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氏源流与眉山世系的讲解

苏 氏 源 流

前    言

苏氏宗族,在华夏大地上,经过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从最早的苏城(今河北临漳县)发祥地迁至洛阳,形成以苏秦为代表的苏氏宗族史上的第一个兴盛时期;进入汉代,苏建开创武功派,形成苏氏家族史上的第二个兴盛时期;唐代,苏世长,苏瓌,苏頲等形成苏氏家族史上的第三个兴盛时期;宋代,蜀派苏易简、苏舜钦祖孙,闽派苏绅、苏颂父子,眉派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共同创造了苏氏家族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苏氏子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领域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早自宋代,苏氏子孙就开始进入台湾开发。
近代以来,苏氏子孙跨出国门、远涉重洋,几十万苏氏后裔分布在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等国,部分后裔投入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经济建设中,参与世界各地的经济开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追本溯源、缅怀先贤,苏氏先祖的光辉业绩将永远值得发扬光大。
本文图文包括视频所有内容均为网络资料,仅供参考,或有缺失和差错,欢迎在留言处补充及指正,提倡文明交流和探讨?
一、黄帝至昆吾樊世系表

中华民族皆是炎黄子孙,而苏氏一族是黄帝之孙颛顼帝(即高阳氏)之苗裔。高阳氏六世孙樊·昆吾伯之子封于苏(今河北临漳县),我国历史上的苏姓一族,以此为始。


二、苏氏受姓后至春秋战国世系

苏氏受姓后至西周时期,苏氏出现苏忿生(司寇),他是西周的开国功臣,与周公、召公齐名。战国时代,东周洛阳出现苏秦,他用合纵之说拒秦,拜六国相印,显赫一时。


三、汉平陵侯分为六个派系

苏健,封平陵侯,居长安,葬武功。其后代遂居家于此。苏氏至此称武功人,武功成为苏姓总派系。今世界各地苏氏皆宗武功,后分为六派:

赵郡苏氏   东汉冀州刺史苏章,其后人在邯郸做官定居,赵郡(今河北赵县)始有苏姓,苏味道最为显赫。

襄阳苏氏   魏都亭侯苏则,其后人迁徙于襄阳,这支苏姓,苏灌最为知名。

武邑苏氏   前燕那公苏青之后,为信都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之苏氏,显赫者为苏礼、苏克忠、苏列。

武疆苏氏   魏卫少卿苏备,为长乐武疆(今河南安阳以东)之苏氏,有名者为苏琼。

蓝田苏氏   唐刑部尚书苏珦之后,自武功徙蓝田(今陕西),苏晋、苏瞻、苏弘最有名望。

河南苏氏   后魏恒州刺史苏强,迁徙于河南(今洛阳),显赫者为苏孝慈、苏康。

四、唐代苏氏分为三派

蜀派  苏瓌,(唐中宗景龙年间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谥“文贞”)。其长子苏頲六世孙苏传(荆州刺史)避广明乱,迁徙四川盐泉(今川南筠连县西一带)。苏传长子苏振为铜山县(今四川中江县)令,孙苏协(刑部侍郎)定居开封。苏协长子苏易简(宋太宗年间,参知政事、礼部尚书),其长子苏寿(知歙州),这一支派为新安派。

闽派  苏瓌(唐许公国)第三子苏诜六世孙苏益(隰州刺史)定居闽(福建)中,幼子苏光诲(屯卫大将军)世代为泉州同安县人,故称为闽派。苏光诲三世孙苏绅(魏国公),葬润州(今镇江市)京口(今丹阳)。苏绅之子颂(宋元祐时宰相)定居京口,这一支派为京口派。

眉派  苏味道(唐凤阁侍郎后贬为眉州刺史)留一子苏份居眉州(今四川眉山市)。其后人苏序生苏东坡父子。宋元祐期间的宰相苏颂曾与文安公苏洵叙宗盟。有诗曰:“尝论平陵系,吾宗代有人。”又曰:“源流知自子卿孙。”三派都是平陵侯苏建的后代,这一支派为眉阳派。

苏氏宗族,在华夏大地上,经过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从最早的苏城(今河北临漳县)发祥地迁至洛阳,形成以苏秦为代表的苏氏宗族史上的第一个兴盛时期;进入汉代,苏建开创武功派,形成苏氏家族史上的第二个兴盛时期;唐代,苏世长,苏瓌,苏頲等形成苏氏家族史上的第三个兴盛时期;宋代,蜀派苏易简、苏舜钦祖孙,闽派苏绅、苏颂父子,眉派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共同创造了苏氏家族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苏氏子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领域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早自宋代,苏氏子孙就开始进入台湾开发。

近代以来,苏氏子孙跨出国门、远涉重洋,几十万苏氏后裔分布在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等国,部分后裔投入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经济建设中,参与世界各地的经济开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追本溯源、缅怀先贤,苏氏先祖的光辉业绩将永远值得发扬光大。

一、黄帝至昆吾樊世系表

中华民族皆是炎黄子孙,而苏氏一族是黄帝之孙颛顼帝(即高阳氏)之苗裔。高阳氏六世孙樊·昆吾伯之子封于苏(今河北临漳县),我国历史上的苏姓一族,以此为始。


二、苏氏受姓后至春秋战国世系

苏氏受姓后至西周时期,苏氏出现苏忿生(司寇),他是西周的开国功臣,与周公、召公齐名。战国时代,东周洛阳出现苏秦,他用合纵之说拒秦,拜六国相印,显赫一时。


三、汉平陵侯分为六个派系

苏健,封平陵侯,居长安,葬武功。其后代遂居家于此。苏氏至此称武功人,武功成为苏姓总派系。今世界各地苏氏皆宗武功,后分为六派:

赵郡苏氏   东汉冀州刺史苏章,其后人在邯郸做官定居,赵郡(今河北赵县)始有苏姓,苏味道最为显赫。

襄阳苏氏   魏都亭侯苏则,其后人迁徙于襄阳,这支苏姓,苏灌最为知名。

武邑苏氏   前燕那公苏青之后,为信都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之苏氏,显赫者为苏礼、苏克忠、苏列。

武疆苏氏   魏卫少卿苏备,为长乐武疆(今河南安阳以东)之苏氏,有名者为苏琼。

蓝田苏氏   唐刑部尚书苏珦之后,自武功徙蓝田(今陕西),苏晋、苏瞻、苏弘最有名望。

河南苏氏   后魏恒州刺史苏强,迁徙于河南(今洛阳),显赫者为苏孝慈、苏康。

四、唐代苏氏分为三派

蜀派  苏瓌,(唐中宗景龙年间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谥“文贞”)。其长子苏頲六世孙苏传(荆州刺史)避广明乱,迁徙四川盐泉(今川南筠连县西一带)。苏传长子苏振为铜山县(今四川中江县)令,孙苏协(刑部侍郎)定居开封。苏协长子苏易简(宋太宗年间,参知政事、礼部尚书),其长子苏寿(知歙州),这一支派为新安派。

闽派  苏瓌(唐许公国)第三子苏诜六世孙苏益(隰州刺史)定居闽(福建)中,幼子苏光诲(屯卫大将军)世代为泉州同安县人,故称为闽派。苏光诲三世孙苏绅(魏国公),葬润州(今镇江市)京口(今丹阳)。苏绅之子颂(宋元祐时宰相)定居京口,这一支派为京口派。

眉派  苏味道(唐凤阁侍郎后贬为眉州刺史)留一子苏份居眉州(今四川眉山市)。其后人苏序生苏东坡父子。宋元祐期间的宰相苏颂曾与文安公苏洵叙宗盟。有诗曰:“尝论平陵系,吾宗代有人。”又曰:“源流知自子卿孙。”三派都是平陵侯苏建的后代,这一支派为眉阳派。

眉山苏氏的祖先们

苏洵《苏氏族谱》:“苏氏出于高阳,而蔓延于天下,唐神龙初,长史味道刺眉州,卒于官。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苏氏自是始。”苏洵修族谱极为慎重,很费功夫。对他精心研究的成果,苏轼兄弟都相当认可。“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苏氏自是始。”苏味道是唯一的苏氏血脉线索,这是三苏父子认同这位祖先的确凿理由。他们的诗文,他们的书画,总乐意称自己为“赵郡”人,显然也是理所当然。

苏洵在《苏氏族谱》中感叹:“呜呼!高祖以上不可详矣!”明知不可详,骨子里认可的还是赵郡。除了苏味道是唯一可靠的线索之外,苏味道做过高官,文名又很盛,当是子孙引以为荣的,认同他也在情理之中。中国人有个习惯,大凡修家谱族谱,都喜欢给自己找出一个显赫的祖宗来。这方面,我想三苏父子未必能够免俗。

时间上溯到汉代,有一个叫苏章的官至刺史,其子孙家于河北赵县,即后来的赵郡。于是,赵郡苏氏繁衍开来。由苏章到苏味道,这一条线索是清晰的。刺史,宰相,强调这样的家世,作为子孙,脸上是有光的。有那样的祖先所以有我们这样的子孙,这就顺理成章。龙生龙,凤生凤,说起来理直气壮,听起来就会神往自豪。

苏洵不知如何“顺藤摸瓜”,将祖先追溯到了高阳氏。高阳氏颛顼,已经是黄帝的孙子了。不妨说,苏氏也是黄帝的子孙。黄帝、颛顼子孙遍天下。引出帝王为先祖,可见血脉正统,子孙引以为豪,正常。

可惜,眉山一脉是多世不显。显,就会记录在案,可惜没有。苏洵追寻 祖先踪影,到高祖一代,历历可见。高祖、曾祖、祖父三代虽不显,却为子孙留下诸多事迹。从这里饮水思源,说古论今,正该浓墨重彩地加以记载。三苏父子在此寻觅到“眉山苏氏”的根基,于是在这个根系中快意生长。

高祖苏釿。“娶黄氏,以侠气闻于乡闾。”注意,“侠气”作为基因是如何遗传给后代的。

曾祖苏祜,“最少最贤,以才干精敏见称”(苏洵《苏氏族谱》。下同)。“才干精敏”在苏轼兄弟身上都很突出,也是苏氏基因之一

苏祜的生卒时间已经很清楚了:“生于唐哀帝之天祐二年,而殁于周世宗之显德五年,盖与五代相终始。殁之一年,而吾太祖始受命。”据此,苏祜当是生于905年,卒于958年。“与五代相终始”,正好经历了五代。他去世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宋代开始了(宋代开始的实际时间通常以为是960年)。

苏祜娶李氏。据苏洵考证,这位曾祖母很有来历:唐太宗子曹王李明有一后代,叫李瑜,任遂州长江尉,“失官,家于眉之丹棱”。李氏即为李瑜后人。“祖母严毅,居家肃然,多才略,犹有窦太后、柴氏主之遗烈。”严毅,肃然,多才略,可比窦太后、柴氏主。这样优秀的基因,不可能对后代没有影响。

苏祜有五个儿子,其中一个叫苏杲的,是苏洵祖父。此人“最好善,事父母极于孝,与兄弟笃于爱,与朋友笃于信,乡闾之人,无亲疏皆敬爱之。娶宋氏夫人,事上甚孝谨,而御下甚严”。从“最好善”的祖父身上,显然能看到高祖曾釿“侠气”的遗传。侠气必与好善相连。唯侠气、好善者方能极孝,笃爱,忠信,四方之人,无论亲疏方能爱戴之。而这些血液中的纯正因子,显然也在苏东坡兄弟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苏杲“善治生,有余财”。有余财的苏杲绝不发昧心财。“最好善”的人绝不至此。有例为证:“时蜀新破,其达官争弃其田宅以入觐,吾父独不肯取,曰:'吾恐累吾子。’终其身田不满二顷,屋弊陋不葺也。”蜀地的达官贵人竞相贱卖田宅逃离蜀地的时候,苏杲完全可以趁机购置田产,大发横财,但是他没有,认为如此会对子孙不利。离世时,田不满二顷,房屋破旧未修。可见,这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先辈。有远见,懂得财多会累及子孙,方能知足常乐。

苏杲“好施与”。他和一般的乐善好施者不一样。人们通常好施的同时,也想留下善名,苏杲奉行的却是“施而尤恶使人知之”。做了好事,却不让人知晓,这是为什么呢?据他说:“多财而不施,吾恐他人谋我,然施而使人知之,人将以我为好名。”不图名,唯求平安自足,这就是苏杲。苏杲考虑问题显示出精明的一面,其父母皆精明干练,基因遗传实在不可思议。

苏杲考虑问题有远见,还有佐证。

他有一个同族兄弟叫苏玩的,不知何事陷入重狱。苏玩担心会被处死,就把妻子儿女都托付给了苏杲。苏杲一直为苏玩送吃的,不辞辛苦。后来苏玩没事,出狱了,对苏杲说:我兄弟有的是,可要说能生死相托的兄弟,只有你了!

这件事既可以说明苏杲有“侠气”,也可以说明他重情谊。但是,到了苏杲本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就不轻易接受了。在他临终时,其妻宋氏想把唯一活下来的儿子苏序托付给他的兄弟,他不赞成,说:“而子贤,虽非吾兄弟,亦将与之;不贤,虽吾兄弟,亦将弃之。属之何益?善教之而已。”如果说这个孩子好,就算不是我兄弟也会帮助他;如果不好,就算是我兄弟,也会厌弃他。哪里有必要托付?好好教育他就行了。

这就是有远见的苏杲。

有远见是智慧的表现。这样的血脉基因对后代肯定会大有裨益。

根据苏洵推测,苏杲生于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卒于淳化五年(994年)。

苏釿、苏祜、苏杲,“三世不仕,皆有隐德”(苏轼《苏廷评行形状》)。有隐德的先祖们为何不出仕呢?一个原因可能是本身没有做官的愿望,宁肯自在自由。另外,苏洵在解释蜀人不好出仕时曾说:“是时王氏、孟氏相继据蜀,蜀之高才大人皆不肯出仕,曰:不足辅。仕于蜀者皆其年少轻锐之士,故蜀以再亡。”这说明,对唐以后、宋以前的蜀地政权,蜀人并不认同,“不足辅”含有轻蔑的意味。蜀无老成睿智之士,所以又亡了。苏洵是在叙说曾祖苏祜“最少最贤,以才干精敏见称”时说这番话的,言下之意,曾祖要出来做官是绰绰有余的,只是不愿意罢了。

苏东坡在《苏廷评行状》中也有类似表述:“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学者衰少”是客观原因,“怀慕亲戚乡党”才是主观原因,“不肯”当是主观上的,这才是主要原因。“怀慕亲戚乡党”,说明眼里根本没有你那顶乌纱帽,这显示了蜀人的精明和超然。

节俭、仁爱、睿智、超然的三世之后又是怎样的呢?

眉山苏氏简介

苏氏一族系黄帝之孙颛顼帝(即高阳氏)之苗裔,后分为六派:赵郡苏氏、襄阳苏氏、武邑苏氏、武疆苏氏、蓝田苏氏、河南苏氏。

  赵郡(今河北赵县)苏氏始祖为东汉冀州刺史苏章。至唐代,赵州栾城(今石家庄栾城区)人苏味道,曾于武则天时官至相位。公元705年神龙政变,苏味道被贬为眉州刺史,后迁益州(即成都)刺史,于赴任途中病逝。其子苏份定居眉州,便是眉州苏家之始。

  其后近300年间,眉州苏家无一人出仕。苏轼的曾祖父苏杲、祖父苏序,皆以乐善好施、行侠仗义而闻名于乡里。
  1009年5月22日,苏洵出生。
  1024年,苏轼的伯父苏涣考中进士,一举开启了眉州士子外出求仕之风。
  1027年,苏洵迎娶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程氏(即程夫人),程夫人的贴身丫鬟,即苏轼的乳娘任采莲亦随之进入苏家。
  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
  1039年3月18日,苏辙出生。
  苏轼、苏辙兄弟年幼时皆受教于母亲,至十岁上下,苏洵结束游历,开始教导二子。
  苏家家学重经史,重策论,文风雄伟,文章实用,与当时盛行的声律之学大为不同。欧阳修改革文风之后,天下学子即争相效仿苏家文章。
  1055年,苏轼迎娶青神进士王方之女王弗;同年,苏辙迎娶史氏。
  1056年,三苏父子首次南行,赴京参加科考。
  1057年,苏轼兄弟双双高中进士。同年4月,程夫人病逝于眉州,父子三人返乡丁忧,程夫人葬于眉州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
  1059年,苏轼长子苏迈出生,同年,三苏全家再度南行赴京。
  1065年,王弗病逝于汴京,次年,苏洵亦病逝于汴京,苏轼兄弟返乡丁忧。苏洵、程夫人、王弗皆葬于眉州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
  1068年,苏轼迎娶王弗堂妹王闰之。
  1069年,苏轼与苏辙开始第三次南行,此后兄弟二人虽久念眉州,但再也未能返回故乡。
  1070年,苏轼次子苏迨出生。
  1072年,苏轼三子苏过出生。
  1073年,苏轼收钱塘歌伎王朝云为侍女。
  1079年,苏轼遭遇乌台诗案,次年,乳娘任采莲病逝于黄州。
  1081年,苏轼纳王朝云为妾。
  1082年,王朝云为苏轼生下幼子苏遁,但10个月后,苏遁夭折于金陵。
  1061年至1093年期间,苏轼自凤翔签判后,先后在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颖州、扬州、定州任知州,故有“历典八州 行程万里”之说。苏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今官员之楷模。
  1093年,王闰之病逝于汴京。
  1094年,苏轼被贬广东惠州,开始了晚年的贬谪生涯。
  1096年,王朝云病逝于惠州,苏轼在朝云墓前筑“六如亭”,以悼朝云芳魂。
  1097年,苏轼被贬海南儋州。
  1100年,宋徽宗大赦天下,苏轼得以北归。
  1101年,苏轼病逝于常州,享年65岁。
  1102年,苏迈谨遵父亲遗愿,将苏轼与王闰之灵柩合葬于河南郏县钓台乡上瑞里(后人称为小峨眉)。
  后蔡京掌权,大兴文字狱,勒令天下尽焚苏轼诗文,苏家子孙亦遭牵连。宋高宗继位后,苏轼得以平反,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家子孙亦受荫萌,其中苏迈之子苏符官至礼部尚书。
  苏轼三子:苏迈、苏迨、苏过,与苏辙三子:苏迟、苏适、苏逊,连同各自子孙后代延续着眉州苏家之血脉。至今,眉州苏氏后裔众多,遍布全球,每年清明或东坡文化节期间,他们都会回到眉州老家,共祭先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觅苏记】眉山三苏祠:异禀多才(上)
【宋】苏轼  苏廷评行状(苏序)
文言百练:苏廷评行状(苏轼)
苏杲
他是苏东坡的先祖,凭一首诗火遍大唐,最终晚景凄惨
南充苏氏族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