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西人司马迁的《史记》和山西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哪个史学价值更高?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此外,它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正因为《史记》能够汇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并一直影响着中国历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在传记文学方面,由于《史记》的纪传体为后代史书所继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但《史记》也有其不足处;


一:记载年代过长,诸多周早期以前历史出入较大,恐与史实不符。

二:个人主观感情色彩过多。导致部分历史人物形象有标签化嫌疑。

三:因作者个人因素造成修史立场不中立,留下一定的史学遗憾。并且文学性过于强烈,影响史实真象。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开创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共计16朝1362年的历史。分三部分将年表、帝纪、等目录、及索引集于一部,开创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以历代得失作为治国安邦鉴诫。作者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主旨修史:因此定名为《资治通鉴》。作为君王治世的教科书, 自成书以来,为历代帝王及王公贵胄必读之书。也是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相鉴读之书。


但《资治通鉴》也有其缺憾:

一:以帝王治国为要务基点修史,必定完全站在统治阶级立场给历代民众起义定性。有其严重的立场局限。

二:编纂者人格过去保守,对历代起步及改者,执怀疑否定态度。阻碍历史发展的动力。

三:由于宋皇自身原因,重文抑武,更加强化中央集权,导致民族尚武精神缺失和进取心衰落。


司马迁的《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既所谓“史学两司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觅史记】司马光《资治通鉴》:年代遐长,搜采繁富(上)
《资治通鉴》和《史记》的区别是什么?
【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1_第十章 中国传统史学
中国历史上十大史家
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33部书籍:13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资治通鉴》
东来西往︱“史学双璧”对比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