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婚姻是“精准扶贫式”婚姻吗?
由五必通赞助拍摄的电影《俺娘》,讲述的是一位农村留守老人被女儿接到城里后,老人因为缺少儿女的陪伴、交流,最后患上老年痴呆症的故事。电影播出后,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俺娘》中这样的儿女还算孝顺,至少老人在物质方面是有保障的。又有多少老人,自己没有退休金,儿女也不管,为了每个月的赡养费,和子女闹上法庭、闹到电视台,闹得一地鸡毛甚至见诸报端?老人有没有养老金,现在甚至直接和子女的婚恋挂钩了。

1

-婚姻向现实妥协-

今天,一位卖保险的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广告,大致意思是:如果你老公没有商业养老保险,你的公婆没有退休金,老公是婚前买的房子,婚后需要共同还贷,那你嫁过去就是精准扶贫。虽然这种言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险促销,但是也反映出现代女性对婚姻的冷静和现实。

2

-择偶向父母妥协-

男人也同样现实。我一位男同学,身高一米八,英俊帅气,收入中等水平,三十六了还单身,女朋友谈了不少,但是都不成。为什么?因为他妈妈给他定了两条奇葩的择偶要求:一、必须是本市人;二、对方父母必须要有养老金。一次偶然间问起阿姨为什么要这么要求?阿姨倒也敞亮,她说原因很简单,女方是本市人,丈母娘可以帮忙看孙子,自己不用太受累;其次,丈人、丈母娘有养老金,儿子今后负担轻。当然她们二老是有养老金的,自己能管了自己,所以不希望儿子以后辛苦挣钱去养别人的父母。听听,这公公婆婆精打细算到什么程度了?

如二老所愿,后来儿子总算找了一个父母满意的儿媳妇结婚了,但是他结婚都没有在朋友圈发过相关信息,也从来不在朋友圈秀恩爱,我直到现在都不知道他老婆长的什么样。我想,可能是因为条件符合父母的要求,但是自己却并不真爱吧。

3

-一地鸡毛-

前一段时间流行吐槽“凤凰男”、“凤凰女”,主要是指老家在农村的男女青年,因为经济基础差,经常要照顾农村老家的父母亲戚,所以被贴上“村里人”、“小家子气”、“吃里扒外”、“白眼狼”等等负面标签,在择偶上自然不吃香。如果凤凰男女和城市男女结合了,因为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双方父母观念差异等等,家庭矛盾很快就会爆发。

我生产住院的时候,临床是小两口,刚添了女儿,两口子看起来很老实本分。男方家是外地的,女方是本地的,还是独生女,家里条件不错,据说车、房都是女方家里买的。生了孩子后,公婆都从老家赶了过来,在医院看了看孙女就离开了。以后的送饭、守夜、照顾孩子都是丈母娘和老公在一边轮流伺候。丈母娘回家做饭的时候,老公就留在医院照顾母女俩。

因为是剖腹产,孩子妈妈没法动弹,只能由孩子爸爸把孩子抱过来喂奶。孩子爸爸也没经验,努力了半天,孩子也没吃到奶,孩子一哭,护士过来将新手爸爸好一顿训斥。没想到最后男的没哭,女的倒哭了。正好丈母娘来送饭,看到闺女哭,以为闺女受了委屈,三个人就吵吵起来。

后来我听明白了,大概意思是,男方家父母来了之后,不仅不到医院照顾产妇,还住在丈母娘家里,三顿吃喝顿顿讲究,还要丈母娘来伺候。丈母娘惦记着医院的女儿呀,所以中午先给产妇做好饭送来了,没给男方父母及时做饭,导致他们不满意,就吵着要走。男的说自己父母一年难得来一趟,好不容易来了吧,连饭都没吃就走,觉得丈母娘做的不合适,就和妻子还有丈母娘吵了起来。女人也很委屈,自己拼了命的给你家添丁生娃,开膛破肚、虚弱到连床都下不不了,你爸妈大老远的过来,就为了给我添堵吗?哭的哭,闹的闹,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女方当时也在气头上,哭着对我说:“妹子,你看见了吧,这种家庭不能找,出了月子我就离婚。”后来我搬到了别的病房,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可想而知,不管两人离婚与否,这段经历都会成为两人心中的一根刺,而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是否就证明了一句老话,婚姻必须得门当户对?这个“门当户对”,不仅指男女双方自身的条件要相当,包括双方父母收入、养老金的多寡,也要成为择偶标准之一?

4

-何为爱情的真谛-

我们来看看老一辈的爱情。我父母的婚姻,也是一场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

母亲是地主家的独女,用我姥姥的话说,家里的金银首饰用麻袋装,而父亲则是三代贫农,家里七个“葫芦娃”,七个兄弟姐妹。家里房间不够,父亲结婚前都住在院子里猪圈改成的小屋里。但是父亲爱好文学,会吹拉弹唱画,人又长的清秀,母亲爱上了他的才华,不顾家人反对,执意要嫁给他。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冲母亲说过一句重话,每次都是母亲抱怨唠叨,父亲置之一笑。母亲辞职办私立幼儿园,父亲陪她看房子,整修院子,帮着写招生广告,剪卡通人物贴满整个教室;母亲想上公立学校当老师,我们全家迁徙,陪她住在学校;母亲退休了,感觉钱不够花,父亲出门做份兼职,给她挣点零花钱;今年情人节,父亲用自己攒的钱,送给母亲一整套金银首饰。母亲说:“你爸爸没什么大本事,但是嫁给他,我不后悔。”

我想,这或许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就如舒婷笔下的《致橡树》: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男人和女人,彼此独立,又彼此牵绊,站立在一起。不要指望谁给谁的父母养老,自己的生活重担自己挑,如有余力,帮一把,拉一下对方。自己强大势均力敌,才能携手前行,花落无悔。

“扶贫式”婚姻能要不能要?您怎么看呢?如果是您,您会接受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母女易嫁,丈母娘变妻,女儿枉有千般恨
儿子出生,丈夫怨妻子恨丈母娘,婚姻最大的失败是选择这种男人
丈母娘作没了我的婚姻
父亲不同意我和现在的丈夫结婚,怎么办?(杨淑芬老师答疑)
婚姻修补也成锦
原创散文:门前,那棵杏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