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刘兴亮|探访吉林城的由来
原文作者:刘兴亮




01


在吉林(吉林省吉林市)参加完活动,主办方说带我去一个地方,言其为一个当地人都不一定知道但我一定会感兴趣的地方。
老实讲,小时候一直纳闷,吉林省有个吉林市,但省会却叫长春,疑问长期以来都没有消化。这次来了,也做了深入的文化交流和学习的心理准备。但是,现实还是让我吃了一惊。
当时问了下一同陪我游玩的研究生同学老赵,他也从没去过这个地方。老赵从94年到吉林工作至今,已经在此地生活了27年。
这个地方就是吉林摩崖石刻和吉林船厂旧址。用当地朋友的话说,此行是带我去探访吉林城的由来。所以如此说,是因为石刻和船厂可谓本地历史的起点,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02


为什么这么说呢?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东北地区在大部分历史时期是属于化外之地,并不归中国的政权管辖。这里曾经长期属于游牧民族的聚集地,从远古的肃慎,到早期的匈奴,再到后来的鲜卑,金人,蒙古部落以及后金。
随着明朝的开国将领把蒙元赶回大漠,东北地区才部分地归入中国的管辖,即便如此,那也是经营东北为迂回地对外蒙进行战略包围和孤立,至于真正地统治东北地区,是很后来的事情了。

03


从吉林市区开车过去不到半小时,在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山上,有两处摩崖石刻。
这两块石刻,背依连绵不断的山岭,前临松花江滚滚江流,又称阿什哈达摩崖刻石。阿什哈达为满语,意思是 「一山忽然分为二」,为断崖峭壁之意。
由于年代久远,经过岁月无情的腐蚀,石刻上的字 迹已经模糊不清,经工作人员介绍,才知道刻的是明朝在此地建造船厂的历史事件。

起先,明朝接管了元朝在东北的大片土地后,为强化对东北地区的军事控制,于1409年在黑龙江入海口处设置了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等地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奴尔干都指挥使司。
但是东北地区的军事存在需要经济后援,在陆路运输困难的情况下,把目光转向了水路运输。吉林市地处松花江上游中段,水面宽阔,适于大船航行。为打造运输用船和军事用船,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1425年(明洪熙元年)、1432年(明宣德七年)明政府三次派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刘清到吉林造船。


04


东北本是满族人的根据地,清军进关后,为防止汉人把他们推翻,留了条后路,那就是把东北地区封锁起来,不让汉人出关,将来万一有事好退回老家。
但是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西方正急剧发展,与西方毗邻的俄罗斯日益壮大,把侵略的目光对准了中国的北方地区。东北首当其冲,摩擦不断,为巩固东北边防,抵御沙俄入侵,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清政府派昂邦章京沙尔虎达在吉林建厂造船,组织船队,巡行江上。这也间接继承了明朝打造的基础。

由此,船厂也成为吉林的代名词。
吉林这个词汇本身叫「吉林乌拉」,意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刨根问底吉林市】阿什哈达摩崖石刻
松花江上/李百尧(编辑亚静)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吉林吉林〗
吉林五龙宫
吉林市的桥文化(2)丰满大桥篇(中)
破译,吉林船厂的历史密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