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者来信:家里生活条件不错,老母亲却天天去捡废品……

看到这个解忧信箱感到由衷的高兴,终于有一个能让我们敞开心扉,倾诉烦恼的平台了!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家也不例外。我母亲80岁了,每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父亲去世后,我们兄妹几个人不仅经常回去看望,每月还给她几百元的赡养费,吃穿用度等开销我们也全包了,可以说,生活方面她不用花啥钱。

可我母亲却有个“爱好”——捡废品。每天清早和傍晚都要出去捡些饮料瓶、废纸壳回来,堆得满阳台都是,把干净整洁的家弄得不成样子。开始吧,我们想着就当她拾荒是锻炼身体,只要没病没灾的,也就随她吧。有时还开着车帮她把那些东西拉到废品站卖掉,虽然换来的几块钱还不够汽车的油费,老太太却很开心。

后来,邻居们看不过去了,以为是我们对老母亲不好,她才去捡破烂的。其实,我们也觉得很丢人,很没面子,好像我们多不孝顺似的,也试图劝过她,还跟她商量,去我们家里住或我们轮流过来陪她,可她哪儿都不去,非要在自己家。有时我们急了就冲她大声嚷嚷,她不吱声光掉泪,干脆整天躺床上不下楼,弄得我们是既生气又心疼(还担心她生病),真拿她没办法!

我们兄妹几个的经济条件都不错,老母亲却总去捡破烂,不仅让邻居笑话,还让我们感到特没面子。请大家帮忙出出主意,我们该怎么办?盼回音!真诚地谢谢!

anjing

2019年7月8日

编辑回信

anjing:

      您好!

感谢来信,更感谢您的信任。

根据您的讲述,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咨询了心理专家,综合出以下的分析和建议,希望能帮您解开心结。

一、可能缺乏安全感,需要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现在很多7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经历过社会动荡、大饥荒、物质严重匮乏等特殊的历史阶段,因此形成了心理上的焦虑、不安全感及精打细算的生活习惯(这也是特殊社会环境造成的普遍现象),他们需要通过“囤积”给自己带来充实感,东西囤得越多,他们就越感到安全和稳定。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 ' 囤积症 '。

您母亲有可能是把“拾荒”当成了一份心理寄托,清理掉她捡回来的那些物品,就相当于把她的心给掏空了。老人囤积垃圾表现的并不是物质层面的匮乏,可能是情感的匮乏,从某种程度上说,老人拾荒,拾的正是 ' 心荒 '

用囤积废品,来获得相对的安全感,通过捡拾垃圾的过程释放自己的情感,充实自己的生活,因为满屋子的垃圾能够给予他们一种被蚕茧包裹般的惬意和安全感。所以,要治愈囤积症,第一需要家人子女和身边邻居多给予老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去倾听,去同老人交流,老人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就不会把安全感寄托在囤积垃圾上面;可以带老人多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帮她在老年大学里选择一两门她感兴趣的课程(在她有学习意愿的前提下);帮忙带带孙子、孙女等等,让她的晚年生活变得更丰富,更充实。这样,老人的注意力会逐渐从囤积行为转移到其它方面。

二、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的前兆

如果您母亲之前没有收集废品的习惯,而是在您父亲去世后才变得“喜欢“外出捡东西,那么我建议您先仔细梳理一下老人日常的各种表现,看她对外界的判断能力、认知能力是否出了问题,最好去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

很多人进入老年或生活状态出现变故后,心性会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人格改变症状,突然爱捡垃圾也是一种表现。有些罹患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的老人为了维持个体生存,要“囤积”大量的物品,健康人觉得没用的东西,会被他们认定是维持生活基本需要的物品。

三、老人卖废品攒钱可能有其它用途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一位退休老教师平时省吃俭用、生活朴素,甚至捡拾垃圾卖钱,却在20余年之中捐助贫困学生100多万元。社会上类似这样看似平凡却怀有大爱之心的老人并不鲜见,您不妨和老母亲交交心,看看她是否也有这种助人为乐的想法。

总之,无论您母亲属于哪种情况,都需要子女的理解和关爱。这是一项循序渐进的长期工作,只有通过多次沟通和心理辅导,才有可能让老太太主动地把家里和心里的“垃圾”慢慢处理掉。 

最后,祝老太太健康长寿!幸福吉祥!

编辑:安音

2019年7月

读者来信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孩子走了,我怎么才能从悲痛中走出来?

(网友:風來疏竹)

小编:

     你好!

去年4月,我只有35岁的女儿不幸突然病逝,让七十岁的我倍受打击和折磨,思念之苦无法表达,每每想起她的音容笑貌,我就泪流满面,整夜难眠。

不知如何才能从丧女之痛中走出来?

编辑回信

风来疏竹:

      见字如面。

您的留言不多,我却看得很心酸。可以想象,这一年多来,您承受了怎样巨大的心理伤痛,真想抱抱您!

2017年4月,一本26万字的报告文学《中国失独家庭调查》在北京发布。作者在12年间,走访了上百个失独家庭。

在他访问的这些家庭中,有90%的父母都会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留住”自己的孩子——一位母亲把女儿生前的照片印在贴身的项链吊坠上,时刻戴在胸前;一对夫妻每天都会在家中女儿的书桌上,摆上两瓶冰红茶,因为女儿生前最爱喝冰红茶;一位老父亲将儿子吃剩的小半个馒头封存在保鲜膜里,保鲜膜外,一张字迹已经模糊的小纸条上写着:“这是儿子x年x月x日早晨吃剩下的最后一块馒头。”……

我想,您一定也有自己独特的纪念爱女的方式。

因不知您居住在哪个城市,退休前从事什么工作,经济状况如何,身边是否有老伴,我只能先根据您留言中提供的信息说说我的想法,仅供参考。

一、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

失独的老人一般存在六大常见的心理误区(您可以对照一下):

1、给自己贴“低人一等”的标签。

2、主观臆测,认为别人故意在自己面前提到孩子,感到被歧视。

3、不允许自己快乐,认为是对逝去孩子的背叛。

4、不允许自己悲伤,否认、过分控制自己的情绪。

5、情绪化推论,比如认为“我很内疚,所以我肯定做错了什么,我觉得很无力,肯定是好不了了”。

6、负向注意偏差,“高度关注不幸的事”。

如何对失独家庭进行扶助,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现在很多城市都成立了创新心理救助(“就像是不用麻药的手术”)机构,机构的志愿者会登门为失独父母做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慢慢修复心理创伤。心理帮扶方式有:入户访谈、工作坊、小组活动、个案咨询等。

如果您所在的城市也有这样的机构,建议您尽快与他们联系。

二、与“同命人”互助

一些失独父母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建立了自己的群体,相互安慰,交换信息,甚至有人为“同命人”捐款。失独父母不再只是“弱势群体”,他们可以通过参与帮扶其他父母,获得一种互助互爱的温暖。

失独老人只有重新找到自己的尊严和价值,才能真正获得新的开始,实现身心真正的救赎。

建议您平时多上上网,加入到这样的群体里,与“同命人”抱团取暖。

三、多参加公益活动

很多失独父母觉得丧子(女)是特别不光彩的事,非常不自信,天天躲在家里,不愿见人。长此以往,身体和心理都有可能出现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在帮助别人时会感觉自己有力量,能培养起自信。建议您走出家门,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做些力所能及的义工工作。忙碌是疗愈心伤的良药,当您没有时间沉浸在思念中时,悲伤的情绪也就逐渐淡化了。

如果您信任我们,可以随时给我们写信,倾诉您的所思所想。

期待您早日走出哀伤,开始新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往家捡东西的老年人, 这是一种病态么?
做垃圾都要做有价值的垃圾,何况人呢?
【凡夫沙龙】把拾荒当成业余爱好好不好
男人放不下什么样的女人?
河南'1米憨娃'用板凳行走 捡垃圾换钱养86岁母亲
独居老人拾荒调查:不少人为满足心理需要 只拾不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