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佩里和聂耳,两个在日本留下痕迹的外国人
订阅“周说”更多精彩哦!




佩里和聂耳

两个在日本留下痕迹的外国人


里是美国海军将领,生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聂耳是中国作曲家,生活在20世纪上半叶,两个人毫无交集,但是,在日本,他们却留下痕迹。


这次春节在日本,感到了这两位逝者的存在,而且,从这种存在中读到了耐人寻味的东西。


在横滨的开港资料馆里看到一张图画,画面上是几个日本人在遥遥远望海上的舰船。这几位日本人大都上了年纪,穿着很传统,眼神里也透着新奇。我知道,他们在看“黑船”,而“黑船”正是佩里带领的美国舰队的别称,因为这些庞然大物是黑色的,而且冒着黑烟,有点像黑色怪兽。


别看画中的日本人是上了年纪的长者,但是,在世界面前,他们还是心智不全的孩子,因为,日本和世界是隔绝的,对于世界,他们几乎一无所知。


别说日本,当年的大清国,基本也是如此。


其实,历史上日本曾经开放过,虽然有限,但也是有着开放的姿态。16世纪中叶起,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当时的海上强国先后来日本传教、贸易。这像是在日本这一潭死水中扔进了石头。


控制日本的幕府是禁止天主教传播的,为的是防止平民利用天主教平等思想对抗官方忠孝思想,防止商人富豪和外国人勾结获得火器与幕府对立。


幕府在感到威胁来临的时候,决定开始向锁国政策转变。1616年,规定欧洲船只只能在平户、长崎两港停泊交易。1624年,拒绝与西班牙通商。30年代后,加快锁国步伐,连续5次发布锁国令。


第一次于1633年2月发布,全文17条,主要内容是禁止奉书船(持有幕府老中出海证书的船)以外的日本船只出海,准许在海外侨居不满5年的日本人归国,对贸易实行统制。


第二次于1634年5月发布,内容与第一次同。


第三次于1635年5月发布,全文17条,主要内容是禁止一切日本船只出海,严禁一切侨居海外的日本人归国,严禁天主教。


第四次于1636年5月发布,共19条,内容与第三次大体相同,增加了将葡萄牙人与日本女子所生子女驱逐出国等项。


第五次于1639年7月发布,共3条,主要是禁止葡萄牙船只来日本,只准许中国和荷兰的商船至长崎贸易。


至此,日本的锁国体制最后完成,日本维持锁国政策达200多年之久。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开放了的大门,也是很容易关上的,日本的历史就是教训。


这次到横滨,是我一年之内的第二次,主要是想带孩子们到这里来看看这座很有西方特点的城市。


这里是日本向世界打开大门的地方。而这个打开,不是自愿打开的,也不是被外人和善地推开的,而是被美国军舰撞开的。之后,横滨发展成为日本第二大城市。


日本人始终记得那个叫佩里的美国海军将领,是他撞开的日本国门。

美国海军将领马休·卡尔布莱斯·佩里


佩里因率领黑船打开锁国时期的日本国门而闻名于世。


时任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海军准将的佩里率领的舰队,于1853年7月抵达日本,船上的大炮对准了日本军队在岸上的炮台,随着,300名全副武装的美国士兵登陆。他们的要求就是要求日本政府改变锁国政策。佩里宣称,他是奉美国总统的命令而来,而且说,第二年还回来听取答复。这就是史称“黑船事件”。


第二年,佩里果真带了更多的军舰来到这里,逼得日本的掌权者签订了开放港口的有关协定,从此打开了日本封闭的国门。


这是典型的“城下之盟”,是日本历史上的屈辱一页。


值得深思的是,佩里率领舰队粗暴地踢开了日本的国门,但日本人不仅没有把他当作侵略者,还将其作为开国的恩人来纪念。不仅在横须贺市建立了一座佩里公园,还在当年美国黑船登陆的地方,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培理上陆纪念碑”。

佩里公园里的纪念碑


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更是写道:“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上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不会熄灭。”


日本民族真有点不可捉摸。


其实就在“黑船事件”前十几年,中国也经历了海上列强的舰船侵略,也被逼的签订了城下之盟。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时称江宁)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中的重要条款之一是要求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实际作用是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并逐渐改变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


中国的教科书都是在负面评价以这样的方式打开大门的。一般说法是这样的: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英国强占香港岛,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五口通商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半封建社会。


有关佩里的这件事情,和我在镰仓看到的聂耳纪念广场有异曲同工之处。


到了镰仓,我有一个心愿是看聂耳殉难处,听说他在22随时溺亡于江之岛附近的海上,藤泽市为他做了纪念碑。


聂耳这个人,我想很多中国的年轻人都不太知道他了。因为他的一生太短暂了,只有22年,像一道流星在夜空闪过。但是,这道流星却留下了不灭的光芒。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著名的《卖报歌》、《毕业歌》、《大路歌》、《金蛇狂舞》等,都是他创作的。

音乐家聂耳


因为参加地下党的活动而面临被捕的危险,所以,经过组织安排到日本暂避,准备转往欧洲。但是,不幸在游泳中遇难。


事实上,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日本暂避时创作完成的。


好容易找到了,在江之岛附近一个过街桥下,湍急的流水边,有好大的一块墓地。在寸土寸金的日本,能给中国的一个年轻作曲家留下这样大的一块栖身之地,特别是,这是一个为中华民族的神圣抗战而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作曲家,作为敌国的日本,居然给他准备了如此之大的一块墓地,实在令人赞叹。


据说,每年在聂耳的遇难日,藤泽市还会组织纪念活动。


佩里,一个用军舰撞开日本大门迫使签订“城下之盟”的美国军人;聂耳,一个创作了要冒着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前进的雄壮旋律的作曲家,在日本都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两件事情叠加在一起,我们对日本民族应该有更多一点的了解。


其实,对于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不能用简单的直线的思维,要从不好中读出好来,也要从好中读出不好来。


在镰仓大佛前,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镰仓大佛现在成为了古都镰仓的象征,但也是命运多舛。


900年前大佛刚刚建造时,是以竹子和木头为材料,结果在风雨中被毁坏了。于是当地信众捐资修建了铜佛,为了给铜佛遮风避雨,还专门建造了大殿。没想到的是,大殿居然被风雨摧毁了,铜佛成了露天大佛。


同样没想到的是,露天大佛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之下,显得更加雄伟了。设想一下,如果在大殿之中的一尊佛,很难被称作“镰仓大佛”,也许只能称作“大殿”。所以,很多事情的结局,并不是人们设计的。


历史,一定不是按照人们设计的去发展。

ps:我在日本发了关于佩里和聂耳的几则微信,一位日本朋友给我留言说了他的认识,附在这里,我们由此看看日本人的角度

非常感谢您。我想把您的文章翻成日文让井之部开阔眼界。另我拜读了您对聂耳先生纪念碑,以及对佩里的文章。按我在加藤老师下学习的理解,日本人对佩里的态度,和日本人对驻日美军的态度很相似,日本人深感打不过美国时反而望与美国合作。日本人本来也倾向于迎合上级和周围的民族。日本人对聂耳先生的态度与日本人对孙中山提供帮助的态度很相似。


除了二战前的很短的时间以外,日本老百姓普遍认为好不容易超过美欧文明,所以其态度往往是向美欧学习,同时向亚洲各国的独立运动感到同情。20世纪初日本民间人士违背日本政府的意思向孙中山提供帮助的,那是因为日本当时自己也好不容易从美欧各国的压力站起来,所以自己做努力的同时向亚洲各国的人士感到同情。后来日本政府为了自己追求成为强国攻击了亚洲,尤其是中国和韩国,这里面当然有很大错误。但同时日本老百姓同情亚洲各国的独立也是同时拥有的感情。


不好意思我冒昧的写了点看法。望您指点。


回到常识,让思想落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日本人为什么给佩里和聂耳修纪念碑
唯一不以被侵略为耻国家,不仅对侵略者感恩戴德,而且还树碑立传
他是明火执仗的侵略者 日本为什么给他树碑立像?
日本:一个强者为上、欺软怕硬、半人半兽的国度
日本“明治维新”:民主与专制的对决
道||聂耳:一个非典型性文化自信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