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浪有座甘酒石

甘肃民间有笑话说,一个秦州人,一个兰州人,一个凉州人,一个河州人,同在一家鸡毛小店夜宿时,发现冷冰冰一铺大土炕,仅有一小块是热的。时值隆冬,四个人为抢占这点热窝儿,各不相让。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每人各说出自己家乡的一处名胜古迹,比一比谁家的“宝物”最“高”,那块热炕就归谁享受。秦州人说:“我们秦州有个麦积山,离天只有三尺三!”兰州人说:“我们兰州有个白塔,离天只有尺八!”凉州人说:“我们凉州有个钟鼓楼,半截子擩(ru)到天里头!”最后,该轮到河州人说了。可他想来想去,总想不起自己老家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古董玩艺儿。他一急之下,索性来个“强词夺理”,说:“我们河州没什啥,这些烫炕我睡下!”……

我想,如果把笑话中的那个河州人,换成我这个古浪人;即使敝乡无显赫“名楼”、“古塔”可资炫耀,我至少还能举出屹立在铁柜山下的那座“甘酒石”,也不致落得像河州人那样尴尬吧!

“甘酒石”又名“甘州石”,是丝绸之路上颇有点名气的文物古迹。现存露于地面的石体,高约 3.5米,最大围长9.5米,犹如一头饱经沧桑的石狮,孤零零雄踞于古浪峡东段312国道一侧的河岸上。千百年来,它目送着南来北往的旅行者,为人们留下多少浪漫神奇的遐想啊!

关于这座石头的历史,充满了诗意和传奇色彩。

据方志文献记载,此石原名“酸酒石”。在“烧酒”尚未发明之前,古人酿酒方法,和今天做“醪糟”、“甜醅”差不多,稍一不慎,酒质就会变酸。当地人发现,古浪峡这座奇石,却有防止酒酸之功效,故老百姓都叫它“酸酒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刑部郎中陈棐,巡视河西途经古浪,曾参观此石,并留下一段佳话。他在《甘酒石颂》一诗的“序言”中写道:“古浪城南入峡十五里,道左有石,与两山脉趾弗连,屹立突起,如崇台巨屋。居人酿酸者,剸片炽入酒中,即变佳酝,因名酸酒石。余曰:酸酒石者,酸在酒也;因石而得甘,是甘者石之功也,乃更名甘酒石。且为之颂……”云云。陈棐还乘雅兴正浓,手书“甘酒石”三字,刻于石上,自此遂成该石正名。

那么,为什么又叫“甘州石”呢?据民间传说,此石原生于甘州,系女娲补天时弃置未用的一块“巨无霸”灵石。千万年埋没荒山,不免深怀失落之感。某一天,忽有古浪县石门山山神刘仲前来拜访,提出想邀请甘州灵石,去堵塞他管辖的石门峡出水口—好让高山出平湖,造福一方百姓。“好哇!”甘州石满口答应,“只可惜我没翅膀少腿,难走难飞啊!”刘仲说:“石兄不必担心,我已从烽火台上,捡来当年秦始皇修筑长城时用过的赶石鞭;只要用此鞭轻轻抽打着你,咱们就可以顺利上路了。”就这样,刘仲挥动赶石鞭,赶着那块石头,起早贪黑,尽可能避开行人眼目,一路朝古浪走来。不料那天黎明,刚刚走到铁柜山下,恰巧碰到香林寺赶早担水的一个火头道士,他原是张掖人,一见刘仲赶着一块白晃晃的巨石从面前走过,不禁失声叫道:“啊!这不是我们甘州的那块石头吗?!”这一说天机泄露,那石头灵气顿时消失,立刻僵立在河岸上,就再也动弹不得了。好心的山神刘仲,喟然长叹一声:“唉!古浪百姓命苦哇!”便愤然扔掉赶石鞭,化做一阵清风,回他的石门山去了。

这“甘州石”的故事很有意思。它反映了世代被干旱所苦的古浪人民,意欲在石门峡营造一座人工水库的美好愿望。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只留下一个美丽的传说,借助铁柜山下的那块白石头,向儿孙后代诉说。

还有一个“抓山鸟、支山石”的故事,常为当地人津津乐道。据说,与石门山遥相对立的显化山,其金顶之上,栖息着一只爪如铁钩、力搏云天的大鸟。每当闰年闰月三十晚三更三点时分,便展翅飞到古浪峡,抡开一双铁爪,轰隆隆悬空抓起铁柜山;与此同时,又从附近跌磊崖骨碌碌滚来一块大石头,稳稳支在山底下。这时候,你就会看到铁柜山下面,原来有十三盘金磨银碾子,由六头黄牛七匹白马拉着转。金磨上磨着金豆瓣子,银碾上碾着银页页子;当大鸟抓起铁柜山、巨石支在山底下的一瞬间,那推磨拉碾的牛马,便一齐冲出山来,直奔古浪河痛饮河水……这一神秘的景象,终于被住在铁柜山下的一对儿孤苦无依的老两口所发现。每当宝山大开、黄牛白马到河边饮水的那一刻,老两口便乘机蹿到山底下,抓一把金豆瓣子,捡几片银页页子,然后磨头就跑;等黄牛白马饮水完毕、复归各自工作岗位,支山石、抓山鸟也都滚走飞去,铁柜山依旧恢复原状的时候,那老两口早已欢欢喜喜回到茅屋,虽然捡来的那点儿金银数量不多,也足够他俩过活几年了。不料,这一对苦人儿突然富裕起来的生活,引起当地一位员外老爷的怀疑。他软硬兼施,终于逼得老两口说出了抓山鸟支山石金磨盘银碾子的秘密。于是,那员外老爷积极做好准备,等到下一个闰年闰月三十晚,带领一帮家人伙计,背着口袋,抬着箩筐,偷偷来到铁柜山;正好赶上三更三点宝山开,这伙贪心不足的家伙,一窝蜂拥到山底下,抢了金子抢银子,还想把磨盘碾子也抬了去!三更四点已过了,抓山鸟累死了;只听轰隆一声响,悬空的大山突然落下,一下子将支山石撞出山外,跌落在对面河岸上,就变成今日的“甘酒石”。不用说,那位员外老爷和他的伙计们,也就永远压在山底下了。

有关这座奇石的民间传说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下面,再谈一谈史有明文记载的“昌松瑞石”的历史事件。

这是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当政晚期的一件大事。贞观十七年(643年)八月初四日,凉州刺使李袭誉上疏太宗说,凉州昌松县洪池谷天降瑞石,青质白文,内有“高皇海出多子李元王八十年太平天子李世民千年太子李治……”等八十八字。太宗览表极为重视,当即派礼部郎中柳逞“驰驿复检”得到证实。一时朝野轰动,以为“天有成命,表瑞贞石”。太宗复遣专使持祭文前往洪池谷郊祭,并下诏:“以凉州获瑞石,赦凉州!”

按唐代的昌松县洪池谷,即现在的古浪县古浪峡;史称所谓“昌松瑞石”,也就是现存于古浪峡的甘酒石。

汉王充《论衡》有云:“王者受富贵之命,故其动出现吉祥异物,见者谓之瑞。”故诸如“禾生双穗”、“铁树著花”之类,皆被认为是上天传达给帝王人君的祥瑞吉兆。然而,写着“天书”的“昌松瑞石”,却绝非一般的吉祥之物;实际上,它乃是贞观末期唐王朝宫廷内部王位继承权激烈斗争的产物。当时年老体衰的李世民,私心欲废黜太子李治,而以杨妃所生第三子吴王李恪代替,却遇到以国舅老臣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太子党”强烈的反对。他们除了公开在太宗面前为李治摆好之外,正好又在河西走廊发现了“瑞石天书”。虽然那八十八字文义错乱,隐晦费解;但“太平天子李世民,千年太子李治”两句,却是明白无误的,太宗遂罢更换太子之议。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卧病不起,即召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顾命老臣“托孤”,将皇位正式传给太子李治—–这位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其所以能够顺利登上皇帝宝座,实在应该感谢古浪峡这块白石头哎!

台湾有个名叫黎泽霖的文人,出版了一本随笔小品集《萍踪识小》,里边写的都是他于上个世纪三四十时代在国内各省区游历时的见闻。其中涉及甘酒石的一段云:“快到古浪境时,公路东侧不远处有一丘大白石,上有'甘州石’字样,据传此石本出甘州,有一天空际刮起大风,它随着飞沙走石滚到这里。一般人说这石可以催生妇女难产,只须磨下少许石粉吞服,即可顺利分娩。一般旅人路过时,都多少敲它一两块带回家去。可是说也奇怪,这白石年年敲,年年长,并没有多大的损失,永远是那么大。河西之人,多奉它为神石。” 可见,“神石”之说,由来已久。

记得六十年前,我还是个小学生。学校组织我们到石门山远足,路经古浪峡时,同学们都争先恐后,跑去看甘酒石。还捡了质地坚硬的小石块当工具,就在甘酒石上使劲敲打,砸下一些白色粉末带回去,准备送给哪家生孩子难产的女人催生。当时只觉得这座神奇的石头非常高大壮观,但在六十年后的1998年,我有机会重回故乡再去参观甘酒石时,感觉它就没有当年那么高大了。

语云:“水滴石穿”—–经过千百年无情风沙磨砺和人为损坏,这石中的伟丈夫,却越变越矮,愈来愈瘦了!据实地勘测,现存甘酒石埋入地下的部分,尚有三米多高;如果能用什么办法把这块庞然大物连根拔起,放置在一个水泥平台上,那可就成为一座巍峨壮观的奇景了!

哦!这就是甘酒石真实的历史命运!

作者:赵燕翼 老先生 2001年写于兰州雁滩阳台书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浪县官员搬石头,其实就是“拜石头”?
诗歌||甘州石
有两层楼高,2010年,甘肃搬运的那块“疯狂的石头”后来怎样了?
甘肃武威:汉长城古浪段
太行诗苑 李树喜专辑
《磨脐山的传说》文/与君共勉||诵/面对大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