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本亮:如何承接政府购买服务?

近些年来,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行为趋向成熟,社区服务、医疗卫生、青少年教育、扶贫致富等公共服务领域都能看到社会组织参与的身影。然而,社会组织的承接能力却不容乐观,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不仅社会组织自身的发展受到制约,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效益也会低于期许。那么,社会组织应该如何提高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呢,小编就此采访了上海市慈善教育中心副主任徐本亮。

问: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意义是什么?请从国家治理需要和社会组织作用本身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徐本亮:政府购买服务的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这是政府转变职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种途径,因为新一届政府已经明确提出要简政放权,但是需要社会做的,就应该让社会做。

其次,就是可以扩大公共报务。原来的公共服务由政府直接提供,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的公共服务的需求,政府已经没有办法承担,只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社会组织来完成,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第三,还有助于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我国社会组织总体数量还很少,而最大的发展瓶颈就是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可以解决社会组织起步的资金问题,进而提高发展的能力。

最后,可以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一般来讲,社会组织解决社会问题有其专业性,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而政府或事业单位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有效性就没那么高。

另外,我国要建立现代治理体现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和社会事业当中的主体作用(社会治理三大部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特别是在公共服务领域里的作用。

问: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在你看来,目前我国各级政府购买服务存在什么问题?

徐本亮:政府购买服务的确是一个系统工程,至少涉及三个方面:购买方政府、承接方社会组织和第三方的专业机构。在我看来,这三个方面都有问题。

从政府角度看,首先就是对购买服务的认识不足,缺乏动力。政府购买服务实际上是革命,是要把政府原来很多的权力和资源让出去,如果没有一种壮士断臂的决心,它是舍不得的,这也是导致全国很多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相对滞后的根源。

更重要的是,因为认识不足,很多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大都来源于福利彩票。但按国务院文件要求,政府购买服务是要纳入财政预算的。而很多地方政府却没有按文件做。

其次,因为政府购买服务是个新生事物,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根本不清楚怎么买、买什么。这就造成招投标或者公益项目申请书等内容不完善,缺乏一些项目的基本要素,甚至对人数、目标都没有具体要求,以致社会组织不能按要求来提供。

第三,政府主管购买服务的部门和相关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以致不能准确地挑选机构来具体实施。

第四,少数地方存在寻租现象。政府购买有资金,但存在一些潜规则,甚至有的地方社会组织在购买服务中标后还要返还资金。

第五,就是资金分配不合理。由于很多社会组织政企不分,以致购买服务成为从“左口袋到右口袋”的游戏。比如,有一个街道办新成立了21个社会组织,结果我了解后发现,有17个组织的法人都是街道里的领导干部。

第六,人工费用是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经费中最大的一笔开支。但很多政府在购买服务中都没有考虑项目的人员经费。这就造成社会组织在做项目时对发生的人工费用和其他建设成本做假账。

最后,因为政府不懂,而且政府过去做的事情往往只追求形式。在政府购买服务的考核上,往往就会把活动当项目,把产出当成果。所以有时候政府在购买服务上虽然钱花得轰轰烈烈,合作也搞了不少,但真正的服务对象并未受益,社会问题最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从社会组织上来看。社会组织在数量上、规模上总体还很滞后,所以有的地方出现政府购买力很大,但真正能承接购买服务的组织太少,特别是哪种直接能提供服务的NGO组织太少。你看现在很多地方都是什么组织?都是一些社团、协会。

其次,社会组织的专业素质不高,很多社会组织好像什么都做,但什么也做得不精。

第三,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突出表现就是理事会形同虚设,不起作用。很多机构就是由主任、秘书长一个人说了算;还有的机构正副不分,官民一体。

第四,社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不强。意思是说,现在有的社会组织只是单纯领先政府购买,如果哪一天政府没有购买了,它就没有资源而活不下去了。

最后,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信偏低。包括有的打着公益的旗号做公益,实际上是在把公益作为生意来做,它们的财务管理和项目实施中都存在很多问题。

作为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实际上应该帮政府把好关,让政府真正地把宝贵的资金用到能够产生成果的项目当中,但现在第三方机构却面临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因为它没做过什么事情,有的甚至在接受了委托以后才去招人,这怎么能做好?

其次,第三方机构在聘请专家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很多所谓专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看不出项目哪里存在问题,以致购买服务程序上不是很规范。

最后,就是第三方机构在前期的培训、个性化的辅导、项目的优化等方面做得都不到位,项目目标不清、对象不清,最后造成整个项目的质量不是太高。更重要的是,事后的评估只看搞子多少场活动、服务了多少人,却忽视了项目的具体成果的评估。结果呢,很多承接了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每天在忙于应付项目计划书里要求完成的活动场次、人数就可以了。

问:社会组织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

徐本亮:社会组织需要提高三个“力”。第一,提高公信力。这是社会组织的生命线,没有公信力,政府将来不会来购买其服务的。

那么如何提高公信力呢?首先要提高认识,没有公信力,就没有机构的存在和发展。其次,要发挥理事会的作用,完善理事会的治理结果。第三,建立内部规范的管理制度。

第二,要提高学习力。包括什么是项目?如何去做项目?项目怎么运作?政府的相关政策是怎样的?等等。

第三,要提高执行力。社会组织服务不仅仅要搞活动、凑人数,而是一定要作出让服务对象受益和改变的成果来。

第四,要提高创新力。政府不可能只给一个项目买单,因为政府需求在不断发展,在变化着。所以社会组织要不断地根据社会需求开发新的项目,只有项目不断创新,才能源源不断地从政府那里得到资金的支持。

问:如何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能力的提升呢?

徐本亮:政府支持社会组织不是简单给钱,如果你给了钱,他不是在做正确的事情,不是做有成果的项目,这是害他,不能让他养成坏习惯的。所以,政府在支持社会组织、给予资金支持购买服务的同时,我觉得一定要提升他们的能力。那么怎么去提升能力?就是要让他们做正确的事情,做对的事情。还有,我觉得政府一定要加大社会组织的培育、孵化的力度,因为社会组织太少。要让很多的社会组织诞生,将来政府才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问:刚才您提到社会组织要提高创新力,怎样创新?

徐本亮:我们讲的创新就是要不断地把问题当做机会,就是要去关注社会有哪一些新的需求需要满足。进而把这些问题作为项目的内容。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我们才能不断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但总会有新社会问题出来,如果没有创新精神,那么把这个项目做完了,你新的项目做什么东西?而创新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这里讲的创新,就是要求社会组织不断要去发掘新的社会需求,还包括你要通过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并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因为现在有很多社会组织,它只是“吊死”在政府这棵树上了,它不会自己怎么样去开发新的项目,那么如果说政府不给钱,它就又活不下去了。所以社会组织做公益项目一定要有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如此才能更好地承接政府购买服务。

问:看来您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前景很乐观。

徐本亮:是的。因为这是一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且现在政府越来越重视(政府购买服务),也在切切实实地在采取行动。当然,关键就是社会组织做好准备了没有?怎么样去适应这个趋势,更好地去承担作为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主体的这样一个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如何提高“能动性”?
警惕公益创投中的寻租现象
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的困惑
公益“跨界合作”正当“破题”时
【益分享】徐本亮:侃侃项目书这点事
安祥亚:社区多元服务主体背景下社工专业元素的体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