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云港苏氏,都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后代
苏氏一家亲

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姓苏;请点击上面苏氏一家亲”关注,拥抱中华苏氏大家庭,和各地宗亲交流,携手同行,弘扬苏氏文化,共建繁荣苏氏,传播苏氏正能量。

▼热点推荐阅读:

《苏氏宣传片》,苏家人必看!


赣榆石桥镇及周边区域有苏氏人口15000余人,是江苏苏东坡后裔的最大聚居地。墟沟(明代东千户所驻地)、连岛、开发区金苏村、南城(明东海西千户所驻地)周边苏村也有不少苏氏村落。

苏士舰:苏氏族谱 之 仰泉堂

自东晋始每个姓氏都陆续有了本家族的宗祠与堂号。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迁徙移居的标记;是家族文化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目的就是让子孙们了解家族的堂号,知道本族的来源,牢记祖先的功德。同时对于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弘扬孝道,维护家庭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这几年随着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宗祠逐步地恢复、族谱的续修,旧有的堂号也重新回到了各姓人们的记忆中。当人们谈到和自己同姓氏的历史名人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尊崇、自豪之情。像苏东坡、苏过才气横溢,品格清高深为世人所推重,其后代族人也引以为荣。

仰泉堂号是赣榆上、下木套、苏家岭、东温庄、范庄等周边村庄苏氏家族的堂号。仰泉堂号的出处,据家传:明朝后期时局纷乱,倭寇骚扰。《隆庆海州志》同知张峰在中也说道:“(海州)土号广远而瘠薄,海产渔盐。民多逐末,故田野不辟,米粟不丰。”明天启三年(1623年)四世祖苏尚迫于生计携三子“檀、栖、桂”从海州属地墟沟迁居赣榆九里七穆家套庄。(遗址现石桥镇上木套东2000米处海里一带)当时三兄弟商议:为能真实记载本族繁衍变化历史,始立苏氏家谱并以其父苏尚号仰泉定为苏氏这一族人的堂号。从此形成了新的宗族和分支来供奉最亲近的祖先。

相传始迁祖苏尚早年精于兵学,虽倭寇肆连,身逢乱世,但履险如夷。从族谱记载仰泉堂号已传承390余年。《说文解字》中“仰”字解释为敬慕久仰之意,“泉”字解释为水源地像水流出成川形。堂号含义充分说明先人寻根意识与仰慕祖贤、期盼家族兴旺的体现。苏轼作为苏族文化基因的奠基人,为后人播下了崇文重教的家风。

仰泉堂的“泉”字指的是苏轼(东坡先生)。

    苏东坡一生得力于他的“拘于儒,依于道,逃于禅”哲学思想。才有在诗、词、文、书、画等各文艺领域堪称一代的典范。曾数度踏上古海州的美丽土地,并留下了许多传诵近千年的诗词。今收录熙宁七年(1074)苏轼与海州太守会于景疏楼上所作的一篇著名诗词《次韵陈海州书怀》。“ 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市阛。雅志未成空自叹,故人相对若为颜。酒醒却忆儿童事,长恨双凫去莫攀。” 城东北的景疏楼早在元代就已不复存在。听说海州区已制定了修复规划,但愿它尽快展现出昔日的容颜风貌,以平静我追念先人风范的心地。

从《苏氏族谱》记载:原籍维扬泰州人也,明太祖,平元都北平府。遂遣汤和,遵海而北修築各处卫城。我祖同安东卫始祖,俱随汤营而来一概失讳。一住安东卫营,一住海州营,在墟沟等处。传几代,至天启三年始,祖苏尚自墟沟又迁居赣榆县穆家套庄。

海州之苏氏自维扬泰州迁出有620多余年。而维扬苏氏又来自何处,则不得而知,其老谱仅云“三世祖前失考”。据常州1999年聚星堂《苏氏族谱》记,筌生一子曰元老,元老生一子庠,庠生椿、材,材生耀宗、振宗。耀宗为常州分祖,振宗为苏州洞庭分祖。振宗复生二子,曰企贤、止华,企贤子孙迁徙吴城、江阴、靖江等地,止华迁居苏郡之洞庭慈里。止华生三子:贤字士德行百一、良字士恒行百二、实字士信行百三。百一复徙吴城;“百二徙居维扬(扬州)”,是为维扬苏氏之祖;百三之后迁回洞庭童里。维扬为扬州之别称。明初置维扬府,后改扬州府,泰州为管辖之州。此与苏氏先世所居之“维扬泰州”,应是此区域代称。时间推算,与维扬苏氏一世先祖自维扬泰州迁出时间前后较吻合。无论从时间与地域而言,赣榆苏氏是维扬苏良后裔毫无疑义

    明代的军籍是世袭的兵农合一,屯守兼备。《明史》记,公元1388年汤和出巡江浙沿海备倭,而并海设卫所城五十有九。征兵民5.8万余戍守,倭寇不敢轻犯。

在这次修谱前后,多次到泰州马庄查访都没有苏氏后裔集散地音讯。其原因:祖先当时驻扎在泰州姜堰马庄村一带。不久,洪武年间倭寇经常骚扰海州沿海,当时家属可能随明朝军队移迁到海州属地东海千户所营寨附近。根据《中国家谱总目》和《清代硃卷集成》有关维扬地区家族的记载;就扬州、泰州区域明、清各地区家族数量与分布有初步的统计。但在统计90多个姓氏家族数量与分布,唯独没有苏氏家族在该地区的统计数据。起因:1、泰州姜堰马庄村没有苏氏的后裔村落存在应该是可信的。2、苏氏家族在明、清扬州、泰州区域可能家族微小。(苏达武先生2002年一文章记载仪征市高集有50户苏良后裔居住)3、明朝海水东移;苏北可耕地逐渐扩大,明实施的免税和轻税政策,苏氏族人可能已从苏中向苏北二次迁移。

从目前连云港苏氏居住区域看:赣榆石桥镇及周边区域有苏氏人口15000余人,是江苏苏东坡后裔的最大聚居地。墟沟(明代东千户所驻地)、连岛、开发区金苏村、南城(明东海西千户所驻地)周边苏村也有不少苏氏村落。这几处因为过去均是海防前沿,可以完全推断苏族当时迁移到此繁衍开枝散叶而成。

从苏州毗陵(聚星堂)族谱记载,九世祖苏良一支从苏州迁移维扬扬州。断定了苏良是维扬苏氏后裔这一支的祖先。也确定了仰泉堂分支是眉山堂苏东坡幼子苏过的后裔。我因与这次《苏氏族谱》编修有缘,通过苏慎先生的考证。揭开了赣榆苏姓这一段谜:我们这些苏姓子孙,竟然都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嫡系后裔。时感万分荣幸,倍感骄傲!

在宋代,苏氏家谱的编修已十分普及。到了明代,谱书的编写更加普及,但传世的苏谱并不多。从先祖苏州来到维扬、从维扬泰州到海州,始祖苏尚再从海州迁移到穆家套庄。260余年间宗谱的失考,无缘可寻是件宁人遗憾之事。更叫人捉摸不透的是九世祖苏良公来到扬州后的子孙不知去向了。历次苏氏家谱也都无记载。这次宗谱的编写结缘了苏谱研究名家苏慎、苏达武先生。通过多次相关资料的查询、考证,这次终于将苏东坡苏北后裔与苏南后裔谱上消失的空缺连接起来了。至此宗亲们寻祖多年的心愿得到了实现。也是这次修谱取得成果最显著的一页。因为苏氏(仰泉堂)数百年的根找到了......    深深地感悟到:大家这次投身于族谱的编纂是对苏族传统文化一种贡献,是一份展示,说到贡献,是对苏氏传统文化积淀的筑夯;谈及展示,是苏氏后裔对人生价值实现的给力。

     古人云:“三世不修谱,是为不孝”。在修谱中,我们无愧于先祖与后代子孙,其间甘苦备尝,足迹遍布山东日照、莒南、连云港区域、盐城、泰州、赣榆区域等区域。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家族及族人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加强省内外苏氏宗亲的联络,围绕苏姓家族的起源、迁徙、分布、名人族谱等内容开展了多次学术研讨。促进了苏族血缘纽带的联系,增进了家族认同感,加深了各地宗亲之间的情谊。此次增补了女性入谱,享有家族中同等的地位和权利,这是现代文化观念进步发展的见证和结晶。这次家谱的编修,不仅是世系图的补充延续,更是苏氏精神再次凝练和升华。成员们纷纷决心一定要发挥苏族文化的精神,确保族谱史料真实、内容完善、编纂有系、具有品读、收藏价值。吾与宗亲们预祝《苏氏族谱》第七次修编成功,期盼早日出版。

   丙申(公元二0一六)年七月中浣

苏士舰于仰泉堂

天下苏氏一家亲

弘扬苏氏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丁肇宾:海州丁氏家族记实录
金氏寻根溯祖
煌煌王姓 王侯后裔
【谱牒知识】家谱中常用词语(上)
全州姓氏溯源7:粟丹东||粟姓的由来
苏轼后人讲述先祖苏洵垂珠体《小宗述五代血缘、大宗表百世贵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