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积极稳妥地推进地勘单位改革——中国矿业网(2007年7月31日 张盛丰)
积极稳妥地推进地勘单位改革
http://www.chinamining.com.cn 2007年07月31日 作者:张盛丰 编辑:李晓娜 张伟楠
1.长期以来,地勘单位为国家和地方无偿找矿,提供了数万个矿产地,可自己却没有形成积累,目前形成的这点净资产,大多是属地化管理后形成的。如今,不少矿山企业非常富裕,而地质找矿单位却依然贫穷。
2.地勘队伍的这种现状和矿产勘查资本市场的严重滞后,决定了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那种以为地勘局和地勘单位在短期内可以变为企业集团和企业的想法,是脱离实际的错误导向,不利于地勘事业健康发展。
3.要做到这些,地勘单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须戴牢事业的帽子,走好企业的路子,始终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关心好、维护好。如果损害了多数职工的利益,改革必然失败。
地勘单位改革,一直是系统内外十分关注并长期激烈讨论的重大问题。地勘单位改革成功与否,影响着地勘事业的兴衰,关系地勘队伍的命运和地勘职工的前途。因此,科学认识并积极稳妥地推进地勘单位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地勘系统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客观认识地勘单位现状是改革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下,中国的地勘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地勘队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发现矿种168种,探明储量的153种,潜在经济价值超过92万亿元;建起了上万座国有矿山,崛起了300多座矿业城市。属地化管理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不仅中央管理的地勘队伍有了很好的发展,属地化管理的地勘队伍也获得迅速发展。属地化管理以后,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地勘工作,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地勘单位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地勘工作成果显著,地勘经济快速发展,地勘单位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随着矿业的持续发展,一部分拥有自主资源且比较丰富的地勘局和地勘单位开始富裕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地勘单位的经济实力多数还比较一般,有些还比较困难,富裕的只是少数,还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第一,人均资产少。大部分省地勘局的人均净资产不足10万元,可用于经营的净资产不足5万元,大大低于省属企业和省属其他事业单位的人均净资产水平。人均净资产数量是经营的本钱,是推进企业化经营的基础,在人均净资产低于30万元的情况下,经营就比较困难。地勘单位经营资产少,是不合理的政策所造成的。长期以来,地勘单位为国家和地方无偿找矿,提供了数万个矿产地,可自己却没有形成积累,目前形成的这点净资产,大多是属地化管理后形成的。如今,不少矿山企业非常富裕,而地质找矿单位却依然贫穷。
第二,队伍负担重。队伍严重老化,多数地勘单位的在职职工与离退休职工比例为1∶1,甚至是1∶1.5,大大高于社会在职与离退休职工1∶0.38的比例。由于长期艰苦劳动和恶劣的生活条件,身患多种疾病的职工比例较高,花费医疗费数额巨大,这成为地勘单位一大负担。由于多数省份地勘单位尚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广大离退休职工主要依靠地勘单位承担各项费用,地勘单位负担沉重。
第三,住房欠账多。各地出台货币化住房补贴政策后,绝大多数地勘单位统计后发现,职工住房欠账多、差距大,无房职工多,需要补差数量惊人。由于老职工多,希望早日兑现住房补贴的呼声十分强烈。但多数省局无力自己解决,职工中不满情绪正在逐渐扩张,形成新的不和谐因素。
第四,产业竞争激烈。为了解决地勘队伍的生存问题,地勘单位千方百计地开拓地质市场,发展多种经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初步解决了队伍的生存问题。但就全行业来看,地勘单位所从事的产业是过度竞争的产业,无论是从事自己的延伸产业工勘施工业还是拓展出去的多种经营,都面临着内外部的恶性竞争。由于科技含量低、准入门槛低,因此收费率不断下降,垫付资金不断增加,地勘单位在很多领域内与个体、民营企业的恶性竞争,已经到了白热、残酷的程度,致使其盈利水平降低,资金周转困难。
地勘单位存在的这些困难,不是暂时的、偶发的,而是长期的、必然的。“没有地勘费活不了,光有地勘费活不好”是目前的真实写照。地勘队伍在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同时,自己依然处于比较困难的境地是历史造成的,地勘队伍自身是努力的。地勘队伍的这种现状和矿产勘查资本市场的严重滞后,决定了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那种以为地勘局和地勘单位在短期内可以变为企业集团和企业的想法,是脱离实际的错误导向,不利于地勘事业健康发展。
科学确定地勘单位的性质是改革的关键
自地勘队伍建立以来,由于地勘队伍承担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决定地勘单位一直为事业单位。近年来,根据各省市对事业单位改革的部署,正在按新的原则进行重新分类,试点省份将事业单位分为4大类:即监督管理类、公益类、中介类、生产经营类。根据这个分类原则,各省市地勘局,各工业部门地勘局应该属于监督管理类,而绝大多数地勘单位应属于公益类,只有极少数属于中介类和生产经营类。属于监督管理类的,应该按当地政策依照公务员管理进行,属公益类地勘单位应是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地勘单位要确定为公益类事业单位,是跟地勘单位的历史贡献、承担的职能和工作性质相匹配的。
从地勘单位成立到现在,多数单位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他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为国家和地方探明了丰富的地下宝藏。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几乎每一个单位都有一部光荣的历史,都为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他们或在找矿上做出过贡献,或在找水、找地热上做出贡献,或在地质科学技术上做出过贡献。历史是继承性的,尊重历史就是尊重事实、尊重客观,地勘单位五十多年的奋斗史和奉献史,为现在的定性确立了重要的依据。
1999年地勘队伍属地化以来,地勘队伍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但工作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他们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矿区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以及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地质灾害调查。在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地质工作的服务范围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宽广,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地质工作逐步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地勘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矿产资源和人类生存环境改善的需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加强地质工作。从现阶段看,地质工作公益性地位不能动摇,地勘单位公益类性质不能动摇。
我们认为,今后随着经济社会继续发展,社会对地质工作需求会不断增加,服务领域还将进一步拓展,地质工作者有做不完的事。地质工作基础性、公益性地位不会改变,因此,确定地勘单位的性质为公益类事业单位是科学合理的。
合理确定地勘单位编制是改革的中心
地勘单位在定性完成之后,就面临着定编,定编涉及到地勘队伍的环境和地勘职工的切身利益,十分重要。合理的定编,必须考虑到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现有地勘队伍的队伍结构。地勘队伍历史悠久,大部分职工工龄较长,妥善考虑这批老职工的利益,是以人为本,尊重历史的具体表现。因此,笔者认为,在属地化前参加工作的职工,原则上都应进入公益类事业单位编制,属地化后参加工作的可视所从事工作性质区别对待。
第二,现有地勘职工的工作分工。地勘职工内部分工不同,分别从事地质找矿、环境、物探、测绘、工勘、施工等工作。工作是由单位根据市场需求做出安排的。在内部从事不同性质的工作是单位自身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考虑定编时必须统筹兼顾,切忌把从事施工工勘业的老职工列入企业编制。这样做,才能有利于地勘队伍的稳定,才有利于今后人才的正常流动和合理调配。
第三,今后地勘队伍的发展需求。随着地勘事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引进一些优秀的专家人才,吸收一批研究生和大中专毕业生,以增强地勘单位的发展后劲。对引进的优秀专家人才,必须有事业编制,对引进的硕士、博士,也尽量有事业编制。对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可按照新的用人方式签订合同,因此,在确定编制时应适当留有余地。鉴于地勘单位原有的编制比较富余,因此合理确定编制是有条件的。只要地勘单位主动积极地与人事部门沟通,一定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分类推进地勘单位改革是改革的方向
地勘单位在完成定编后,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加快发展,壮大实力。地勘单位改革要分类推进:对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要依照公务员管理,严格按公务员管理办法实施,重点是选好人,用好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是推进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人员实行聘用制,推行比较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实行较规范的解聘、辞聘制度,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干部实行竞聘上岗,优胜劣汰,工人推行合同制,加强对外来务工者的科学管理,分配实行岗位工资制,工人实行定额计件工资制,领导实行绩效工资制,既有适当差距,又不能拉得过大;对生产经营类、中介类事业单位,要全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鼓励社会法人、自然人参股,对规模比较大的施工、工勘企业,必要时可由国家控股,保证管理的主动权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对规模比较小的多种经营企业可让经营者控股,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在改制过程中程序依法,竞争公平,处置公正,少留隐患。
在具体操作上,要努力做到“三先”
第一,定编在先,产权制度改革在后。定编是广大职工十分关注的问题,定编中会发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也是稳定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地勘单位拿到编制后,必须认认真真地研究落实好定编方案,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做到让绝大多数职工满意。这样,产权制度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第二,在施工与工勘单位产权制度改革中,施工在先,工勘在后。施工企业规模大,人员多,资产多,不良资产率高,改革的难度大。把施工业产权制度改革放在前面,可以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推进,地勘单位比较主动,施工业改革一旦成功,其他单位就比较容易了。
第三,领导班子调整在先,产权制度改革在后。无论是独资、合资,还是控股、参股企业,改制或不改制企业,领导班子的素质始终影响着企业的兴衰。因此,在产权制度改革之前,必须要调整好领导班子,选好“一把手”,尽可能让优秀的领导者管理企业,绝不能让私心很重的人担任重要的领导岗位。否则,改制后会祸害企业,祸害职工。
地勘单位改革的目的,是要使地勘事业繁荣兴旺,地勘单位实力提升,地勘职工富裕和谐。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双管齐下:一是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争取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二是要加快自身的改革发展,有合理的产业格局和良好的体制、机制。而要做到这些,地勘单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须戴牢事业的帽子,走好企业的路子,始终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关心好、维护好。如果损害了多数职工的利益,改革必然失败。因此,我们必须要尊重历史,尊重现状,以人为本,关爱职工,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稳妥地推进地勘单位改革,为国家多找矿、找大矿、找深矿,为地方多服务、勤服务,只有这样,中国地勘事业才会有更大的希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有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
地勘单位改革发展须解决五大问题 -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 - 地学论坛 - Powere...
地勘单位“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的是是非非
地勘单位发展:事企混合制已走到尽头 !
地勘事业单位改革的十大基本矛盾!如何破解?
关于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