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敦煌钩沉之四十三:杨利民同志关爱敦煌二三事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

莫愁知己少,敦煌人识君。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已故敦煌市副市长王渊,于1990年11月赠予诤友——调离敦煌市委书记工作岗位,即将赴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的杨利民同志的。改革开放初年,杨利民同志任敦煌市委书记,他主政敦煌四年,锐意进取,团结带领干部群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创了敦煌工作的新局面;他勤政爱民,严以律己,礼贤下士,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头,以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影响和团结了周围的同志,赢得了敦煌市民的普遍信任和爱戴。王渊同志的这首诗既表白了他个人对杨利民书记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寄托着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

杨利民同志,1948年12月出生,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甘肃酒泉人。他1968年10月参加工作,在甘肃嘉峪关市新城乡插队。1971年6月任酒泉氮肥厂合成氨车间工段长,团总支部副书记,政工干事。1982年7月兰州大学哲学系毕业,任酒泉地委秘书处干事。1983年10月任酒泉地委副秘书长。1986年10月任敦煌县委书记。1987年9月任敦煌市委书记。1990年8月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1996年1月任甘肃省委组织部部长。1997年12月任甘肃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99年6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0年9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企业工委副书记。2001年12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党校校长。2006年8月任交通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交通部纪检组组长。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现已退休。

1997年4月,甘肃省委组织部部长杨利民在敦煌调研工作

让浓厚的文化气息浸润敦煌

杨利民同志任敦煌市委书记期间,全力以赴推进工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改善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使敦煌贫穷落后的面貌得以较大的改善。尤为人们称道的是,作为主政一方的父母官,他钟情文化艺术,致力于敦煌文化旅游建设事业,使历史文化名城敦煌迎来了春天。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因文革“破四旧”,泉畔楼台亭阁拆毁殆尽,加之抽水浇田,致使泉岸坍塌,水位下降,为游客留下了几多的遗憾。杨利民书记在任时,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请专家论证,亲自审查规划设计,积极筹措资金,在他的努力下,月牙泉保护工程和仿古建筑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奠定了今日鸣沙山月牙泉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基础。为了使敦煌市民休闲娱乐有个好去处,杨利民书记力主建设西云观公园。今天的敦煌公园已初具规模,古迹与林木相互掩映,假山与亭台、湖沼错落有致,杨书记当年的蓝图已变成了惠及万千百姓的现实。

1989年 “七一”,杨利民书记号召举行全市歌咏比赛,歌唱祖国、歌唱党、歌唱敦煌。他不但号召,还满腔热情地参与,带领市委、市政府合唱团登上了舞台。当人们看到市委书记与同志们引吭高歌、一展风华时,内心得到巨大的鼓舞。

敦煌书画工艺美术学会是由一批名不见传的书画爱好者组成的民间社团。有一年学会开年会,他们很想请市委书记到会一坐,但又怕遭拒绝。当学会转弯抹角告知杨利民书记大家的心愿时,杨书记当即表示,这个会我一定要参加,并且还要讲话。那天的会上,杨利民书记与年轻的书画爱好者共话敦煌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共话创造敦煌新文化的途径,他语重心长地鼓励青年书画爱好者脚踏实地、勇于探索,为敦煌新文化建设添砖加瓦,让大家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蹲点为民办实事

1989年6月上旬,杨利民书记在《敦煌政协》上看到了《视察我市边远村队农业发展后所想到的》一文,他对政协委员调查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十分重视。几天后,他带领人大、政协及水电局、林业局、科委、农牧局的领导深入转渠口乡五圣宫二队,驻村蹲点。两天时间,杨利民书记召开了农户、干部座谈会,走访了部分农户,听了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察看了这个队的农田水利设施、果园。当看到该队农户靠一眼早年打的竹管井饮水的艰难情况,当看到棉花地膜覆盖技术在这里推广应用很不普及,当看到部分农户因各种原因生活还存在困难时,杨书记深有感触地说:“这些边远村组是我们多年来水利建设、农业科技推广被遗忘了的地方啊!”

这次驻队调查,杨书记的意图非常清楚,就是要让大家感受农民的疾苦,解决基层的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关注边远村组农业基础建设。调查结束后,杨书记决定当年要为五圣宫二队办成三件事:打一眼人畜饮水井,修一条渠,对村民进行科技培训。到这年8月,科技培训、修渠两件事分别由市科委、市水电局落实,惟打井没有着落。8月下旬的一天,市政协副主席王渊向杨书记建议,可请青海石油管理局敦煌基地筹建处张本立处长和地质调查处周处长帮忙。杨书记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一个周末,杨书记同志请张处长、周处长去五圣宫二队看了村民饮水困难情况,张处长即表示愿无偿支援150米日本钢管,周处长说他承担打井任务。后来,杨利民书记又从市农委协调打井资金5000元,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终于让五圣宫二组的百姓在10月下旬喝上了甘甜的井水。那口井自打成后,不但解决了全队人畜饮水问题,每年六、七月能浇100多亩地,并且由于该井水质极佳,敦煌酒厂用这口井的水酿出了敦煌美酒。“吃水不忘挖井人。”多年来,五圣宫村的群众一直念叨着杨书记的功德。

杨利民书记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自那以后,五圣宫二队就挂在了他的心上,不时提起。1990年除夕上午,杨利民书记与王渊副市长到五圣宫二队看望群众。他挨家挨户,问今年收成,问养几头猪、养多少只羊,问年货准备好了没有。他不但问,还要看,揭盆翻柜,看肉买了多少,看油饼炸了没有。有一家没准备什么年货,只在锅头上放着一小盆豆芽菜。杨书记问了这家生活困难的原因后,拿出50元钱对这户农民说:“这点钱是我年终奖金,送给你,买几斤肉过个年吧。”

三危山观音井

这个石坎不能炸

1990年5月上旬的一天,杨利民书记与市委、市政府领导、工作人员同去三危山中的观音井游览。杨书记一向主张工作时就要拼命工作,休息时也要尽情地娱乐,大家一路上有说有笑,歌声不断。

在观音井杨书记有缘遇见观音井山门、牌坊、亭的设计者、建造者——敦煌雷音居士曹遇春。他邀请杨书记和大家吃斋饭,斋饭是汤面片、萝卜菜。吃饭中间,曹居士请求杨书记能帮忙把莫高窟通往观音井峡谷的一个石坎炸掉,使汽车、拖拉机可从莫高窟直通观音井。杨书记听了曹居士的请求,立即表示这个忙不能帮。大家当时大惑不解,一个长不过30公尺、高不过3公尺的石坎,几包炸药就可解决问题的请求怎能拒绝呢?

杨书记耐心地给曹居士解释说:“三危山、观音井及莫高窟通往观音井的峡谷就应该是一个幽静、干净的地方。对于信佛教的善男信女来说,翻山步行到观音井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可以证明信仰的虔诚;对于郊游的人来说,翻越三危山、徒步大峡谷,既锻炼了身体,又开阔了视野。在这阳光灿烂、清新幽静的地方,人们完全处于轻松愉快、自由自在的状态中,多好!现在如果把石坎炸掉,让汽车、拖拉机开进来,这里就会变成一个车水马龙、喧嚣纷呈的地方了,这里就再也不是修道念佛、休闲郊游的好地方了。谁怕苦,谁就不要到观音井来。所以,我想那个石坎千万不能炸掉。”听了杨书记的一席话,大家都恍然大悟,觉得他说得十分在理。

谈笑有鸿儒,往来多白丁

杨利民书记在敦煌工作仅四年,但他却有很多朋友。他的朋友多是一些脚踏实地、为党为人民埋头苦干的普通人。像当年南台村的老村长于得礼、兰州村村长温智新、五圣宫二队队长高登禹、鸣沙书画社社长纪永元、敦煌二中副校长祁铭、党河水库二期工程指挥部副指挥王伟元、青海石油管理局敦煌基地筹建处处长张本立都是他的朋友。于得礼、温智新两位村长是敦煌上世纪80年代农村基层干部的旗帜。纪永元社长、祁铭副校长多年来对敦煌书画艺术的发展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杨书记的朋友中张本立处长是个官。张本立同志是大庆石油学院60年代毕业生,为人诚直豪爽,为敦煌建设做了不少事。给五圣宫二队打井时,张处长支援了钢管,帮了大忙,杨书记就忘不了他,视为知己。

殷殷关爱情

杨利民同志调离敦煌后,仍然情系敦煌,不忘敦煌的父老乡亲。在他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热爱敦煌,热爱敦煌的群众。那天去千佛洞之前,我早晨六时起来后在大街小巷转了一个多小时……我时常想念五圣宫、八户、中渠……我盼望有机会在敦煌住一段,到处去看看,看看关心支持过我的人们……”

1991年,党河水库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在即,但却因种种原因追加拨款迟迟不能到位。后来在时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利民同志的关心协调下,160万元的追加拨款才拨付到位,保证了工程的如期建设完工。

2003年11月,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的杨利民同志,为敦煌图书馆捐赠了价值七万余元的图书。这些书籍多为中国文化经典,包括《伟人毛泽东丛书》、《鲁迅全集》、《四库全书(1999年版)》、《永乐大典(1998年版)》、《中华传世奇书》、《世界文学名著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文学名著》等,除部分为书籍编者或出版社赠送外,大部分是杨利民同志与夫人韩雅芳同志自费购买的。说到这次赠书,杨利民同志曾对去呼和浩特接书的敦煌图书馆馆长魏锦萍说:“最初考虑此事,就想到了兰州、内蒙、酒泉、敦煌,最后,我选择了敦煌图书馆,因为敦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应该有一个藏书丰富、与文化名城地位相称的图书馆。此外,我在敦煌工作过四年,至今,我对敦煌人民及那些与我共同奋斗过的同志们仍怀着深深的感情。”无独有偶,近年来杨利民同志还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了内蒙古歌舞团到敦煌慰问演出、敦煌枫叶合唱团赴呼和浩特演出等活动,扮演了内蒙古与敦煌文化交流“大使”的角色。

2007年年初,为了扩大对外宣传,加深省内外各界人士对敦煌经济、旅游发展情况的了解,敦煌市委决定向历任敦煌市领导及省直部门、部分县市领导赠阅《敦煌文化旅游》。现任交通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的杨利民同志看到赠阅的报纸后,非常兴奋,当即发来贺卡,写道:“《敦煌文化旅游》看到了两期,十分高兴。多年来,敦煌坚持旅游兴市已在见成效。敦煌文化博大精深,是敦煌旅游浓厚的内涵和底蕴。我祝《敦煌文化旅游》越办越好,成为敦煌文化旅游建设的新亮点!”

2007年2月19日、20日,正是大年初二、初三佳节良辰。杨利民同志又来到敦煌,先后深入莫高镇苏家堡村和七里镇南台村,走村串户,看望了以前村里的老干部,调研了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他语重心长地叮嘱陪同调研的市上领导:“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和关键问题是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先富起来,你们已构划了一个蓝图,要把这个蓝图一步一步地分步实施好。”

“一枝一叶总关情。”多年来,杨利民同志把敦煌视为“第二故乡”,他对敦煌有着难以割舍的不了情,敦煌人民也对他十分牵挂,无论他在哪儿任职都关注着他、念叨着他,难以忘怀他的德政和善举。(本文由搜集到的多篇资料整理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新任领导干部任职大会上的主持词
大器·小小说‖活动
关于新录用公务员选择县级部门的几点建议
邢安民同志逝世
这名华容人任君山区委书记
田文琰同志任前公示通告2019.04.1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