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察丨老一代农民工的人生下半场值得关注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88亿人,其中老一代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48.5%,超过1亿人。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主要从事非农生产、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农业户籍人口被定义为“老一代农民工”。他们在改革开放初期进入城市务工,如今平均年龄已超过50岁。

如果说农民工可以退休,那么,我国将迎来一波农民工“退休”高潮。问题是,他们能像城镇职工一样退休吗?他们能老有所养吗?

作为我国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老一代农民工,他们把青春和血汗贡献给了城市。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城市并没有给予老一代农民工相应的社会保障。当他们走到人生下半程,随着年龄老化和体力衰退,许多人难以继续留在城市,回乡养老成为必然的选择。

农民传统的养老方式主要是依靠土地、储蓄和子女赡养。不过,北京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卢晖临在农村调研时发现,老一代农民工真正能靠“养儿防老”的并不多,因为大部分农民工二代的经济条件并不好,很多甚至还要靠父母补贴。

从土地收益来看,大多数地方的土地收益是很难满足回乡农民工的养老需求的。如果老一代农民工的积蓄无法支撑其养老,那么,他们的晚年生活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返乡和留城都尴尬。超过1亿人的人生下半场问题,不仅是农民工面临的生存问题,更是考验社会的大问题。

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14年仅16.7%的农民工有养老保险,制造业的参保率最高,也仅达到21.4%。

农民工参保率低,反映的是现行社保制度对农民工缺少吸引力,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转移人口难以享受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

中国的老一代农民工,曾经奠定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树起了“中国制造”的大旗,他们人生的下半场应该是体面的。

让老一代农民工的人生下半场活得更有尊严,一方面要寄希望于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让这些回乡农民工能发挥所长、适得其所,有更充裕的经济实力应对养老危机;一方面,则应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让其无论在城市还是回归乡村都能老有所养。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李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民工,你拿什么养老?
被误读的城镇化
70后农民面临的烦恼:城里呆不了,农村回不去,他们该如何养老?
今天谁来做农民?传统农民“断代”问题何解
【优秀论文选编】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初步探讨
高州小伙伴:原来农村户口还有这么些好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