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悦频道:当“种大米”遇到供给侧改革



几个月前我有事到华西村,在我的印象中,华西村并不是个村,因为它已经贴上了太多的产业标签,华西村有自己的钢铁企业,有自己的化纤产业,有自己的远洋捕捞船队,有自己的海洋工程船舶,甚至还在搞文化创意、光伏新能源,可以说,华西村已经深深烙上了实业和前沿的印记。在和华西村当家人吴协恩的攀谈中,我又问了一个问题:华西村还搞农业吗?没想到得到了一个特别地回答,吴协恩判断大干农业的时机来了!如果几年前大举投资农业可能有点早,但现在正是时候,所以精明的华西村已经着手投资“种大米”的生意。


农业长久以来投入产出比较低,可是随着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在农产品的供给端显现了很突出的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毒大米”、“陈化粮”让食品安全成为众矢之的,一方面绿色食品、特色果蔬,特别是进口粮食一步步进入高端消费市场。自2011年起,中国大米进口量首次超过了出口量,此后大米进口量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2011年到2015年,中国进口大米的数量从56.9万吨一路上涨到335万吨。不仅如此,进口大米的价格也远超国产大米,据中国国家粮食局的数据统计,2015年底,小麦、大米、玉米三大谷物,国内外价差每吨分别为771元、745元、790元。


大米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食,早在7000年前,中国长江下游的人就已经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把大米当做果腹的食粮,到今天,大米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已经是举足轻重,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城镇人口对大米的需求还在持续变化,与此同时,以往我们的大米加工还是小生产、小作坊、小商贩过多,中国还不是世界上优质大米的生产国,品牌大米和品牌农业企业的兴起已经是一种必然。


种大米其实也是一项改革,种大米要改变的是传统种植方式,不能再靠着农民们一亩三分地去种,而是应该规模化种植,绿色生态种植,科技种植,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控制成本,提升质量;种大米要改变的是加工环节,不能再是稻强米弱,上万个大米品牌没几个叫得响,而是应该精细现碾,注重营养和安全;种大米要改变的是国粮入库,进口粮入市的现状,让国人吃上更好、更放心、更有营养的国产大米,这既是使命也是商机。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提升农业的竞争力,我们必须看到巨大的农产品升级需求,认清农业绝对不是没有竞争力,恰恰是很有竞争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牌故事 | 华西村大米
华西村「七君子」:种水稻也需工匠精神
每个农民都应知晓的国内粮食困局!
袁隆平增加海水稻1亿亩,中国还会大量进口大米吗?为什么?
国产玉米太贵 进口玉米配额限制 正邦公司总裁呼吁改革
原创 | 纪念袁隆平:杂交水稻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