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下雨湿地皮不积水奥秘在哪里?

本文作者黄强

北京城内有大多数古建筑,如故宫、天坛、正阳门、钟鼓楼等,在建设时就考虑了排水问题,地面留有不同式样的泄水口。无论雨下多大,雨过地皮湿却不会有较大的积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特情况?奥秘在哪里?难道明清时期工匠们已经掌握了高精尖技术,比德国的防水板还牛掰?

其实,明清时的建造技术并不比现在先进,排水工程没有更先进的技术,但是他们在规划时考虑的很多,方方面面,全局的局部的,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他们是心建设城市排水系统,而不是为了面子工程。如果说古人比现在先进在什么地方?那就是心细,用心。考虑了长远,为未来打算。

【图1,故宫中和殿和保和殿】

故宫又称紫禁城,明清时期皇帝、嫔妃居住、办公的地方,那时的皇宫。故宫面积大,占地72公顷,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故宫建筑精美、气势宏大,宫殿相连,连檐接栋,现存建筑980余座,房屋8700多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故宫地面上建筑漂亮,巍峨雄伟,做足了面子工程。但是在光鲜的外表之下,故宫建筑的内部结构也非常精美,美轮美奂。但是如果只有建筑的雄伟,没有与之配套,保证故宫下雨不被淹的是排水系统,故宫还不能称之为完美。因为人们喜欢水漫金山的奇特效果,却不喜欢自己居住的地方全是“水世界”。

【图2,故宫神武门与护城河】

故宫地下的排水系统自成体系,明沟暗渠一样不少。故宫宫殿建筑故宫地下有纵横交错的排水沟渠,分为南北向干沟、东西向支线、涵洞、沟眼等系统。雨水通过地面的沟眼、钱眼,流淌进暗沟,依次进入东西向支线,再汇集到南北向干沟,流入内金水河,最后汇入护城河。

【图3,故宫排水的钱眼】

故宫内收集雨水的点很多,地面有坡度面,利于雨水流入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遇有台阶或建筑物时,则从“沟眼”穿过,或直接通过“钱眼”状的雨水石板汇入暗沟。

在故宫内有三大殿,三重台基,没有暗沟,又怎么排水呢?原来台基上有1142个龙头,不仅有装饰美化的作用,龙头还是排水孔,台基上的雨水通过龙头排泄出去,形成“千龙吐水”的景观。

【图4,故宫千龙吐水】

除了排水干渠以外,故宫的地下布满蜘蛛网般的二级排水沟(大街两旁的沟渠)和三级排水沟(偏街小巷内)。无论雨水再大,不会形成积水,暴雨来势凶猛也仅仅湿地皮。

【图5,故宫金水河】

有关资料显示,故宫的排水系统分为明暗两套,明排是通过铺地做出泛水,通过各种排水口、吐水嘴排到周边河中,暗排是通过地下排水道将水排到河里,而这条河就是内外金水河。

几百年来,故宫下再大的雨,都不淹水,并不是因为皇宫,而是建设者的理念,建一座城市(皇宫)必须解决排水问题。其实排水问题并不难,只要用心,按规划执行就行。为什么我们现在做不到?明清人给我们上了一课。解决城市水淹,技术不重要,手段不复杂,看你有没有用心,用良心来建造。

黄强,字不息。服饰史学家、金学家,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服饰史、民国史、南京地方史研究,均有著作出版。已出版《消失的南京旧景》《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服饰礼仪》等著作13本。新著《驱夷保岛郑成功》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最强排水系统:千龙出水 巧夺天工
暴雨频现,600多年来故宫为何不积水?
故宫地下隐藏的秘密!
祖宗的智慧!紫禁城最牛的“千龙吐水”(组图)
暴雨不积水,故宫下水道到底多牛?
古代城池建筑,北京城水系设计如何,故宫的排水系统又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