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庞口风采人物】李氏家族 九【《互助论》的翻译者|《新世纪》、《世界》的筹备者——李石曾】

家族显赫、赴法留学

李煜瀛,字石曾,笔名石僧、号扩武,河北省高阳县庞口村人,1881年5月29日生于北京。其父亲李鸿藻任清廷协办大学士,工部、兵部、刑部、礼部、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是显赫一时的晚清重臣。

李石曾

李石曾6岁启蒙初读,8岁读四书五经,14岁从齐楔亭读书。齐亦为高阳人,进士,保定莲池书院高才生,也是李鸿藻的门生。李石曾17岁与天津大盐商姚学源之女姚同谊结婚,同年其父亲李鸿藻病逝,因送父葬第一次离京回原籍高阳。李鸿藻主张“励行新政”,齐楔亭尊崇孙中山,这对李石曾脱离封建家庭、出洋留学思想的形成,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的大火烧醒了中国。少年李石曾看到清政府的无能和官员的腐败使国家“一无宁日”,百姓陷于疾苦,感到要振奋图强,势必先向西方寻求科技知识和改革制度才行。他动了留学之念,便以世交晚辈的身份去天津贤良寺晋谒当政的李鸿章征询意见,得到了李的赞许和鼓励。

李石曾原本打算去英国,因为当时清朝禁止人民出国,他便被安排在正要出使法国的钦差大臣孙宝琦的名下,以随员的身份到达了法国。李石曾于是成为了华人留法学生和华侨在法创业的第一人。李石增到达法国,有感于国家的现状,欲先学习军事。因身体状况而改学农科,之后又在著名的巴斯德研究所、巴黎大学攻读生物。此前,李石曾曾与全家避难而离京,辗转到湖北的光州,长途跋涉数千公里,备受流离之苦。

蔡元培

1902年8月29日,李石曾到上海,准备以清驻法公使孙宝琦的随员名义去法国。在上海逗留期间,与吴稚晖、蔡元培相识。吴稚晖对他说:“到海外去的留学生,愈多愈好,多想办法。”这话对李石曾影响很深,成为李石曾以后发起勤工俭学运动的宗旨。此前,李石曾在北京已结识张静江,并成为终生密友。11月,李石曾由上海搭船前往法国。同船者有孙宝琦、张静江等二十人。到法后李石曾先补习法文,次年入巴黎蒙达尼农业实用学校预科,一年预科,两年正科。在蒙达尼学校的学习,是李石曾一生唯一正规的学习训练,如他自己所说:“不但学了有关农业的学术,以至研究中国的大豆问题,与国际合作关系,并且探讨进化新理、社会学说,奠定了我的精神生活与世界社的主要基础。”

1906年暑假,李石曾在蒙达尼农校毕业后考入巴斯德学院,研究生物化学,特别注重大豆的研究。同年8月。经张静江介绍,李石曾加入同盟会。9月,赴伦敦访问吴稚晖,商议筹建世界社及出版刊物诸事。返巴黎后,边学习边工作,筹备出版《新世纪》、《世界》两刊物。同年冬,吴稚晖与张静江在英国相识,并一起赴巴黎访问李石曾。此后,吴稚晖、张静江、李石曾三人合作,号召推翻满清政府,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这年的12月,《世界社》在巴黎达庐街25号成立,张静江又在上海望平街成立世界社的国内机构。第二年,《世界》年刊、《新世纪》周刊、《新世纪丛书》等刊物相继出版,以后还出版了《旅欧教育运动》、《旅欧》等刊物。张静江负责经费筹措,吴稚晖负责编排,蔡元培、李石曾、褚民谊负责文稿。为了印刷方便,李石曾又在国内外亲友中募捐,在巴黎创设中华印字局。李石曾在这些刊物上连续发表文章,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在巴黎遇到地理学家邵可侣之后,邵将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居友的《自然道德论》等学说介绍给李石曾,使人类互助与世界大同思想深深扎根于他的头脑中。李还将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译成中文,在《新世纪》周刊上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最有影响的一种思潮,甚至我国早期的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深受其影响。

欲知后事如何

请听下回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民党元老,故宫博物院创建人-李石曾
国民党元老:张静江
国民党内部,地位比蒋介石高的四大元老,他们都是谁?
民国奇人张静江,脚部残疾,却一已之力撑起孙中山革命
国民党元老李石曾,最早将中国豆腐制作工艺带到欧洲
文博大家:王世襄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