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场战争,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年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时期。它上承夏商周远古三代奴隶社会,下启秦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虽然政治上四分五裂,但是,思想文化上却是百家争鸣,为日后全方位大一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既然是大乱之世、大争之世,那么战争就是不可避免。有这样四场战争,他们影响极其深远,后世两千年的战争都在他们的窠臼下进行。

一、城濮之战-“兵不厌诈”思想的开端

春秋之前,国家政权常备军的数量并不多。战事爆发后,都是临时征调民夫。这些民夫只在农闲时接受过简单的训练,战斗力可想而知。

交战过程中,以战车列阵冲击为主要战术。因为战车笨拙、不易整队,所以战争往往在一次冲击后就决定胜负。

前632年,晋楚在城濮爆发大战。为报答楚成王的恩惠,也为麻痹楚军、诱敌深入,晋文公下令后撤九十里。楚军追击,中了晋军以逸待劳的计策。交手后,晋军先是击败楚军侧翼的陈、蔡联军,而后迂回重创楚军,获得战争的胜利。

二、崤之战-军事地理运用的源头

战国以前,各诸侯国兵力主要集中在都城和少数大的城池。中小城邑近乎完全不设防,山川险阻也基本没有利用。

前630年,秦、晋联手伐郑。郑国大夫烛之武前往秦营游说,不仅促使秦国退兵,还使秦穆公派兵协防郑国都城。为顾全大局,晋文公没有与秦穆公决裂。

前628年,秦穆公不远千里、派兵攻郑,想要在中原取得立足点。郑国商人弦高用疑兵之计惊退秦军,为向国君交待,秦军主帅孟明视在班师途中攻灭与晋国关系密切的滑国。晋襄公大怒,在秦军必经之地崤山设伏、全灭秦军。

三、柏举之战-军事谋略充分运用的开始

吴国攻楚之前,虽然争霸战争频繁,但是,本质上依然是国力的比拼,谋略在战争中运用并不充分、也不起决定作用。

前506年,吴王阖闾以孙武为军师、率三万军队伐楚。吴军绕过防守严密的大别山,从东北方向攻入楚境,打了楚军一个措手不及。吴军机动灵活、充分调动楚军、使之疲于奔命。在柏举,吴军重创疲惫的楚军。随后,吴军穷追猛打、五战五胜,击溃二十万楚军,奠定胜局。

四、河西之战-歼灭战决定大局的开端

春秋时期,兵源来自耕种公田的“国人”,开垦私田的“野人”不当兵。“国人”“野人”之分限制了战争和军队的规模,楚国举国二十万军队就被中原诸侯视为心腹大患。在战争思想上也以击溃对手、迫使臣服为主流,对土地并不太追求。

进入战国后,私人开垦的私田被国家承认,“国人”“野人”的区分消失。兵源充足使得战国七雄动不动几十万、上百万军队,就连卫、宋、郑这样的小国也有数万军队。相应的,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夺取土地、一城一地反复拉锯成为战争的主流。

为夺回关中门户,在商鞅变法取得一定成果后,秦国就发起河西之战。河西之战持续十多年,秦魏双方互有胜负,但是,秦国在石门、雕阴、修鱼等几场大战中歼灭二十万魏军,魏武卒为之一空,最终迫使魏国弃地求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崤之战》左丘明
经学地理《左传》中的路线图
历史的尘埃——打垮秦国的崤之战
读《崤之战》随想   崤之战是春秋时期秦晋之间发生的一场非常重要的伏击歼灭战,此战因发生在崤山而称之为崤之战。
崤 之 战
名人传-秦穆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