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气运行之---摄生保健(七)

 

第一阶段,觅 

      

    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在我们的大地上生息,人们或居住洞穴,或构木成巢,过着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人类源于自然,与自然息息相关。人生下来就需要呼吸摄取氧气,进饮食摄取养料,由于大自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供人呼吸,无须人为的经营,自然即可供给人体生理活动需要的氧气。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呼吸不太重视,只在饮食上追求。那个时期的人,获得吃的东西也很不容易,只靠猎取一些小动物,或寻找一些蚌蛤,草根野菜等充饥。


   考古学家根据挖掘出的头颅、骨骼、牙齿、骨骸化石判断出古人的寿命是短暂的,这种死亡,是由于野兽的侵袭,自然灾害及缺乏食物所造成的。到了三圣伏羲,文王,孔子时期才初步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对生命才觉有了保证。

 

第二阶段,以静 

    

   三圣治世以来,人民生活安舒,心地淳朴,当时社会形式单纯,没有过多的交往和干扰,除了正常的生产劳动外,有充分的休养生息时间,每在清静无为的精神状态下,体内便产生有益的生理活动,对防病治病,增进健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对一些人引起了研究的兴趣。以后更将人体生理活动,与大自然的运动规律结合起来研究,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对保生取得了更进一步的效果。《老子》载有: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可见老子之前的古人,已有深刻的研究了。


   相传轩辕黄帝,曾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告黄帝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毋劳汝形,毋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这段话在《庄子》《列子》中都有记载。四五千年前,人们就从静极生动这一自然规律中探索到养生的方法。以后各家各派,莫不遵循这一原则进行探索研究。


   黄帝至老子这两三千年的时间,是人们实践摸索的过程,老子在极静中反复的体会观察了体内的各种生理变化,以身证天,以天验人,总结了积累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并在《老子·十五章》中,具体说明实践初始的条件,练功中体内产生的一些基础性,原始性的生理变化,以及由衰返壮的修为结果。并指出要少浪费精力,必须早服重积既开源、又节流的措施,后世称为岐黄之术,黄老之道。

 

第三阶段,行生(炼精化气)


   老子在实践中,反复观察了人体生命活动轨迹,认为与天道运行是一致的,所以他提出道家著名的理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主张无为,也就是要合乎道的自然规律。只要虚静,体内自然发生变化。他形容练功深度入静,外呼吸极度平匀,深长,内呼吸极度旺盛时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说明人的呼吸就像风箱鼓荡推动真气运行,呼吸似有似无,但是感到呼不完吸不尽,天地的能量无穷无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人体生命活动,呼吸比饮食更重要,因此老子在静的基础上,又加上调息行气。此后养生家都是以静坐调息为主要内容,但调息的技巧各有不同。


   老子学说为庄子所弘扬,故又称老庄之道。庄子更进一步指出,练功主要是通督脉,只要是真气缘督以为经,就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延年,出现沟通任督(小周天)的效应;以及真人之息以踵(大周天)全身经气通畅的现象。


   庄子在摄生方面很重视动静结合,导引行气并用。他说:吹口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至此大大的丰富了行气摄生内容,比以前的静以养生更加积极主动。有了具体的理论,随后产生了养气的六字诀,华佗五禽戏等一系列的功法。


   文物中有个《行气玉佩铭》,是公元前四百年的东西,精辟的描绘了沟通任督脉的全部过程、动态及其重要意义。可见当时对摄生的重视程度和研究深度了。


   东汉魏伯阳以《参同契》一书,结合《周易》的阴阳、五行、太极、八卦和河图洛书等,说明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以月圆月缺指出天道与人体的盈虚关系,在炼丹过程中的进火、退符、沐浴等层次。这是摄生理论的又一个飞跃,以后便成为丹鼎派道教的经典著作。


  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他讲到的修身养性道理,仍然是老子的思想范畴。他提倡诚字,修道要诚心诚意,不能三心二意,这和道家的虚无是一致的。在实践方面如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和周天功每阶段的反应是一致的。


  佛家的美好愿望是修得明心见性,入手功夫有参禅打坐和颂经等课程,以字为指导思想。要求减少贪妄杂念,不去追求,知空后之大有。天台宗的六妙法门”就是由数息,随息,止息,观息,还息,净息,逐步达到高级阶段,实际和周天行气异名同义,殊途同归。

 

第四阶段,医


  祖国医学《黄帝内经》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机理,大自然的运动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都作了全面精辟的论述,无论在摄生,诊法,治则,药物归经,针灸按摩,都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古人非常重视摄生,首先提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预防思想。如能遵照《内经》的修养方法和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即可享乐天年。


  汉唐以来,社会的组织形式变的复杂了,人不在做为一个个体而存在,更多的赋予了社会属性,人们忙于学习,生产,社交,建设,战争等,无暇从事静养生息。尤其道教,佛教形成后,修真养性的事,便成为僧道的专业,众多的平民百姓专靠医药解除疾病,保证健康,因此医药事业兴盛起来。

 

  自秦汉以来,直到今天,医药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已非常发达,医者只追求治疗的工巧,却对未病先治的预防思想反觉忽略。医药治病虽然迅速,但对健身长寿则显得不足。尤其药品日趋繁多,杂药乱投,多服久服引起医源病,药源病,因此在文明先进的地域里,正兴起慎医慎药,提倡健身自疗的思潮。


  古人多以针刺治病,诊得人体某经有病,即循经取穴,施以针灸疗法,察其盛衰,补虚泻实。若补泻得宜,效如桴鼓。这种治法实是导引行气的一种技巧,现为全世界所欢迎。但它仍为一种治疗手段,在防病健身,益寿延年方面则无能为力了。为此对人体科学的研究,如何发挥人体自身的潜能,采用自控,自调,自建,勿药而愈的方法,应是保证人类健康当务之急和永久的方向。

 

第五阶段,真


   根据《黄帝内经》真气的理论,如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真气者,经气也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等,李少波教授提出真气运行学说。认为真气运行,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和存在的核心。如何使真气更合乎生理需要而循经运行?综合历代各家各派的指导思想,及功法之长,更根据现代生理解剖学,制定了真气运行法的特定呼吸法,使得真气一步一步地趋向丹田,积气冲关,沟通任督脉(小周天),及全身经络(大周天),以达到健康地延续生命,尽终其天年。


  通过六十余年的亲身实践,证之以生理,验之于临床,长期以来反复多次的实践总结,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形成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简明易学,收效迅速且无副作用。使真气循经运行,克期通督,由后天返先天,恢复再生力,旺盛机体的自我调节,自我建设,自我修复的能力,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延年。通过对淋巴细胞转化和皮质醇,干扰素等的检测,说明免疫功提高,而基础代谢水平降低,这和真气运行法提出的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理论是相符合的。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这一医疗保健养生方法的创编,开创了以真气运行调控治病防病、保健养生的先河,必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与真气经络
真气运行学术简介
真气运行法 | 您有一份来自“黄帝”的礼物,请查收 《黄帝内经》金句 值得收藏 可做壁纸(附《李少波...
李少波教授与真法先修文集A
真气运行学
精、气、神如果受损伤,真气耗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