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八五三农场走出的著名音乐家王黎光回访北大荒

人物小传:王黎光,男,1961年11月生,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毕业,一级作曲,博士生导师,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现为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中国电影音乐学会会长、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2021年2月14日,央视三套播出了《文艺名家讲故事》--《五线谱 黑土地》,专题片的主人公是北大荒走出的音乐家--王黎光,其中大量的镜头是在垦区拍摄的。

 2019年的6月,暖风吹拂着广袤的黑土地,嫩绿的禾苗沐浴着阳光,带着久违的乡情,王黎光回到了故乡。

 走进八五三农场林业公司二林场(原七十五连),王黎光睁大了眼睛,热切地寻找……

  找到了!找到了!这是当年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大宿舍,这是食堂,这里原先有一口辘轳井……他滔滔不绝地向专题片导演姚瑶介绍着。

 他的青春从这里起航,他的人生在这里定向。

  王黎光动情地说:“回家了!回家了!我永远忘不了黑土地的哺育!”

 天资聪颖的王黎光出生在八五三农场,14岁开始学习音乐,1978年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八五三农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先后师从于张欣和复转军人顾震夷,学习手风琴演奏。

 1980年,王黎光考入北大荒文工团任手风琴演奏员。1982年,在顾震夷的指导下,他开始学习音乐创作,同时自修了和声学、旋律法等作曲基础理论。1984年,以一曲《晚风的歌》(作词、作曲)荣获黑龙江省“建设者之歌”声乐作品比赛一等奖。198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作曲家、教授杜鸣心,开始全面系统地学习作曲。199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至北京电视台。

顶光调试完毕!面光调试完毕!侧光调试完毕!一机位准备就绪!二机位准备就绪!好,开机!

 在八五三农场文化中心演出大厅里,随着姚瑶导演一声令下,摄像机红灯闪烁,王黎光坐在椅子上侃侃而谈:“我的父亲是开发北大荒的十万复转官兵的一员。应该说,我的经历和生活除了受长辈和复转官兵的影响,更重要的影响恐怕来自于知青。因为我的小学老师、中学老师都是知青,我跟知青这一代人结下了深厚的、很特殊的感情。受知青文化影响,我对生活、对艺术的感受逐渐成熟,知青文化成熟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

 广袤的黑土地给了王黎光最初的生活体验,知青文化又给了他深刻的影响,所以,在王黎光的作品中,时时能找到东北音乐的特质,也能感受到知青文化和北大荒对他的影响。

 伴随着电视连续剧《年轮》的播出,其主题歌《天上有没有北大荒》被广为传唱:“问爹问娘问夕阳,天上有没有北大荒?喊儿喊孙喊月亮,天上有没有北大荒……”那粗犷豪迈、纯朴厚重、富有浓郁黑土地气息的歌词和旋律,连同王黎光的名字走进了千家万户。

 对于自己的从业经历,王黎光说:“我有两个12年。199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视台,干了12年;2003年调到北京电影学院,又是12年。人生就是这样,不一定一次就业定终身,每一次从业都是为下一次从业打基础。就我们艺术行业来说,算是人生采风吧。我用12年成为电视人,再用12年成为电影人,叶落总要归根,最后回归到我的音乐艺术本行。我把音乐创作始终放在首位,这是我的看家本事,是本行。”

 学音乐却干上了新闻,干新闻又没有放弃音乐,而且两个领域均成绩颇丰。隔行如隔山,新闻从业者和作曲家两个身份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可在王黎光看来,新闻和音乐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需要灵性和灵气,都讲究协调。在从事新闻行业屡获新闻类奖项的同时,作为音乐人的他同样收获累累--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歌获90年代听众最喜爱的歌曲创作奖,电视剧《年轮》主题歌获中国流行音乐十年回顾作品金奖。游走在不同的艺术领域,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每一次蜕变,王黎光都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

  在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王黎光负责《北京新闻》等多个重要栏目,工作繁忙,但还是抽出时间为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京华烟云》等创作了音乐作品,主题歌《天地之间有杆秤》《发现》被广为传唱。在北京电影学院工作期间,他分管学生工作,时间比在电视台时充裕了很多,这期间,他为电影《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和电视剧《贞观长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创作了音乐作品,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奖项。

  在红旗岭农场五星湖畔的白桦林中,王黎光细致勃勃地用麦秸编织蝈蝈笼子,嫩绿的麦秸在他灵巧的双手下弯转,几分钟的工夫,一个精致的蝈蝈笼子诞生了。

 “我出生在八五三农场,后来因父母工作调动来到红旗岭农场,我参加工作后又回到了八五三农场。”王黎光告诉大家。

红旗岭农场第四作业站(原六连)是王黎光度过少年时光的地方。    这里有他年少时居住的房屋、练琴时坐的小板凳……一草一木无不触动着他的心。

在千鸟湖湿地,王黎光信手折下一枝芦苇,短短一分钟,一个精致的芦苇风车做好了。清风拂来,风车欢快地旋转着,伴随着周围的鸟鸣花香,童年的时光瞬间还原。

来到一块园田地,王黎光戴上草帽,拿起锄头熟练地铲地,一边劳作,一边介绍着锄地的要领。

 八五三农场原三分场的俱乐部内,老式的幕布,胶合板的翻板椅,一切还是当年王黎光在此演出时的样子。舞台上,一束追光灯照过来,王黎光精神饱满地用手风琴演奏起欢快的曲子。

饰演少年王黎光的刘益瑄和他的小伙伴李珉宇趴在舞台边,痴迷地倾听这美妙的琴声。


     一曲终了,王黎光放下手风琴,走下舞台,拍拍两个孩子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我就是在北大荒考上大学的,好好学习,未来成为北大荒的骄傲!”

     孩子用力地点了点头,感受着艺术家传递的温暖和期待。

     在红旗岭农场的一处农田中,王黎光驾驶着一辆红色的农用车,在田野上驰骋。旁边的树林中,鸟儿在纵情歌唱,这是唱给辛勤耕耘的北大荒人的赞歌。

    离别之际,王黎光说:“北大荒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这里是我的根。”(本文图片由金贵林拍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黎光:我的艺术人生与创作故事 | 学习强国
北大荒农场第二代谈北大荒知青
【北大荒情歌】李红演唱
【视频】《魂系黑土地》北大荒知青回顾展
蹉跎岁月难忘的北大荒
“永远的北大荒”系列之—知识青年在北大荒(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