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线讲座】何为大概念驱动的单元课程?以戴维斯教材一个单元为例

何为“大概念”驱动的美术课堂?

在相同的时间段内,相同的学习内容如何适应不同基础的学生,需要课程实施者对学习内容从功能定位上作出新的规划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重新思考艺术课程》一书中,Stewart博士认为,永续性概念(enduring idea)是艺术课程的基础。

她表示,它们超越任何一个主题或学科,并可以与许多学科建立联系。她将永续性概念定义为反映人类经验重大问题的主题或问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反复研究。

永续性概念是广泛的、伞状的想法,引导学生理解人类与他人和自然世界共存的意义。

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艺术表达了共同的活动,倾向和想法。这些共性和广泛的主题,与永续性概念之间存在联系,使艺术变得更有意义。

大概念应该是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核心”概念,他们可以有效连接跨学科内容的知识、技能和概念。

大概念驱动的课程是什么样的?戴维斯出版社新课标教材《探索艺术》的每个单元就是由一个大概念和一个基本问题构建,1-6年级各单元的大概念与基本问题分别是:

注:本图来自艺术与认知公号

目前大多数课程与教学的教研活动通常是以课时为单位的“三课”(备课、观课、研课)活动为主,忽视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关联,较少开展以单元、主题、模块为单位的结构化研究与实践,不利于把握“基于课程标准”的精髓。

在备课管理中,更多表现为“进度表”或“个体教案”、“PPT”,反映出教研团队对国际课程校本化的实施缺乏经验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秀教学经验的发展。

单元是依据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围绕主题(专题、话题、问题)或活动等选择学习材料,并进行结构化组织的学习单位。

单元向上承接课程目标,向下统领单元内的课时目标、内容、活动、作业、评价、资源等。

一个有效的单元由精心设计的相互关联的课程组成,这些课程共同支持和指导学生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

一个单元由多个循序渐进的课程组成,可以跨越几天或几周。

何谓一个单元内部循序渐进的组成课程?

我们也来看看戴维斯教材的例子。戴维斯出版社新课标教材《探索艺术》的每一个单元由三个板块组成,探索基本问题的不同方面,其难度循序渐进。其中,每个板块下设两个小探索(小作业)和一个全面的工作室探索(大作业),工作室探索是对前两个小探索的综合强化课程。

注:本图来自艺术与认知公号

当教师有效地规划单元时,它为学生提供了发现所学习概念之间联系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构建知识。

有效的单元计划的力量在于它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建立理解的能力。

学生艺术创作的技法并不是艺术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学生需要了解艺术表达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诠释图像、文物、表演的涵义,并从中汲取他们对自身以及他人生活的见解。

不同于科学学习的结构一致性,艺术教学在概念的呈现上并没有非常强烈的统一性,学校和学校、课堂和课堂之间都是非常不同的。

单元课程可以更好地设计一个概念框架来提供艺术案例之间所需的联系,并指导持续的艺术学习。

设计一个按照顺序的知识层次结构,关于艺术家,艺术评论家,艺术史学家和美术实践的概念可以通过一系列不同的艺术作品进行学习和探索,用不同的例子重新审视概念可以提高学生对概念的复杂性,矛盾和模糊性的理解。

而美术元素和原则则嵌入这些单元之中,作为学生持续理解与应用大概念的工具。
围绕大概念,建立起对于经验与艺术的核心,形成一个概念性的框架,不仅有利于老师和学生掌握学的整体框架和思路,在课程中能掌握重要的思想、观念。
同时,在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中,通过创作、展示、回应与关联,让美术的学习与整个人生和社会联系起来。

怎样从方法论的高度来看单元规划?

以戴维斯出版社新课标教材《探索艺术》中一个单元为例。
注:本图来自艺术与认知公号

单元规划是一种组织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反思学生在每个单元中需要完成什么,以及他们如何以及何时完成它。
单元计划是一个“路线图”,提供如何达到单元课程标准的指导,并包含“里程标记”(检查理解或评估),让老师了解如何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有效的单元课程设计通常使用逆向设计法,即先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学生应该知道什么?什么内容值得去理解?我们所追求的的持续性理解概念是什么?
单元课程的逆向设计是课程实施者分解、传递和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一环,是统整单元内所有课时目标、各个教学要素的主要手段,是对教学内容做“结构化”处理的主要抓手。
一个计划合理的单元课程,通过促进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多次接触学习同一个大概念,有助于优化学生对大概念的持续性理解。
例如学生可以在科学课上学习热带雨林的冠层结构和生物共生关系,在艺术课上通过对相同知识的学习创作生物关系的拼贴画。
学生参与单元学习活动、完成艺术作业、完成评价任务、运用学习资源所蕴含的思考过程构成来整个单元的基本学习经历。
同时,设计诸如实验室、场馆、社区和社会活动等多样化的学习经历,将学生的学习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科素养,从而形成“大概念”的思维品质。
如果将课程看作一个系统,那么,单元就是课程这一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目标、内容、作业、评价、资源等构成这个子系统中的要素,每个要素在这个系统中处于一定的位置,发挥各自的功能。
综上,开展“单元课程的逆向设计”就是把单元视为一个系统,分析整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从而发挥单元课程教学的效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课标下为什么要实施大单元?大单元是什么?怎么做?
新课标培训——必修3《文化生活》教材内容解析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有哪些重点与难点?
有效教学的前提——教材解读
【新教材指导】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大概念统整重构单元内容
【聚焦语文真问题】“如何在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中确定学习主题”之三|陈凤娟 蔡明:任务群视域下学习主题的理解与落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