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荣祖――民间剪纸艺术

  杨荣祖和支持他艺术创作的爱人

  著名作家柳青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对于民间剪纸艺人杨荣祖来说,他经历的这一步,在他60年的人生的履历中,应该算是紧要处的几步里不可或缺的部分。2013年6月11日,对他来说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它的大型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被制作成芯片,搭载神州十号宇宙飞船翱翔太空,这不仅是他一生中最荣欣的事情,更是剪纸艺术与国防科技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镂空的艺术,写实的人生——民间剪纸艺术家杨荣祖

  用杨荣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个事对我震动很大,因为剪纸作品制作芯片上神十,这是千年一遇的事,这在我们剪纸和科技有深远的意义,使我对剪纸艺术更加热爱。

  张张剪纸表心意,红红火火迎新年。在杨荣祖童年的记忆里,红红的剪纸,是一道永远都不会褪色的风景,窗花、春叶、遮面、门神、对联,这些造型独特,形神兼备的大红剪纸,贴在老屋的窗棂里,房檐下,屋门上,那精美的装饰像一道风景,为简朴的农家小院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因为祖父、祖母都是乡下远近闻名的写字和剪纸能手,逢年过节,都会亲自动手,制作窗花和春叶。童年的耳濡目染,让杨祖荣深深的迷恋上了剪纸这一门技艺。好奇的天性,让他除了亲自请教奶奶学习剪纸外,还偷偷的在学校里模仿,有一次学校搞展览,当时没有什么作品,于是他找了一块三合板,用刻刀将毛主席的诗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刻在三合板上,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奶奶的肯定后,他对剪纸的兴趣更浓了。他私下想,奶奶的剪纸固然好,但是这样的“创作”不但速度慢,而且还对奶奶的视力不好,那时虽然不懂什么是孝心,本着最简单的心愿,他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刻了四五十块各种各样的刻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复印”在各种各样的彩纸上。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剪纸给视力带来的伤害,又节约了时间,初次的创新,在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印出来贴在窗子上非常好看。尤其是过年的时侯,窗户上,房檐下,椽头尖,甚至是小院里的枝杈间,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绿绿的剪纸和春叶,雪花飘在脸上,喜悦暖在心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并不是所有的播种都会如期发芽、开花和结果,正如冰心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上世界七十年代,刚刚经历过文革的创伤,物质基础贫乏,人们还处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困难时期,哪里还能奢谈滋润心灵的艺术。1972年,高中年毕业的杨荣祖,找到了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回忆起过往,他说:“刚开始参加工作,我在第一线,那时工作比较辛苦,我既是施工员,又是技术员,所以那是工作忙,根本想不起来小时候曾经醉心的剪纸,更别说刻苦钻研了”。 随着生活的变化,剪纸却逐渐淡出了他的生活。

  时不我待,虽然远离了剪纸艺术,但是从小受过艺术熏陶和训练的杨荣祖却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难怪,从小生活在一个有着书画艺术之乡之称的县城,尤其是书法在十里八乡都赫赫有名的祖父的感染下,他慢慢练起了毛笔字。练字,让他浮躁的心安静了下来,练字磨练了他的意志。

  也是一次偶然的机缘,大约是上世纪80年代,杨荣祖调到了兰州工作,当时单位有一个领导叫宋春华,他的书法十分有名,只要有出国的机会,他就把自己的作品当作礼物送给国际友人,因为需要装裱,从小对剪纸刻板感兴趣的杨荣祖便尝试着给他装裱字画。慢慢的就取得了他的信任。记的最清楚的是有一次,他将自己的几百幅作品交给杨荣祖装裱,他在工作之余耐心细致的完成了这些作品的最后工序,杨荣祖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一边练字,一边学习装裱,这些业余爱好,给我的剪纸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这些看似与剪纸无关的爱好,为他将来醉心于剪纸艺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真正的转机来自于他对人生的顿悟。艺术之路贵在坚持,即使充满坎坷和荆棘。有一年过春节回家,看到祖母仍然拿着她的那把旧剪刀,在剪着窗花和春叶,在小小的窗格里重温着她少女时的女红春梦,他若有所悟,于是他告诉祖母,你这个窗子确实太小了,我给你弄个大一点的。听着无意,说者有心,一句话惊醒了自己,点燃了他少年时的梦想。

  回到兰州,他开始静心思虑,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我都50多岁了,我这一辈子啥都没搞成,白活了。有些话,时机不对,年龄不到,你怎么读,它都不能真正让你理解。理解了人生,明确了方向,从新定义自己的未来,方才发现,还没有一种爱好能像剪纸一样深入他的骨髓,让他为之付出自己的一切。

  熏陶与感染,放弃与坚持,艺术之路上的每一次经历与选择,都是一次考验和磨砺,经历了许多曲折的杨祖荣最终明白了一个道理,他决心要在剪纸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寻找他艺术人生的轨迹,继承和发扬,把祖母的剪纸艺术传承下去。也就是那一年,他创作了一副在他看来真正是艺术的“剪纸”作品《龙》,开启了他剪纸艺术的真正之路。

  磨刀不误砍柴工。真正的艺术家,他人生的每一次经历和磨练,都会成为他攀登艺术之峰的天梯,雕版、撰刻,练字,装裱,这些几乎都被他为己所用,而且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在艺术道路上,创新最难。有着深厚书法基础和家传剪纸技艺,善于思考和创新的杨荣祖将中华书法艺术与剪纸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别开生面的艺术新境界。

  他先是在创作工具上进行革新,将传统的“剪”改为更符合剪纸艺术表现手法的“刻”,将剪刀变成手中的刻刀,高难度的线条有了保证,刀法更加灵动和精准,作品仪态万千,创作灵活多变。接着他又对题材进行了拓展,由祖母擅长的花鸟虫鱼、福禄寿喜延伸到了古代传说和绘画,甚至以红色文化和革命领袖人物为主,既发扬了传统,又赋予了时代主题。

  与其它艺术样式不同,剪纸因其不易展示,容易造成伤害等特点,他开始利用自己装裱的特长,对一些大型的,繁复的巨幅作品进行装裱尝试。从而为他的大型剪纸作品寻找更好的展示窗口。

  艺无止境,如果说这些探索和尝试只是对剪纸艺术的学习,那么,真正让他发现创造之乐,体会艺术之美,感受艺术之韵的创新,是他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和剪纸艺术的有机融合。

  有人说,在甘肃通渭,这个被誉为全国著名书画之乡的地方,只要你随便找出一位识文断字的老乡,他都能放下手中的农具,在洁白的宣纸上侍弄两刷子,但是,在这里,如果要找出用刀笔再现书法艺术的能人,除了杨荣祖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人。

  此话不假,让我们来听听杨祖荣自己的说法吧,“现在写字作画的人特别多,但是用剪纸的形式‘写字’的人还很少。于是我就对书法艺术用剪纸来表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上去简单的几句话,却蕴藏着艺术创新的真谛和纸艺探索之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荣祖的潜心钻研和探索下,一大批剪纸艺术精品从他的手中脱颖而出,四十二米长的《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将》、二十四米长的《二十四孝图》、,《百寿图》、《兰亭序》、《心经》,尤其是他把书法艺术中难度最大的毛体书法应用到剪纸中,《沁园春·雪》、《长征》让观者无不动容和交口陈赞。有人说,毛体书法,即使用毛笔书写都很困难,何况要用铁笔来“书写”,难度可想而知。杨祖荣是用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来开拓剪纸艺术的边界,用他深厚的剪纸功底来挑战书法的不可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杨荣祖,这位出生于剪纸艺术世家的剪纸能手,正如它的名字,希望他在艺术的天地里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光耀祖宗,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渭又一位名人,他把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带上了太空
中国剪纸窗花艺术大观[100]
民间传统长条窗花(四)——朱少华老师剪纸作品
中国剪纸窗花艺术欣赏
艺术 | 剪纸除了窗花,还可以……
剪纸艺术窗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