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泰州力推“互助式养老” 为老人定制幸福晚年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互助式养老”列入其中。

何为“互助式养老”?专家介绍,互助养老,通俗理解就是抱团养老,一群老朋友一起租个大院子,做成养老互助院,或者邻里之间互相帮忙养老,民政部门则通过一些政策给予协助和扶持。

在江苏,近年来,泰州创新互助养老服务模式,以老助老,让老人们安享晚年,涌现出“爱心门铃”“大院式养老”“居家乐”托养点等品牌服务项目。泰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郑永寿认为,老龄工作不是纸上谈兵,不是平地起高楼,需要一个个鲜活的工作实例去支撑;老龄工作不能一成不变,不能墨守成规,需要一个个生动的创新项目来巩固。“泰州将‘互助式养老’作为养老服务创新项目,以项目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爱心门铃

——“一端连着老人,一端连着志愿者”

“爱心门铃”是泰州市海陵区城西街道安居社区打造的优秀志愿服务品牌,在泰州市海陵区有很高的知名度。“爱心门铃”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曾获“第二届江苏省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银奖,其志愿服务站还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泰州市学雷锋示范点”等。目前,这一便民服务举措已在泰州市区推广。

“安居社区是老小区,老年人比较多,我们就以社区居民为主体建立了一支‘爱心门铃’志愿者队伍,对80岁以上的高龄独居老人实行‘一对一’结对,签订就近认养结对服务协议,为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安居社区党支部书记吕爱梅告诉记者,“爱心门铃”一端连着老人,一端连着志愿者。老人一旦需要别人的帮助,只要按个铃,志愿者就会立即上门服务。

谈起创办“爱心门铃”项目的初衷,吕爱梅深有感触地说,缘起社区一位79岁独居老人王大爷,一日他在家摔倒,幸亏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如今,独居或空巢老人在家出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我们小区独居老人不少,而工作人员人数有限,所以要发动志愿者的力量。”

吕爱梅介绍,“爱心门铃”志愿服务站下设“日周月”系列助老服务队、“就近认养”邻里守望服务队、“手拉手一起走,有困难来找我”互助队等12支“爱心门铃”志愿服务团队,共有注册志愿者631人。志愿者大部分都是退休老人,“低龄老人是志愿者的主体力量,社区注重在高龄独居老人附近的邻居中,发现和培养与老人关系融洽且乐于助人、有责任心的低龄老人担任志愿者。”

去年,安居社区还创新服务形式,为辖区老人发放爱心手环、爱心钥匙扣和爱心手电筒,为老人解决生活难题。

“老伴出去散步,出去好久了都没回来,请你们帮我找找吧。”日前,袁云山老人的老伴匆忙赶到社区求援。72岁的袁云山每天傍晚去公园散步,这次却天黑了还没回来。社区立刻打开“爱心”手环定位系统,查找到老人具体位置,赶到公园把老人接了回来。原来老人在公园里迷路了,“谢谢社区,幸亏有爱心手环!”

“爱心门铃,爱心手环,爱心手电筒,社区给我们‘三宝’,让我们有了安全保障,我们老人有福了!”102岁的老人汪宏早满怀感激。

对老年志愿者,安居社区还有鼓励措施,“我们给志愿者发放长寿果,老人可以实现自己的微心愿。”吕爱梅介绍说,这种类似时间银行的奖励措施,既让受助老人得到帮助,又让老年志愿者得到实惠。“关心老人今天就是关心我们的明天,让老人在付出时又能收获成果,对自己的将来不再担忧。”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社会学博士王伟进曾分析,目前互助养老模式形式多样,在农村主要是互助幸福院及其翻版,在城市主要有结对组圈、据点活动和时间银行等。我国互助养老创制自民间,是城乡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自发性策略。

大院式养老

——“您在我心里,我在您身边”

“人文林机,幸福雅苑。”海陵区城西街道林机新村是一个封闭式的大院,有700多户居民,多年来一直是林机社区的主体大院。近年来,林机社区倾力打造“大院式”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将整个社区大院作为居民养老的服务站。

“说林机,夸林机,林机大院人心齐……”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林机大院的广播会定时开播。大院里的老人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广场或者“爱心小红桌”,悠闲地倾听广播里新鲜有趣的新闻、养生知识和及时有效的便民信息。广播还扮演大音响的角色,每天下午5点准时为居民播放音乐,点一到,老人们都出来了,房前屋后,行道上、走廊上、健身场上,站满了人,大家一起运动。

“林机新村建于上世纪60年代,目前住户中,老年人占到60%至70%,且大部分为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独居和空巢老人较多。”社区主任陈凤英表示,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的生活多有不便,一旦遇上什么事,往往很难迅速得到解决。多年来,社区依靠志愿者的力量,为不少老人解决过家政保洁、水电维修和外出洗浴等方面的问题,效果较好。

83岁的关桃林老人在大院里生活50多年了,子女在外面买了楼房,让她过去一起住,她却坚持留在住房只有20平方的大院生活。“听听广播,和老伙伴们一起买菜购物运动聊天,挺好!”关桃林说,社区对老人都很关心,服务很多,每个季度都要为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过集体生日。

关桃林不仅是社区关怀的对象,更是热心志愿者。92岁的王桂芹是她的邻居,也是她的帮扶对象。“我们都是多年的老邻居,老同事,大家都很熟悉,就像亲姐妹一样。”王桂芹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了,关桃林很照顾自己,陪着买菜,洗澡,一起活动,自己的安全有了保障,子女们也都很放心。

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组建志愿服务团队,打造十分钟生活服务圈……此外,林机社区从老人实际需要出发,实施系列服务项目,“其中包括互助养老、代办服务、家政服务、精神关爱、应急服务和助浴服务等,都是与老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陈凤英介绍说,林机新村推行网格化管理,大院共15栋楼,有22个网格,招聘大院内70岁以下的老人为网格员,负责社区的工作宣传、维持治安等事项。“此外,我们还打造111平台,倡导每一位入住居民每月做一件好事,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做好宣传,用做好事来凝聚人心。”

“社区里的老人大都是多年的老邻居或者老同事,让年轻老人帮助比自己年龄大的老人,既可以发挥余热,又能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郑永寿觉得,以老助老是林机社区的一大特点,从实际来看,这种“互助式养老”不仅节约成本,也符合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养老市场的有益补充。

“居家乐”托养点

——“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

目前,留守老人成为农村老人主要群体。尤其是留守老人中的高龄或失能老人,子女不在身边,亟需照顾的他们成为农村居家养老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泰州兴化市组建具有乡情乡味的互助式、居家式、小型化的“居家乐”托养点,破解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题。

“农村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到敬老院养老。他们也不愿意离开原有的生活环境,随子女外出。”兴化市民政局副局长仲永华告诉记者,打造“居家乐”托养点,目的是让农村老人养老不离乡情,有效解决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实际问题。

“居家乐”托养点以民间自愿为前提,由热心公益、口碑良好、65周岁以下的健康居民自行发起,以邻里间的感情为纽带,体现邻里亲近、习性相近的特点,组建具有乡情乡味的互助式托养点。每个托养点一般有6~9个床位,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互助服务等。

在兴化市千垛镇刘沟村,有三家“居家乐”托养点。近日,记者来到刘沟村“居家乐”托养点创办者倪金粉家,宽敞干净的房间里,有的老人在休息,有的老人在聊天。

“目前入住了5位老人,年龄大都在80以上。”62岁的倪金粉之前在上海一家医院做护工,经过专门的护工培训。托养人员中有的是半失能和失能老人,需要细心体贴的长期照护,自从开办托养点以来,倪金粉就很少外出,每天24小时几乎都在家里,随时处于服务老人状态。81岁的赵奶奶双腿瘫痪,长期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自理。提及倪金粉,赵奶奶双眼满含泪水,“她是好人啊,长期照顾我们,非常辛苦!”

对2018年底前建成并运营6个月以上的托养点,兴化市给予一次性奖补8000元。对连续入住6个月以上的老人,按自理、半失能、失能分别给予每人每月30元、50元、70元的奖补。

目前,兴化市多个托养点正在规范建设中,一大批有爱心的家庭正在积极筹建托养点。今年,兴化市将“居家乐”托养点的建设纳入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建设任务。

为助推托养点规范化发展,兴化市决定今明两年在全市建成100家农村“居家乐”托养示范点。下一步,兴化市将积极扶持培育、规范引导,通过总结推广,使之成为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养老点”、读书看报的“学习点”、为老助餐的“聚餐点”、交流探讨的“聊天点”、健康保健的“养生点”以及文化娱乐的“开心点”。

“‘居家乐’托养点既满足了农村老年人养老‘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的不离家情结,又满足了农村老年人‘吃家乡饭、讲邻里话、叙互助情、享家庭乐’的养老需求,较好地解决了留守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好评。”郑永寿表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心互助储存卡联系社区你我他
中关村试点实行“以老养老”
2013年廖玲问题论文
【天津】“虚拟家庭”互助养老
年轻人与空巢老人“亲情互助”,武汉试行“同居式养老”反响良好!
青春热血,一路上有你(8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