新的彭老师却笑答:“有才华的人,就有特殊的个性。没有个性的人,就像棉花一团,是不会有大作为的。咱们让他自由自在地施展发挥自己的才华吧。”从此,吕新在文化局成为自己管理自己的自由人了。他年轻却不贪玩,把时间看得紧紧的。躺在床上思考问题就算是休息。他写得很快,白天思考打腹稿,晚上写,一晚上就能完成数千字的佳作。

吕新谈到那一段时间的创作经历时提到:“人在20多岁的时候开始做这种事情,热爱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和动因。此外,总有一种要在纸上写出点儿什么的冲动。热情,盲目,兴趣盎然却又不得要领。茫茫人海,却又没有人能和你说什么,而你又有无数的话想说,有太多道不尽的事情要讲,这个时候,可能就离写作越来越近了。”

只是,这一段的作品,在他今天看来,既青春扑面又毫无法则。年轻时只想要痛快淋漓地表达,任笔走天地,漫无目的。到了40岁之后,有了目的性,似乎写作的训练才得以完成。只是,写作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常有一种在荒芜路上行走,在深水航段航行的感觉。他说这么多年月,就是一张纸,也会变黄变深。他不把写作理解为耕耘,更感觉是在完成一件命中注定、不能不完成的任务,要把一些事情说清楚,甚至把一些已逝的年月尽可能地还原,从中找到人生悲喜的原因。

对待写作,吕新显现了他的执着。幸运的是,有人一直守护着他的执着,披荆斩棘为他立起一道与世俗隔离的矮墙。他可以探过头去看向外面,他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宁静。吕新的太太郝东黎女士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她为他创造了宁静、舒适的写作环境,也帮他打理外务。日常里,他们人生的大多数,都在静坐、读书、写字中淌过。这样的身教,也影响到了他们的女儿吕初序,她从小认真自律,与她的父母一样,热爱阅读写作,如今毕业于北大,留学海外。

按照吕新的思路来整理,一个人活着,最幸福的事很简单,就是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能用自己的手认真地写作,度过每一天。

静默的乐趣

很多作家在深夜写作,或者在清晨。吕新很特别,两年前碰到他,他说自己一直都在下午写作,他在别人昏昏欲睡的午后竟然保持了少有的清醒与敏锐。只不过,也有时候,他“贪心”地想想,早晨要能写也不错。现在他说他的努力逐渐见效了。

除了写作读书,每个傍晚,天光渐渐退却,吕新都要出去散步。这是一个人的世界,不被打扰。现在,城市里很难找到一块适合散步的土地,他倒也并不以为意,把寻找新的散步路径当做乐趣。来往的车辆不要多,没有人群喧嚣,尘世噪杂,他慢慢地找到一些街道,再默默地发现另外一些。在这些小路上,他可以放松下来,想他爱想的一切。

他年轻的时候就爱发呆,瞪着一双黑幽幽的眼睛看人,或者一边出神地思考一边在路上晃,直到撞向电线杆。他说在家里发呆和在外面发呆不一样。躺在床上想到的和走在路上想到的也不一样。他走路感受到的是一个人的寂静,因为放松,人的五感就自然打开,好多好多细节就来了。这是一个循环,如空气一般每天吸入,沉淀,堆积,留下,放弃。高级一点来说,这就是思考。

这种思考无边无沿,你拽不住它奔跑的线,你也弄不明白它跃动的轨迹。在散步的途中,他看到成熟的大狗、老猫,卧在地上一动不动,波澜不惊,有时甚至会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消极厌世的倾向,有人从它们的脸前经过,它们也懒得看一眼。而那些刚会跑动的小狗,又蹦又跳,有事没事,都要大声地汪汪,精力充沛,永远不肯停下来。

他说,看到它们,他就能想到人在幼年时期和青年时期的样子,也想到了他自己。

吕新代表作品概览

长篇小说:《抚摸》《梅雨》《草青》《光线》《成为往事》《阮郎归》《掩面》。

中篇小说:《发现》《葵花》《南方遗事》《绸缎似的村庄》《瓦蓝》《米黄色的朱红》《我理解的青苔》《我把十八年前的那场鹅毛大雪想出来了》《一天》《白杨木的春天》。

短篇小说:《瓦楞上的青草》《农眼》《哭泣的窗户》《山中白马》《一个秋天的晚上》《黄昏的葡萄》《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翩翩》《石灰窑》《阴山南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鲁迅文学奖获奖者吕新:一个默默的写者(图)-文化名人-人物频道-中工网
镜泊湖,兴凯湖
海明威谈写作
梨花教育缴费8800 | 要靠写作赚钱,你真的想好了吗?
小说|夏雪
镜泊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