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对极速变革,基金会要练就“三头六臂”,扛起时代重任!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会将于11月22-23日在福州举办,今年的年会主题定为“坚守初心,共谋发展”去年,我们以“拾年——社会转型与中国基金会”为主题,探讨了转型时代下中国基金会行业的多元变化、行业使命等众多深刻的话题。一年过去了,转型仍在持续进行,国内外从政治经济到社会文化及公益等各个领域都在面临极速变革,在此背景下,中国基金会行业如何坚守初心、共谋发展?

这篇文章讨论了极速变革时代下基金会的应变策略,与大家共勉。欢迎各位针对2019年会主题进行探讨,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征文内容。

▲ 本文为作者投稿,谨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球慈善环境形势

印第安纳大学慈善研究院对全世界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2014-2018年间的慈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布了2018 年度的全球慈善环境指数报告(该指数前身为2015年由哈德森研究所发布的慈善自由指数)。图1展现了指数统计的79个国家和地区的GDP和慈善环境得分的分布情况(指数分值为1-5分,没有经济体低于2分)。

从全球的层面来看,慈善事业的勃兴与经济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人均GDP越高,慈善环境越利好。然而,在人均GDP较低的位置上有大量经济体聚集,说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情况也不尽然,因为有些地方即使经济发展滞后,也会有相对较好的慈善发展环境。比如,菲律宾(图中的PH)虽然人均GDP较低,但是慈善环境指数得分却高达4.1分,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仅次于新加坡。

▲  图1全球79个经济体的人均GDP与慈善环境指数得分

(数据来源:2018 Global Philanthropy Environment Index)

比较而言,中国(图中的CN)的整体得分仅为2.75 分,居于散点图的左下方。不论是和几个欧美国家相比,还是与东亚地区的日韩相比,中国的得分情况都要低很多。2016年《慈善法》出台标志着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进入依法治善、依法行善的崭新时代,公益慈善理应拥有更好的发展机遇。事实上,该指数显示,中国虽然拥有比较活跃的社会文化环境,但是运营难度较高,税收激励措施不足,政治监管较严等因素导致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着较大挑战。

环境在变,公益慈善也在变

十多年来,公益慈善长期处于井喷式发展状态。新机构不断涌现,公益资源巨量流入,公益技术的方式迅速革新,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伴随着公益行业的发展壮大,政府、市场、技术等外部因素对公益慈善的影响和介入越来越多。所以,我们会看到慈善环境指数中的情况,这个数字表明公益慈善发展必须要面临一个正在到来的极速变革时代。

从更宏观一点的角度来看,环境中的各个领域都在变化。全球政治正在经历一场保守主义的回潮,中国整体国家实力快速提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在国际关系方面遭遇较多冲击,党和国家对于内部的管理和调控力度只会加强而不会减弱;在市场方面亦如此,境外市场动荡不安,境内市场竞争加剧,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以及诸如P2P爆雷潮等市场风险也明显变多了;在技术方面,则表现为社会全域的数字化,5G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等等。这些极速变革不仅影响着各自领域,也使公益慈善的发展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堵然上升。

就行业自身而言,公益慈善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之痛。纷繁复杂的自我革新快速出现在行业的各个角落。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这些新的东西,它们既有技术方面的,也有理念方面的,不仅有一流基金会在努力研发,也有一线公益服务组织在广泛学习。正如萨拉蒙在《慈善新前沿》中强调的那样,公益慈善的大爆炸带来了新的资金来源、新的主体、新的工具以及很多新的现象。

不过,这些新的东西也需要反思。在社会创新、社会创投等口号下,公益慈善的从业者们开始痴迷于各种天花乱坠的变革、研发和创新,似乎只有以新的模式、新的玩法、新的概念来包装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卖出好价钱。并非说追求革新不好,而是很多人在脚步还没站稳的时候,就开始大声嚷嚷着要扩大规模,要做新产品,要搞市场化,要登上国际舞台。在这个过程中,大多都只是在“重新发明轮子”,很少有人反思过自己到底做的如何了,以及革新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与求新的浮躁相比,另一种对所谓“传统”的公益慈善活动的不屑和拒斥的态度则更加令人难以捉摸。譬如,“只有资助才是现代模式,基金会都应该做资助”;“助学助教助贫助残是资源浪费,这些传统慈善太低效”。这样的想法是幼稚的,殊不知任何新的世界都建基于旧世界的废墟,并且照着旧社会的模式继续运转。公益慈善也不例外。所以,在变革的过程中,互相贬低是不应该的,如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是需要去思考的。

可以说,公益行业已经告别了野蛮生长的阶段,一场新的试炼才刚刚开始。随着存量规模的扩大,国家开始有意识地推动基金会保量提质。基金会的注册增速开始放缓,年检和评估标准也在变严,而且对于违规和违法的机构进行监督和惩治的力度也比之前加大了不少。2018年,民政部对全国性社会组织作出了25次行政处罚,轻微的予以警告,严重的责令停止活动数月,甚至还会撤销登记。对于这些变化,基金会做好准备了吗?

是防守,还是出击?

7月下旬,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在武夷山组织了一场小规模的闭门研讨会,专门讨论基金会的发展环境和应对策略。在会上,参会代表们对于未来的发展策略提出了两种观点。

第一种是紧缩发展论。几位公益领导人都谈及了“活下去”三个字,他们认为当前的公益遭遇了“寒冬”,因此需要节衣缩食,保证机构在未来几年的生存。在应对外部压力之时,紧缩发展是比较常见的保护性措施,主要策略包括收缩服务范围,撤出敏感领域,开源节流,降低财务杠杆等。我曾在其他场合多次听闻这一观点,他们既有深耕一线的无名草根,也有出于行业上层的名流大腕。毫无疑问,这正是极速变革的巨大冲击给公益行业带来的影响。

第二种是适时发展论。所谓适时发展,指的是利用当前形势,积极争取空间,推动机构良性发展。这种观点的着眼点不是环境带来的压力,而是环境中潜在的各种有利因素以及自身所具有的能动性。国家的战略和政策蕴涵着许多有利于公益慈善发展的内容,比如“一带一路”、三社联动、公共服务外包,以及即将全面部署的乡村振兴战略,等等。因此,对许多机构而言,主动和政府合作,积极利用这些机遇,能够更好地推动项目的落地和实施,并且促进自身发展。

两种策略没有优劣,都是应对动荡和不确定性的可选方案。紧缩发展论主守,把重点从外部转移到内部,强调修炼内功,谨慎行事,等待公益的“寒冬”退去。适时发展论主攻,发挥企业家精神的最大优势,借力打力,利用或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打造基金会的三头六臂

最近,甫一上映即口碑引爆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值得关注。电影中,太乙真人喝酒误事,导致本应是灵丸的哪吒变成了转世魔丸。百姓们将哪吒视为大魔王,嫌恶至极;父母将他封禁起来,避免多生事端。三年后,在天雷降临要消灭魔丸的时候,哪吒毅然吼出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凭借着自身努力,为陈塘关解围,扭转了自己的命运。

正如电影所要展现的那样,在高度动荡和不确定性的境况乃至是逆境中谋求生存虽然艰难,但也是可能的。导演饺子在谈起改编神话故事的初衷的时候表示,“其实哪吒是我们每个人,即便被塌下来的天压歪了头,也能挣扎着生出三头六臂把天扛起来。”

在感叹哪吒的壮举之余,我们也可以扪心自问,我们的基金会有这样的胆识和能力吗?或者说,我们的基金会能够敏捷地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健康、持续地发展并且走向卓越吗?大多数基金会领导人或许曾经想过,也可能现在正在竭力寻求答案。不论如何,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都显而易见——它关乎中国公益慈善的未来。

面对极速变革,攻或守都只是表面的招式而已,基金会还需要的是像哪吒那样的超凡神通。显然,三头六臂不会凭空生长出来,因此基金会必须要打造自身的应变能力,避免自己被极速变革所击溃,并且要在变革中更好地发展。至于如何打造这种强大能力,我可以讲几个无关宏旨的观点,供大家思考:

第一,理解基金会的组织本质。自注册成立之日起,基金会便是以正式组织,即所谓的法人的身份而存在的,而组织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对于基金会来说,是否有清晰明确的使命和目标很关键。光有目标还不够,组织还要讲手段。也就是说,基金会需要有更加有效、创新且系统的行动策略。如果无法做到这两点,基金会就可能遭遇组织失败。不过,现今阶段基金会,乃至大多数公益机构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不是组织失败,而是手段和目标之间的错位:要么是有了明确的目标,没有找到好的方法;要么就是做了一系列探索和大量投入,却难以达到目的。

第二,应对快速变革的要义是心静。当危机来临或风险增大时,我们往往会慌不择路,自乱阵脚。以防守的心态应对变革未尝不可,但是要避免陷入一种鸵鸟政策的困境。相应的,运用进攻的策略争取空间和资源也值得提倡,但是这样做需要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我在这里说的心静,不是说要鼓吹意志论,而是说需要一种能够保持冷静和谦恪的理性,不忧亦不惧。就像很多管理学家所宣导的那样,极速变革时代需要正念(mindfulness)领导力,既有保持专注,也能时刻敏锐。

第三,要为更大变革做好准备。无论是全球慈善,还是中国慈善,抑或是某一地域的公益慈善,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似乎来的太快、太烈,它以巨大的力量冲击并重塑着公益慈善的方方面面。但是,我想提醒的是,这可能只是更大变革的前奏,或者其中的一个小小浪潮。因此,我们要透过长远的历史的角度以及未来的角度,去思考这些细枝末节的变化,并且要以战略性的姿态去分析和回应这些变化背后的更大变革。

举个例子,基金会可以去关注人口结构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代际问题,比如婚姻观念、养老模式、子代投资等方面的社会性变迁。再比如,就技术发展来说,基金会可以思考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风险问题、医疗和工业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等等。可惜的是,这些大的变革和问题尚未进入到我们的视线之内。不过,我和很多人都坚信,因为有基金会以及其他公益慈善主体的努力,我们可以在极速变革中开辟出一个充满善意、机遇以及希望的时代。

排版丨善达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战略慈善?|慈善事业|慈善家|公益|基金会
“公益和慈善的区别是什么?”
企业公益活动有哪些
5年投5000万,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到底做了哪些水环保?
周笔畅呼吁“买一善一”:公益慈善应该是习惯
如果不谈钱,你离公益是近还是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