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青春绽放在两行文字——第五届青年诗词楹联主题活动

欢迎订阅2023年 《对联》杂志


2006年于《对联》杂志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对联夏令营结识

2008年发起成立“全国大学生楹联诗词联盟”

2010年成立“中国青年诗词楹联网”

2018年成立“中国楹联学会青年楹联研究会”

2021年更名“中国楹联学会青年学社”,

2023年组建“中国楹联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这是一群心存阳光的年轻人

这是一群拥抱诗与远方的年轻人

15年来,从最初4个人,到如今囊括61个高校、2500多人,他们初心不改,情谊尤坚!


楹联有梦 青春无悔
□ 王家安

八月兰州,大河激流,追寻千年丝路,奔赴万里金汤。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的青年楹联人汇集于此,共同奏响新时代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的乐章!

两行文字,交织着张骞的驼铃,吟唱着玄奘的梵呗,钩沉着霍去病的金戈铁马,铭刻着左宗棠的关河锁钥,如今,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又将如反弹琵琶的飞天,以绚烂之姿、青春之舞,演奏出属于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八千年前,诞生于甘肃的伏羲,一画开天,肇启文明,奠定中华对仗理论的思想根基;八千年后,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却怀揣楹联复兴梦想的年轻人,在陇原大地唱响了新时代的《青年楹联宣言》:“我辈愿以青年之躯,洒青春热血,以弘扬楹联文化为己任!”

正是这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从15年前发起“全国大学生楹联诗词联盟”,2010年成立“中国青年诗词楹联网”,2018年成立“中国楹联学会青年楹联研究会”,2021年更名“青年学社”,到今年正式组建“中国楹联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15年来,由最初的四五人,到如今遍布全国61所高校、2500多人,其中有近10个省级楹联团体负责人、40多名硕博士创作与研究骨干,我们初心不改,情谊尤坚!当年创网词的一句标题,正是十五年来最好的注脚——让青春绽放在两行文字中!

“凡持有青春之心者,皆为吾等所谓青年”,我们秉持,只要有一颗青春之心,都是有为的“楹联青年”。15年来,尤其是青年楹联研究会成立近五年来,我们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以坚定千年楹联文化生生不息、当代楹联文化必然复兴、复兴楹联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心,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迈出了踏踏实实的脚步。诚如中国楹联学会李培隽会长所言!“这支队伍方向对、路子正,工作实、热情高,点子多、方法活。”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踏上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加牢记前辈的殷切嘱托,仍将持之以恒,用奋斗的青春,把握时代大势,展现时代精神,书写时代芳华,做一名无愧于时代、无负于楹联的新青年。

楹联有梦,青春无悔!
让青春绽放在两行文字
——第五届青年诗词楹联主题活动
本刊见习记者 刘泓  通讯员 秦雨欣 肖泽龙

8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楹联学会指导,中国楹联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青年诗词楹联网主办的新时代楹联文化传承发展(青年)座谈会在兰州召开。此次盛会无疑将当代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的青年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青春宣言 陇上激荡

白塔之下,大河之滨。生机盎然的青春联韵在陇上激荡。
我辈愿以青年之躯,洒青春热血,以弘扬楹联文化为己任,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坚持守正创新,积极团结全国青年,服务校园文化,培养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青年楹联爱好者……
“诗意中国·联动青春”第五届青年诗词楹联主题活动暨新时代楹联文化传承发展(青年)座谈会上,来自全国22省市自治区的50余位青年诗联家和在校大学生们在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李培隽先生的带领下,齐诵青年楹联宣言。
诗心在兹,青春不老;奋斗于斯,传承不息。
青年诗词楹联主题活动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从湖南长沙、重庆磁器口、广西柳州、浙江武义到甘肃兰州,当初由16个高校诗联社团为基础组成的青年诗词楹联网,现如今已是61个高校诗联社团加盟组成的“校园联盟”。从初期创建到如今累计招收2500多名青年楹联诗词爱好者,为众多喜爱传统文化的青年打开了楹联诗词的“中青学堂”。多年来,一群喜爱诗联的年轻人一直在路上,再出发……

担当作为 豪迈在线

从参加《对联》杂志社下月刊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对联夏令营,到2010年发起成立中国青年诗词楹联网,到如今成长为独挡一面的青年楹联家。新时代楹联文化传承发展(青年)座谈会上,新推选的中国楹联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林剑艇、中国青年诗词楹联网负责人李析力分别作了热情豪迈的发言。


林剑艇

面对丰厚浩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现代内涵融入民族精神之中,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积极储备青年楹联人才,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实实在在赢得青年人的口碑。



李析力

中青诗联网的创站词中有一句话叫做“凡持有青春之心者,皆为吾等所谓青年”,只要有一颗青春之心,都是有为青年。希望青年人要立志推动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将文学创作“由高原迈向高峰”。中国楹联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中国青年诗词楹联网站双轮驱动、双向赋能,可以更好宣传和发展我们青年的楹联文化事业。

西北论剑 共襄盛举

在中国楹联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甘肃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家安的主持下。座谈会首先集中组织学习了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会青年诗联爱好者纷纷表示,将继续在学悟“两个结合”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像总书记说的那样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在主题发言中,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精彩纷呈。
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甘肃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廖海洋,中国楹联学会学术委员副主任、江西省楹联学会会长张小华,四川省楹联学会副秘书长、中青诗联网教育中心主任康玺等分别以楹联的实用性和通俗化、楹联文化繁荣的思考、从梁章钜《楹联从话·庙祀》中记载的十八副对联说起,探讨甘肃著名联家吴信辰联语的得失与启示等方面,就楹联创作方向、传承发展的问题与经验等不同角度展开交流报告。

廖海洋:楹联创作应倡导实用性和通俗性。相比于诗词,楹联有着更强的实用性。自古及今,在婚丧庆吊、名胜节会等场合,楹联的实用性最为突出。这是楹联的基本盘和优势所在,建议在创作中应切实守住基本盘,发挥优势和特色,让创作的对联适宜地、更多地贴在墙上、挂在门上、刻在石头上。所谓通俗性,就是对联创作应多用时语、口语,事实上古人大多数诗词作品,都是当时的时语和口语,而我们现在觉得是很雅致的。其实,俗与雅是相对的。现实中许多词语我们觉得俗,不雅,但这些词往往出自我们的古籍,只是长期流行,过于普及,现代人反而觉得“俗。例如人取名叫菊英和爱国,会觉得很俗气,可是这两个词大有来历,都出自古籍。在地方命名上,许多人认为秦州比天水好听,可历史上使用“天水”这个词的时间比“秦州”要早得多。因此不要觉得在楹联创作中使用现行口语就俗。也许两百年后,后人会觉得我们现行的“口语”雅,会觉得现在的“雅语”俗。所以在楹联创作中,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理解“俗”与“雅”。因此,建议在楹联创作中,应大力提倡多用律句、少用拗句,多用时语、少用僻典,多写短联、少写长篇,多抒性灵、少炫学问,多挂墙上、少藏纸上。唯是,则有可能让新时代楹联守住基本盘,延长生命力。

张小华:相对于诗词,楹联的鼎盛比较晚,因此相对于诗词来说,楹联没有那么深厚的沉淀。但这不意味着楹联就浅薄。而如何去挖掘楹联的深度正是我们青年应该去思考的。同时受众面广也是楹联的优势之一,楹联在殿堂也在草房。面对不同的受众,楹联人更要去学会包容。楹联只有在殿堂和草房都散发芬芳的时候,才能在中华文化中经久不衰。

康玺:梁章钜1835年到任甘肃布政使时,吴镇已经去世37年。梁氏《楹联从话》中收录了吴镇的18副庙祀楹联,而没有后来晚清民国时于人际交往中盛行的酬赠贺挽联,早期对联在主题方面的单一和局限,由此可见一斑。赏析吴镇的三副楹联,我们能看到早期对联依旧保留着明代清言小品的痕迹,相较于后来对联更为独立和成熟的文学趋向,我们自然该意识到,创作应往高处追求。从古至今的对联很多,我们所师法的对象——特别是初学阶段——一定是最纯正最经典最雅正的。
大家围绕楹联通俗性与纯正性,实用性与文学性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会长寄语 传承不息

甘肃省楹联学会名誉会长薛渊感慨:近年来,一大批青年才俊在楹联界崭露头角、脱颖而出,这是中国楹联界出现的一个朝气蓬勃的繁荣景象。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强则楹联强,希望广大青年继续秉持初心,不断壮大队伍,提升素养,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影响力。

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李培隽如是评价:“青年工作委员会扎扎实实做成了一个样板,为楹联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他语重心长地说:此次座谈会恰逢青工委新老交替,老班子”体现出“方向对、路子正”“工作实、热情高”“点子多、方法活”等特点,“新班子”要延续这种情怀、风气和精神,团结一心,各展所长,继往开来,在新时代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的奋斗历程中,找出新的突破口,争取新的更大的成绩。

诗心不老 青春常在

与会期间,嘉宾们先后参观了敦煌艺术馆、“陇上楹联第一山”五泉山、藏有“天下贡院第一联”的甘肃贡院博物馆、汇集西北历代书法名帖的兰州碑林,“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等历史文化胜迹,深入了解了刘尔炘、吴可读等诸多陇上楹联名家,在知与行中体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交流笔会环节,与会嘉宾们纷纷参与到诗联知识竞答、飞花令、限时对句、诗钟、成联等活动中来,众多“00后”崭露头角,拔得头筹。飞花令阶段,由胡谨言、刘然然、唐熙和许国栋、潘星燕、李锦潇组成的小队并列获得第一名,刘泓获得对句比拼第一名,由康玺、刘然然、唐熙、郭峥组成的“中青学堂”代表队获得成联比拼环节团体第一名......而最具挑战性的成联比拼环节个人赛第一名则是由来自重庆代表团的“90后”翁涵建获得。

“五年前,中国楹联学会青年楹联研究会在京成立,那天是我30岁的生日,而中国楹联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换届的今天,是甘肃90后联家吴生春33岁的生日。”在来自湖南的主持人刘运佳提议下,笔会现场插播生日祝福,在一片欢呼声中,生日歌旋律响起,50余名青年楹联家一起欢快地歌唱,为吴生春和刚刚换届的中国楹联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祝福。

甘肃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徐维强唱起一首慷慨激昂的秦腔,重庆市的李析力,长沙市的刘运佳等也分别以自己的原创歌曲和当地特色歌曲,为在场的青年楹联家们演唱助兴。蓬勃的青春朝气感染了刘晖等老联家,他一个健步走到台上,抢麦高歌。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整个交流会气氛热烈、掌声不断、精彩纷呈。
文字是非常联友;
青春在不老诗心。

青年联家作品选

据天堑未止兵戈,访古寻幽,恍见剑骑纷纭,箫笳呜咽;

趁清逢相交文字,登楼揽胜,欣有熏风列座,明月同歌。

——许诗涵

(福建漳州人,2001年生,福建师范大学2023届本科毕业生)

地当九曲回环,每闻羌笛胡笳,想见汉唐真气象;

我从八闽遥望,时有笙歌弦管,恰逢奎壁焕文光。

——黄泓霖

(福建泉州人,2004年生,厦门大学2022级本科在读)

豪客想当时,三千里奋迅驰驱,遥指青海长云、金山西见;

壮游今满座,一再说登临感慨,伫看黄河远上、紫气东来。

——李昊言

(四川罗江人,2004年生,四川大学2022年本科在读)

短笛从天外飞来,凛如鼓角轮蹄,横吹激越;

大河向城头旋绕,许趁斜晖逝水,纵论英雄。

——胡萌

(江苏无锡人,2001年生,扬州大学2020级本科在读)

铜驼古戍,锡燕新欢,俱邀笔底龙蛇,莽入黄流穿九曲;

铁笛飞声,胡床待月,助长胸中丘壑,巍然碧落会群仙

——唐熙

(江苏常州人,2002年,厦门大学2020级本科在读)

万里此登临,试从雪泥鸿爪、古道驼铃,认取长云排闼处;

千秋同伫望,略仿湖海鸥盟、清欢燕饮,遍招旧雨满城头。

——郭峥

(江西吉安人,2005年生,聊城大学2022级本科在读)

葡萄玉塞、杨柳金城,纵笔入苍茫,为文客述两间奇峻;

桃李联芳、芝兰竞秀,衔觞夸赋咏,敬韶光以一众交辉

——江姬

(江西赣州人,2004年生,扬州大学2022级本科在读)

时维盛夏,聚在金城,澄气洗晴空,对此光景无边,揽胜最宜眺远望;

文墨青春,诗联素志,初心询古戍,为道旌旗略换,抗怀依旧有传承。

——刘志宇

(江西吉安人,2002年生,兰州大学2021级本科在读)

风雨故人来,一时冠盖如云,指引清芬耀玄朔;

关山随地阔,莫笑舟车向晚,须知俊秀占青阳。

——曹梦婷

(江苏徐州人,2004年生,扬州大学2022级本科在读)



薛宗汉丨永 远 的 营 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楹联才俊·青年楹联艺术家韦代森
【楹联教育】传承楹联文化 建设楹联强校——夏县中学楹联文化建设纪实
钟胜天《仙源联韵》付梓贺诗贺联选辑 常德市楹联家协会
莫良照:邵东联坛五虎将
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与《沧州市日报》携手开展文化雅集晒年俗活动
青春之歌丨入围第三届中国对联甘棠奖的青年作者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