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看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之否定》

龚立人文摘  龚立人的哲思之三

《如何看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之否定》

文/龚立人 

这种天空晴朗、混沌、晴朗的过程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人类初始的近200万年是崇尚自然的;近二、三百年来,人类自恃手中握有科学二字,变得混了,对自然进行疯狂地蹂躏;现在,有智之士又开始大声疾呼回归自然。更有意思的是中西文化的对撞,也出现了类似的情景。

上世纪初,中西文化的第一次撞击高潮,西学东进,那时的潮动是以西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整理和研究,凡与西方传统学术概念相抵触的就一律视为迷信、不科学、反科学、伪科学,以至留下个后遗症,到今天还有人总拿中医中药说事。

然而到上世纪中叶,“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模糊数学”、“耗散结构”等等学科的出现,令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获得了巨大变革和重大发展。这时传统的西方文化的固有思维模式被许多科学大家发现存在着问题。<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在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戈津的<从混沌到有序>一书撰写前言时说:“在当代西方文明中得到高度发展的技巧之一就是拆零,即把问题分解成尽可能小的部分。”而这已经满足不了科学发展的需要了,这位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普里戈津就明确地说:“西方的科学家和学术家惯于从分析的角度和个体的关系来研究现实。而当代演化发展的一个难题,恰恰是如何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世界的多样性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着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发性,研究协调与协同。”F·卡普拉更是在他的<物理学之道>中感叹地说:“东方哲学的有机的、生态的世界观无疑是它们最近在西方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们西方的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机械的局部的世界观。越来越多的人把这看成是我们社会广为扩散的不满的根本原因。有许多人转向东方式的解放道路而向<易经>求教。”

所以当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的中西文化的再次对撞,形成第二次世界文化浪潮时情形就与上世纪初完全不同了。这次世界文化全球化与当初的“全盘西化”时,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批判目标的潮动相反,当今国际上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机构、学术刊物如雨后春笋,其势头的强劲真的令国人汗颜。

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之否定,让我不得不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一是,一种文化发展程度的高低,与她的生命力的旺衰、她生命的长短成正比。你黄头发蓝眼睛可以大肆否定中国文化并纠葛起大批中国文人的附庸,但是并不妨碍你最后再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认知方式的出路。二是,一种文化内涵的广博与否必定与她所能包容、同化其它文化的能力成正比。就如佛教是一种外来文化,但在中国从六祖慧能开始的禅宗就是中国本土化的佛教,这是很好的例证。再如,那个风度翩翩白面印度书生形象的弥勒佛被中国的布袋和尚弥勒佛所取代是又一个力证。

 

——摘自龚立人撰写的《畅游资江 放飞遐想》一文龚立人 2007-10-4 写于一白书斋

http://liren-gonga.blog.163.com/blog/static/936145420103227322757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角——中国学术研究最佳方式的正确起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二个难题与中西文化的命运 作者:周剑铭
【201760·人类学】青年学者专辑丨杨清媚:费孝通海外撰述中的文化自觉
我对“国学热”的几点看法
精彩回顾 || 冯友兰:把中国哲学从近代推向现代
【读书】读牟宗三先生著述次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