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与人交朋友
(一)记住别人的名子(学生的名子很重要)
  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子,它看似普通,但对自己来讲,却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对别人呼唤自己的名子都很敏感,特别是在公众场合。当只谋过几面的人叫他名子的时候,他会产生一种得到承认的满足感。如果别人记不起他的名子,他会感到非常的失望。既然人家不肯费心去记他的名子,显然说明他是无足轻重的。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一个人对自己所抱的态度,大部分是从别人对自己所持的态度延伸而来的。所以要搞好人际关系,先要记住别人的名子。    
  (二)掌握说话的技巧
  现代人讲究说话技巧,在不同的时间或场合,对不同的人,应该说什么,怎样把话讲得更婉转,怎样赢得对方的好感,让想办的事顺利办成,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会说话的人总能随机应变,转化尴尬的场面。有位以严厉治军而出名的美国将军,在二战中的一次庆功酒会上,被一位鲁莽的年轻少尉不小心把一大杯啤酒倒在了头上,全场立刻安静下来,众目睽睽之下,将军起身走近呆若木鸡的少尉,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认为这种酒能治好我的秃顶吗?”与此相反,不会说话的人却总因谈吐不当造成误会与隔阂。在一次朋友间的聚会中,一位老兄看到有些人没到,就冒失地说了句:“怎么该来的不来。”等发现有人忿然离席后,他又补充了一句:“怎么不该走的倒走了。”本是一次美好的聚会,就因为他的言语不慎,使大家不欢而散。怪不得有这样一句歇后语:撅嘴的骡子卖了个驴价钱-吃亏在咀上。
  谈到说话的技巧,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必须牢记,这就是多说别人喜欢听的话。当然,讲好听的并不是让你言不由衷、口蜜腹剑、违心地去讲奉承话。遇到一个本该狠狠踢一脚的人,却非得装出笑脸,亲热寒暄,这是虚伪和狡诈。讲别人顺耳的话,一定要以真诚为前提。
  (三)学会聆听
  在今天这样一个人际交往复杂的社会环境里,聆听之道极为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听比讲更显重要。聆听这种行为就是要给对方创造一种心情愉快和继续讲述的条件。其方法之一就是当对方讲到要点时,用点头表示赞同。点点头,这实际上是在传达一种信息,让对方知道你赞赏他的观点,鼓励他讲下去。但点头要做到恰当、自然,千万别当磕头虫。方法之二是适时提出“为什么”一类的问题。美国电视清谈节目的主持人拉利·金曾讲,他说Why的次数比任何其它词都多, 恰当的问题能表明你在紧跟着对方的思路,认真听他讲话,并对其所谈内容很感兴趣。无论是一对一的交谈,还是多人聚集的会议,这两种方法都能适用。
  每个正常人在一分钟内都有听600个字的能力,但人说起话来最快不过120个字。所以当一方滔滔不绝地讲话时,另一方除听以外,还有充分余力让自己的思绪转到其它事情上去。这种客观存在的速度上的差异,使心不在焉地听人讲话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聆听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约束,要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能过分沉弱于自己的思绪。
  聆听就是要目光专注。与对方交谈,眼睛瞅地或把脸侧向一旁,或东张西望。都是非常不礼貌的习惯,绝不会给人以好感。从原则上讲,聆听就应注视对方的眼睛。然而,怎样去看,也是很有学问的。不能说注视眼睛,就死死盯住对方的眼睛不眨眼,那样非得给人家吓个半死不成,要么就可能怀疑你神经上出了什么问题。谈话不是X光透视,用不着你憋足了一口气,用直勾勾的眼光直视对方,使人感到透不过气来,窘迫得有话也讲不出来。因此,听别人讲话时,注视对方的眼睛要做到轻松自然,不可机械呆板。
  (四)乐观处事
  每个人对生活所持的态度对人际关系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乐观豁达的人,处处受到欢迎;悲观狭隘的人,大家以避之为上策。这也难怪,一个人一天到晚总阴沉着脸,用卫生球眼珠看人,觉得什么都不顺眼,讲起话来怨气冲天,谁敢与之交往,谁愿与之为友呢?
  一个人幸福与否不是靠投硬币来碰运气的,而是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希望工作愉快、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应该多看好的一面,而不把令人不快的事放在心上。“知足者长乐”,人际关系是否良好,有时完全取决于态度和心境。
  乐观总与幽默相伴。什是幽默?幽默不是耍贫嘴,也不是出怪相,更不是低级趣味,幽默是一种高尚的情趣,一种对于事物矛盾性的机敏反应,一种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幽默带给生活的欢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济。
  (五)善于理解(宽容、原谅、忘记)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很能体会别人的心意,善于了解对方的感情、洞察对方的需要,从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言行。这些人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总表现得谈吐适度,行为恰当,善解人意,彬彬有礼,所以不难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与之相反,另一些人却只关注自己,只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施加对别人的影响,他们不会顾及别人的心理情绪,经常会打断别人的谈话,自己涛涛不绝讲起来。一位古西腊哲人曾说过这样的话:“大葱的臭味有时会盖住鲜花的芳香。”用来比喻这种人再恰当不过。他们当然不可能会得到大家的认同,良好的人际关系自然与他们无缘。
  (六)尊重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差异是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比如有的人鸡毛蒜皮,斤斤计较;有的人目空一切,自以为是;有的人生性鲁莽,点火就着;有的人大大咧咧,无所顾及;有的人贪图小利,爱占便宜;有的人性格懦弱,缺乏勇气;有的人心理脆弱,遇事则迷;有的人糊里糊涂,丢三拉四;所有这些都是人性弱点的不同表现。如果采取简单生硬的态度,给予轻蔑与歧视,或讽刺挖苦,起哄嘲笑,势必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影响团结与协作。所以,应从其长处着眼,从工作需要出发,宽宏大量,对人性的弱点给予必要的尊重。
  (七)扩大开放区域
  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开放区域与秘密区域之分。开放区域是指愿意向周围人公开的方面。秘密区域则指在人际交往中有意回避的方面。这两个区域的划分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往往是因时、因地、因不同对象而呈现出各不相同的态度。对于一个希望扩大交际范围的人来讲,一般应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扩大开放区域,缩小秘密区域。”这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开放越大,越使人感到值得亲近和信赖。在一般人看来,“无事不可对人言”的人往往就是豁达开朗,诚实坦荡的人。相反,如果谈论起别人喋喋不休,一涉及自己就讳莫如深,往往会使想接近你的人感到中间有一道无形的隔墙。
  扩大开放区域当然不是指在公众场合报告自己的履历,而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然而然地向别人提供自己的有关信息。在人际交往中,自我开放的程度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往往你先表露了,对方就随之开放了。反之,你谨小慎微,严加防范,对方也就不会主动打开心扉。
  (八)丰富自己的经验
  交际场合的沟通主要靠交谈,而谈话的内容自然离不开经验。实验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最能引起共同性趣的话题,总与交谈双方所共有的经验有关。共同经验区域常常是人们交际时最先进入的区域。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社会阅历广、生活经验多、知识范围宽的人非常容易与别人熟悉起来。其实,无非是他在许多方面跟别人都有相通之处罢了。
  曾有一位记者带着对电影的无知去采访美国影星费雯丽,气得她火冒三丈;几乎同样的事也发生在中国影星张瑞芳身上,搞得她无言以对。虽然这都是记者采访的事,但它涉及了人际交往中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即在与他人接触时,如果对他或她那一行毫无知识经验的话,就别去冒险做那个“话不投机半句多”的讨厌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必须要掌握的人际交往法则
我当了15年的“国土局长”,和800多位房地产老板交过手,阅尽人心险恶,最终认为这11条“潜规则”才是人际交往的核心精髓
我当了15年的“国土局长”,和800多位房地产老板交过手,阅尽人心险恶,最终认为这11条“潜规则”才是人际交往的核心精髓:
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中,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特别是这8件事,说了必会得罪人
15条人际关系技巧,越早知道越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