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基层美术研训员写给全县美术教师的一封信丨聊聊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三室一厅”
小伙伴们:大家好!
2021年暑假,疫情让本可以“行万里路”的我们不得不再次选择宅家“读万卷书”(不单指读纸质书,翻阅“学习强国”等APP也算)。虽说外出旅游可以开阔眼界、愉悦身心,宅家清修也未必不是好事,我们可以在陪伴家人的同时锤炼一下教学内功,规划一下教师职业,思考一下教育人生。作为小伙伴,自然也少不了对这方面的关注和思考。下面,我就以“三室一厅”为提纲跟大家聊聊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室一厅”本是房地产领域的常见词汇。我这里说的“三室”指的是“美术专用教室”“美术教师个人工作室”“美术社团活动室”;“一厅”指的是“美术展厅”。


先聊聊“美术专用教室”。目前,我县稍有条件的中小学校都配有“美术教室”。“美术教室”,顾名思义,就是美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专用教室,也是美术教学的“主战场”。而在近几年的日常调研过程中,我看到的美术教室多数跟普通教室区别不大,有美术味儿的美术教室屈指可数。一些美术教室甚至还是多年以前由学校统一张贴的名人名言,已经与时代完全脱节。美术教室是师生共同汲取美术营养的场所。在这里,师生会不断产生互动、碰撞出艺术的火花;孩子们也会在艺术氛围浓郁的美术教室里流连忘返。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预期呢?我认为有三点。首先,“美术教室”要有“秩序感”。洁净、有序,本身就是一种美,良好的秩序感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干净整洁的环境也需要有制度支撑,美术教师虽然不是班主任,但在美术教室里,我们就是主人,规则可以由我们来定,当然也可以跟学生一起商定。再在制度的约束下,维持美术教室的秩序感,就会事半功倍。其次,“美术教室”要有“艺术感”。这里的“艺术感”不是要将美术教室布置得跟艺术展厅一样,而是要呈现尽可能多的艺术作品,可以是画家的,也可以是老师的,更应该是学生的。当然,在进行教室布置时一定要遵循审美法则,既不能刻板老套,也不能随心所欲。第三,“美术教室”要有“融入感”。有没有专用教室或教室的环境如何只是一方面,无论是在美术教室或者普通班级教室里,教学行为如何发生才是关键,学生能不能积极参与、融入课堂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熟练的课堂教学技巧、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这些都是美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教师自身需要怎样的素养?如何培养具有美术核心素养的人?也会倒逼我们不断学习、加强实践、积累经验。


接下来聊聊“美术教师个人工作室”。可能有些老师会说,学校没有给我们安排工作室啊?如果你这样说,我觉得你的美术白学了。工作室不是被动安排的,更应该是美术教师的个人需要。当年选择美术师范专业的时候,大家发现,美术学科的学费比一般学科要高。为什么学美术这么“烧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美术会用到很多其他学科用不到的工具、材料,我们也会通过这些工具材料学到美术技能。参加工作之后,我们会在不自觉中占用更多的“空间资源”(前提是有空间可占)。这个“空间”或许就成了美术教师的个人工作室(或称为个人艺术空间)。有些学校校舍比较紧,不能单独给美术教师分配个人工作室,这时候,这个“空间”就可能压缩进一个小阁楼或者搬回家。为什么说“工作室”对于美术教师而言很重要?因为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可以不受干扰地练习专业技能,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擅长的领域钻研下去,并可能成为该领域的行家。不同的“工作室”会有不同的特点,跟我们擅长的领域有关,如果是油画工作室,就少不了画架、油画车、大大小小的画框和完成的、没完成的画作,墙上自然少不了已经装裱好或者未曾装裱的得意之作;如果是国画工作室,就少不了一张或大或小的画案,文房四宝和颜料等用具材料;如果是版画工作室,可能会有台版画机……当然,也有一些综合型的工作室,囊括尽可能多的艺术门类,在这个空间里,除了锤炼自己喜欢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制作丰富多样的教具。即便是同一艺术种类的工作室,也会呈现完全不同的风格,就像艺术作品一样各显个性
如东中专的沙红波老师工作室算是其中的典型。他的工作室墙上挂着他和朋友的油画、版画或者书法作品。工作室的书橱里放满了艺术类理论书籍或者国内外优秀画册。他多年不间断地进行创作,有时候是油画,有时候是版画。无论哪种创作形式,都融入了他对艺术的思考,他的创作并非一成不变,多是理论指引下的个性探索。


再来聊聊“美术社团活动室”。三年一届的校园艺术节“艺术工作坊”评选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每届艺术节展示的重点,更是难点。我们姑且不谈评选标准对农村学校工坊的利弊,单看以“社团活动”为基础的艺术工作坊是否真正落实于日常美术教学活动中。也许有老师会说,我们以艺术节为契机,先设计项目,然后再实施,可能因为每次都这么想,所以每当需要呈现的时候都是疲于奔命。具体表现为:因为一下拿不出那么多的作品,只能加班加点,搞突击、拼消耗,甚至出现老师代替学生完成作品充数。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工作坊展示的意义。我认为,“艺术工作坊”的展示应该是学校艺术社团日积月累基础上的集中展示,而不应该是“突击队”短时加班呈现的“急就章”。
本届艺术节中,城中街道九总小学的“玩泥巴”工作坊所展示的满满当当的泥塑作品,无论是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不是通过短时发力能够拼凑起来的,都是经过了几年的作品积累或经验积累。掘港小学的“蓝鸟土布坊”也是近10年持续关注鸟类主题手工创作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说,“美术社团活动室”应该是正常开放的“活动坊”,不是仅供人参观的“展览室”,更不能成为展完就拆的“售楼处”。如东县实验小学的扎染工作坊在参加完现场展示后复原为社团活动教室并持续开展活动,成效明显。如东县实验中学“南黄海民间绘画工作坊”自从三年前参加完江苏省第六届校园艺术节工作坊现场展示后,由原来24平方米的小展厅拓展为100多平米的社团活动室,活动正常,影响不断放大。


最后聊聊“美术展厅”。教学与创作,时间上有时候会产生一些矛盾,毕竟中小学美术教师不比专业创作者,有时候教学任务和值班工作已经让人很疲惫,根本没有精力搞创作。加上多数师范专业的专业学习比较宽泛,虽说也有专业选修和毕业创作,跟专业类院校的培养方向还是有较大的区别。这就跟“要求学油画的必须写好书法”的道理相近。由此看来,对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高要求貌似不太合情理。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想,一个美术老师如果自己专业水平不高,是不是也会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审美素养的提高?我们如果对技能兴趣不浓,就不一定会关注美术的专业走向,当然对美术的发展趋势不会敏感,久而久之,观念就会陈旧,也就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正确认识创作这件事。这就是为什么搞美术教师主题创作展的时候都会有老师拿学生时代的静物习作或者差不多水平的人像写生习作投稿的原因。更可怕的是,当有学生类的主题创作展的时候,这类教师同样会拿他们认为很出色的静物写生习作(明明跟主题丝毫不搭边)充当主题作品投稿。
反之,假如我们一直从事创作,专业水平过硬,也常有作品入选各级专业展赛,就必然会关注美术的流派特征,风格走向,也会关注作品的陈列,展厅的布置。当然,也不一定只有作品参展才能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美术展厅”也不仅是自己有作品参展的时候才去看,也不能等上级组织了才去看,我们要让“看展”成为课余生活的一种时尚和必需。要建立这样一种认识:美术教师多进美术展厅,不仅有助于我们专业技能的提高,还能培养我们高级独到的审美眼光,帮助我们建立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
听我絮絮叨叨聊了这么多,大伙儿心里的“三室一厅”是否已经有了大概的结构?期待大家的“三室一厅”由“简装”到“精装”,直至“豪装”。
新的一学年已经拉开序幕,在新的学年里,我将和大家一起守住美育初心,迈开成长步伐,为如东美育展现新的姿态努力奋斗!
小伙伴们,加油!

冯军
2021年8月29日星期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做教练型教师”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报告
写在离别季
这样的幼儿园环境,打100分都不为过丨走进幼儿园
落实课后服务 彰显幸福教育——阜南一小新集校区总结汇报
曾梵志将引领当代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