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极冰盖下有什么?俄罗斯钻探20年,4千米处出现“异星世界”

世界卫生组织宣称,预计到2050年左右,全球将有约50亿人缺水。地球人口的迅猛增长,加上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现象,这一论断也不无道理。

水可是生命之源啊

那么地球上蕴藏淡水资源最多的地方是哪里呢?答案是南极大陆,据统计,南极大陆的淡水资源占了全球淡水总量的七成。为什么南极大陆会有这么多的淡水?它是如何形成的?环境怎么样?与之前相比有了哪些变化?俄罗斯在南极钻探了20年,南极冰盖下的4千米,究竟有什么?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

南极冰盖的形成原因:南极大陆的冰川总量,约占了地球上所有冰川总量的90%以上。

这些冰并不是由水凝结而成,而是积雪成冰,也就是说,南极冰盖是在地球的一次大冰期形成的

南极冰盖含有地球一半以上的淡水资源

至于冰期到来的原因,科学家推测,当时大气层二氧化碳的浓度也许有所异常,该时期地球上的板块运动,也可能影响暖流、寒流的方向,太阳周期活动和陨石撞击,同样有可能影响到气候变化

气候的剧变导致持续大量的降雪,整个地球都被厚厚的雪花覆盖,当越来越多的雪花被压实,粒状雪便会形成,再压实,粒状冰也会形成,直到最后冰川的出现。当然那时形成的冰川,许多已经融化掉了,整片地球都被铺满了冰,自然会反射大量的太阳辐射,从而造成地球的温度上升,大面积的冰川融化。

冰川融化加速了南极生物的灭绝

南北两极的冰川,是这场温度回暖的幸运儿,不过这份幸运不知道还能保留多久,毕竟数据显示,地球上的温度每年都在上升,如果不加以控制,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南北极冰川一旦大量消融,对人类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危机

南极大陆有许多的冰河、冰架等地形地貌,这是因为数量、重量都巨大的冰川,将南极大陆的地壳狠狠地压了下去,使得该地区的许多部分都低于海平面了。再加上地球上那些,时不时的地质运动,久而久之就造就了这些地形地貌。

俄罗斯钻探行动,发现“异星世界”

人类对南极大陆这块神奇土地,展开了多次的研究探索,不仅仅是研究,生活在这之上的动物有何特殊之处,还对其冰盖之下隐藏着何物,很感兴趣。毕竟寒冷条件下,总是能更好地保存生命的痕迹俄罗斯作为一个科技实力雄厚的国家,加上其本身的气候条件就与寒冷挂钩,所以对于南极冰盖的钻研,它有很大的话语权

俄罗斯莫斯科红场建筑风景

尤其是对南极沃斯托克湖的钻探,该湖是南极冰盖下最大的湖泊,面积15000平方公里,湖水有约800米深,上面覆盖了厚达4000米的冰层。显然,如果想在南极冰盖下找到什么,这里的钻探是少不了的,可是钻透4千米的冰层并非易事。

沃斯托克湖是世界最大的冰下湖

此次钻探从1991年便开始,由于沃斯托克湖恶劣的周围环境,以及俄罗斯最初,对此研究项目支持并不高,设备、资金等问题,时常影响到钻探的进度,所以直到2012年2月8日,人们才真正打通了该湖泊。

正在工作的俄罗斯南极科考站工作人员

冰下的世界让科学家大吃一惊,他们在约地面4000米的位置,不仅发现了液态水的存在,还在该水域中找到了3500多种生物,虽然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微生物,但研究发现,许多微生物都是曾被认为,已经灭绝或是进化成其他形态了的。

该地下湖泊和生物的重现,就像一个异星世界出现在了地球上,这些生物对于研究地球物种的演化,以及地球曾经的经历,有着重要的意义。科学家认为,之所以该湖泊之下还能有液态水存在,很可能是因为,那厚达4千米冰盖的压力,将冰盖的上下部分形成了温差较大的区别。

地下湖泊

数据显示,沃斯托克湖的地面温度,大约为零下53度,而四千米以下只有零下3度,这个温度显然不能使那么大面积的水结冰。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发现湖底可能有地热资源,该结论的得出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个是在液态水中发现的生物中,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而多细胞生物中有些是嗜冷微生物,有些是嗜热微生物。如果该环境只有冰冷湖水,显然不会有嗜热微生物的存在。

海生葡萄球嗜热菌

第二个原因是,科学家通过遥感测绘技术,获得了沃斯托克湖的形状图,图上显示,该湖是由两个盆地组成的,一个高一个低,中间突出的山脊很可能有热液喷口。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湖中那么多微生物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养分来供其生存,而湖底喷出的热量使得它们有条件,将无机物转为有机物来制造食物。

湖中的微生物

冰川融化的危险

我们都知道,地球的大部分面积都是海洋,海水占据了地球的71%,而且剩下的29%的陆地,也不是全都能成为人类的生存地,算下来人们生存的陆地面积,不过只占了地球的16%

蓝色是地球的主要颜色

显然这样的条件下,海洋的一举一动,都很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环境。数据显示,温度升高带来的冰川消融,使得地球上的海平面每年都在升高,而这不仅淹没了许多沿海低地,那些生活在冰川环境的动物,也会失去更多的栖息地,甚至走向灭绝

冰川中的淡水也会由于汇入海洋中,而变得更加稀缺,那些被封印于冰层之下的病毒和细菌,也会因为冰川的大量融化,而重见天日。史前病毒一旦通过海水等传播途径,扩散到人类或动物居住的区域,将会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造成重大的打击。

永久冻土的融化将导致史前病毒苏醒可能带来毁灭性后果

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当敬畏自然,虽然我们现在算是地球的霸主,但究其根本,也不过是依靠自然资源生存的生物之一。

南极的现状

因为南极的平均气温比北极的还要低上不少,所以研究发现,一旦南极大陆的冰川全部消融,也就意味着,地球上的所以冰川都将不复存在,全球海平面将会上升50至60米,不仅是沿海低地和平原被淹没,南极冰盖的淡水资源也将汇入海水中,无法被使用,地球上的许多人都会因缺水而死亡

没有水的后果不堪设想

南极大陆的气温常年在零下40—80摄氏度,没有人类能够适应那样的极寒条件,但该地区还是有许多生命存在,比如企鹅、海豹、虎鲸等,当然它们大部分的时间,也都待在相比之下,温度更高的海水中。

生活在南极的小可爱们

全球变暖、冰川消融的问题,是南极目前面临的最大危险。研究发现,南极大陆出现了许多冰坑,这些冰坑有大有小,几乎都是来源于地底冻结又溶解的湖泊,导致的地形坍塌。也就是说,南极的冰川不仅外部在逐渐消融,连内部也在一起融化,甚至融化得可能更快。

这就意味着其整体的消融速度,比人类目前统计得更快,南极大陆的面积大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9.4%,虽然其官方平均海拔有2350米,但这个数据实际也是,加了点“增高垫”的成分在里面,抛开冰川来说,其真实海拔也就410米左右。人类已经在想办法,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求缓和温度升高,带来的冰川融化情况。

绿色出现,环保又健康

美国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二氧化碳研究项目负责人表示:“其实每年二氧化碳水平都会创纪录”。

即使是新冠疫情肆虐的这两年,许多人的出行都受到了限制,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所以阻止地球温度升高,两极冰川融化,还需要更多有力的措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极4000米厚冰层下有什么?俄罗斯耗时21年发现一个“异星世界”
地球上最神秘最原始最纯净的地下湖——沃斯托克湖
科学家再次沸腾!古生命迹象被发现后,南极冰盖中又出现不明生物
科学家发现:南极冰盖下数千米处,隐藏着“另一个世界”
南极大陆冰川: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冰川群,约占全球淡水总量的72%
自1994年以来,已经有28万亿吨的冰融化,到2035年北极不再有冰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