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9公益日 | 达祖小学:成为这样的人吧!

真爱梦想教育公益联合阵线是由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倡导成立的中国教育助学类优质公益组织联合体。使命是联合更广泛公众,关注中国教育议题,努力通过行动改善教育现状,共同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离99公益日还有5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真爱梦想教育公益联合阵线伙伴泸沽湖达祖小学的故事。

1

九月初,2019届达祖小学毕业生忙着升学报到,适应新环境,开始新的校园生活。根据会考成绩及家庭教育选择,有些学生会留在镇上的初中,也有学生去县城重点中学,更有学生远赴他乡,就读民办名校。

一个多月前,他们还站在小学毕业典礼上,与老师们一同回顾在达祖七年的点滴,流泪又欢笑,接受家长和达祖友人的祝福。参与2018年九九公益日,为达祖公益项目发起一起捐的筹款伙伴收到这场毕业典礼的邀请,有亲自出席的,未能到场的也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关注。

学生们收到的其中一份礼物是绘本《不畏风雨》,书的扉页写上了致意词,有一段是这样的:

春来,树要发芽,花会开。

秋来,叶要落下,种子会飞。

不管去哪里,不管在哪里,

有时候欢喜,有时候悲伤

成为这样的人吧!

此刻对于已成为初中新生的达祖毕业生来说,这是平淡又深深的祝愿。一个孩子,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家长思量的,也是达祖小学复校十多年间在回答的问题。

2

达祖小学复校源于一群台湾爱心友人2004年深入泸沽湖旅行,原来的达祖小学撤校几年间,村里学生要到较远学校上学,辍学失学孩子较多。他们有感当地村落闭塞教育落后,心有愿力想要改变。当年年底,李南阳先生拿出自己的钱款,以及带着向台湾友人筹集的款项来到泸沽湖,组织泸沽湖镇木垮村达祖社的所有村民完成复校工作。      

从复校每家两根木头,两方石头,出工出力共建校舍开启了达祖小学村校共建的传统。李先生由此扎根在村里,召开村民大会及走访村户,了解村民经济困境,在生态农业、医疗卫生、扶贫助困、资助入学上给予支持,并通过夜校扫盲,提高村民识字率。在李先生及其友人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支持进入泸沽湖地区,甚至助学公益的脚步走向凉山州深处,这也是达祖公益发展的源头。李先生过世后,其友人游静芬女士接棒达祖公益,继续李先生的遗愿。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左:为村民开设夜课,教汉语、汉字;

右:援助偏乡,给小朋友送去冬衣冬被;

下:开办农场,师生和家长一起种树、种土豆

《不畏风雨》的作者是日本日本昭和时代早期诗人、童话作家、农业指导家、教育家——宫泽贤治。他出身于望族,却一心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善农民的生活。他研究农业,亲赴农村开办农业技术讲习所,白天耕种,夜晚为农民上课,讲解农业知识、教英语、讲故事、举办音乐会。与此同时,他也在写作,但他写作的目的是希望用故事来教育农民子弟,让他们也长大成为一些有知识、有教养、有文化的人,跟他一样喜欢文学跟艺术,还有音乐。

某种程度上,李南阳先生与宫泽贤治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可以在城市享受快捷便利,却停留在泸沽湖畔一个小村落,从生态农业种植、重视纳西族文化让村民在泸沽湖旅游开发中仍保留本地传统;从教育着手,让村落的未来更具活力。他们知行合一,拥有清晰的志向,看到了他人的需要,可以为之努力,并且深切号召与影响更多人来做同样的事情,丝毫不迟疑,像宫泽贤治写作的:

“东边有孩子生病

就去看护照顾

西边有母亲劳累

去帮她扛起稻束

南边有人垂危

就去告诉他莫要怕

北边有争吵或冲突就去说这很无聊请停止”

3

成为像李南阳先生这样的人——深刻影响很多人,他们是爱心捐赠人,是受资助的学生,是本地教师。

Elaine,李先生的朋友,最初一起前往泸沽湖地区走访,从早期复校时定额捐赠到后来的结对助学,再到去年99公益日的发起捐赠,不曾间断的支持。达祖小学复校后,未曾回过泸沽湖。谈及最初远在台湾,为何对一个西南高原的村落学校如此长情,她谈到最初支持达祖就是觉得需要这么做,信任李(南阳)大哥就是因为“他能够在某一个地方看到了别人的需要,然后把自己的需要暂时忘记了,还能够号召很多人一起来做这个事情,而且是无私的,这足以感动大家,并且把这个力量集结起来,很不容易的。”她相信,公益的事情是不会停止的,不管在哪一个平台做公益,一定会被点燃,会被延续。

杨鲁佐,达祖村人,也是学校十位本地教师之一,长期担任高年级数学教师。几乎每年李南阳先生忌日,杨老师都会发表一条纪念状态。他就曾因李先生的资助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考上大学,在达祖公益的支持下完成本科学业。而后回到达祖学校教书,成为目前学校唯一的一位享受大学生返乡任职津贴的教师。他也曾在城市工作,也计划考取公职,最初考虑回达祖是想做助学的工作,他深切知道助学对贫苦地区的学生意味着什么。但因为当时学校教师紧缺,站上讲台就再没有离开,当然,教学成果自然是不差的。若要问起为什么当的老师,杨老师的答案并不是所谓报答,只恰是需要,决定开始就一直在了。村里因达祖支持完成学业,而后在学校担任教职或农场员工的年轻人还不少,毛八斤、杨扎实、杨立马、杨龙布等等。

王木良,达祖村人,学校执行校长,仅有高中学历,原来在外打工。因为达祖复校,作为达祖少有的有文化的村民,加入学校。从最初协助复校工作,然后担任教师,成为执行校长。为何回到达祖,他说,我是这个地方的人,应该为这里出份力,有那么多外面的人支持,我们要更努力才是。担任校长一职,处理事务太多,在去年不再担任主课教师,最忧心学校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能够留得住本地教师的,一定不能只是因为家乡情结,待遇肯定,能力发展才是留住本地教师的根本。

在达祖人、达祖友人的身上,会看见某种相似的印记,成为李先生这样的人,并不空泛,是具体的个人,是鲜活的每一个人,是你,是他,也是我。

#2008年,木良校长在达祖小学担任教职

#2015年,木良校长在周边


# 杨鲁佐给1年级小朋友上数学课,因为家里刚好轮到自己带孩子,小妞儿就在教室里跟着哥哥姐姐们听课

# 杨鲁佐在盐源县中

发放助学款,与受助学生互动

4

过去的一年,如同达祖过去的每一年一样,有离开的毕业生,有升入一年级的小学生,还有新入学的学前班小朋友;也有离开的支教老师,也有留下的支教老师,也加入了新的支教老师。但也与过往每一年不一样,去年99公益日“留住乡村教师”项目得到众多社会力量的支持,教师队伍稳定,学校的教学有序进行,更有了诸多变化——

比如在校园建设上,全校老师利用简易材料搭建滑梯、秋千、爬网、沙坑,建设低年级学生的游乐设施;得到公益捐助,在木结构建筑遍布的校园第一次安上了消防栓。图书室迎来大改造,将过往友人捐赠的图书大盘点,筛选复本率较高的图书捐赠到偏远学校,成立达祖出版社,组建学生社团参与校刊编写。

学前班在支教老师与本地教师的合作下,尝试主题式课程教学,第一次举办小朋友的毕业旅行和毕业展,六年级毕业班也举行了骑马环湖的毕业活动。自然农场的课程安排上,更因去年99公益日“来自大山的自然课”项目的筹款,得以开设每周末的自然课堂,制作了山间飞羽笔记本,完成达祖鸟兽蝶虫,四季花草木图录。

# 学校老师制作的简易秋千

1~3年级小朋友们的春季旅行


# 6年级在校园里上骑马课

毕业班在清明假期骑马转山

呈现本土昆虫鸟兽的图册和自然笔记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岁女儿一眼认出爸爸石像含泪拥抱,背后故事戳心
热点丨为最美小江教师点赞!明星江一燕低调支教广西小学8年
袁建胜:压垮孩子的是“困”不是“贫”
贫困儿童需要更多“乡村教育计划”的支持
“非典型”村小深耕教育“试验田”
公益:一个由三名大学生“创作”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