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大教授杜中信:为人民大会堂题字的书法名家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作为基石迟早会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书法艺术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传统中,根植在中华人民的血脉里。没有诗,没有书法,中国文化将顿失魂魄。
                                                              ——杜中信

  

  今年央视中秋晚会上,著名演员张嘉译用浑厚的男中音诵读着《春江花月夜》。舞台上流光溢彩,廊桥轩榭中,一幅大气磅礴、行云流水的书法作品从40米宽的大屏幕上横贯而过,与当晚的月、湖、影相得益彰,尽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




这一巨幅书法作品《春江花月夜》,正是出自长安大学教授、陕西著名书法家杜中信之手。


长大教授、著名书法家杜中信为央视中秋晚会书写《春江花月夜》

杜中信,1942年生于北京,曾任中国书协权益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书协主席。现任陕西省书协顾问、西安市书协名誉主席,陕西省教育书法协会名誉主席,长安大学中国书画研究院院长、教授。

  杜中信教授几十年如一日钻研书法理论、教学,勤奋实践,其生动的教学、高雅古朴的书法艺术风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成为当今中国书法界独树一帜的人物。
春 江 花 月 夜


杜中信为央视中秋晚会所写的《春江花月夜》巨幅书法长卷


杜教授二三事
  杜教授1984年到长安大学任教,在社科系担任书法老师,从教数年来,杜先生一直致力于书法探究,成就斐然,其作品被选入《中南海珍藏书法集》(第一卷)《中国现代书法集》《中国当代书法集》《古今名人书法大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名人精品集》等多部有影响的书籍中。曾多次参加全国性书法展,并赴海外展出百余次,深受中外学术界人士的赞赏。


为人民大会堂书写的巨幅作品《沁园春·雪》


  杜教授在长安大学代书法课时,深知当代大学生思维跳跃性大,就书法讲书法很难吸引他们。所以在讲课时,将文学、音乐,甚至时尚资讯都巧妙地融入课堂,学生们兴味盎然。长大的学生以理工类居多,习惯于逻辑思维,经常向杜教授提出一些很难解说的问题:“用笔含蓄一些?什么叫含蓄呢?”或者,“为什么说这幅字妙不可言?”艺术本来有很多假想的、模糊的成分,他们却希望得到一个量化的结果,杜中信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所以,他讲课时,先讲定义,再做解说,再示范求证。一步一步条理分明,加上杜中信特有的语言功底,总能深入浅出而又形象生动。


为道教圣地楼观台景区巨石题词


  曾经有个学生,看杜教授写字挥洒自如,豪放而飘逸,心底很是羡慕,下决心苦练书法。他在书上看到书法有力透纸背之说,便在手腕上吊个秤砣练字,几天下来,手臂酸痛,连筷子都举不起来了。杜教授知道以后,先表扬了他的学习精神,然后和蔼地说:“艺术和体育是两回事。书法的力度是视觉上的感受,和写字时用的力并无必然联系。一个画家,画猫和画虎的力气有不同吗?画松树与画兰草的力气有不同吗?”寥寥数语,学生已经恍然大悟。还有个学生,问杜教授:“您怎么看电脑字库里的行书草书呢?”杜教授诙谐地说:“机器轧出来的饺子,和自己包的,你说味道能一样吗?”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们都会心微笑了。


杜中信沐手书《心经》,每字一米大小,略缩后刻于西安大兴善寺所立心经石刻上。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石刻心经,长四十米高八米


  杜教授喜欢音乐,古典的轻音乐,风情浓郁的民歌,时尚流行音乐均能欣赏。他也喜欢摄影,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美,积累素材。生活中尤其喜欢登山野游,连绵起伏、气势雄伟的秦岭是他的最爱。杜教授说:“秦岭气势雄伟,又有秀润之气,在全国的山水中风韵独标。”他的书法,也是气韵生动,连绵不绝,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陕西的山山水水。他说:“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热爱生活就该深入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吸取艺术创作的养分。”别人写字画画都喜欢安静的环境,而杜中信则不然。他写字的时候,一边听音乐,一边写字,脚下还在打拍子,照样写的得心应手。


杜中信为北京潭柘寺地藏殿所写的横额


  杜教授的弟子们说起杜老,都是无比的崇敬:“杜老师在我们心目中就像神一样,他的书法用笔在陕西罕有可媲美者,而且他非常谦和,平易近人,可谓德艺双馨。”杜先生的一位弟子说:“杜老师爱好广泛,能从姊妹艺术中得到启发。他的书法有时宛如音乐的行云流水,有时又有诗意的高雅纯粹,有时又有入画的草草逸笔。杜老师是高人、逸人、至人。淡泊宁静,不慕荣利,朴实无华,待人以诚。”


杜教授语录
春江花月夜
  “西安是书法之乡,有《春江花月夜》这样一幅书法作品出现在中秋晚会的舞台上,可以很好地体现西安在中国书法及传统文化方面的底蕴和优势。因为我以前写的都是魏碑,魏碑是比较严肃的,但这回《春江花月夜》它不能太严肃,要浪漫,所以我就把陕西厚重的底子和南派的柔情流畅、行云流水的笔法结合起来,这回刚好给了我这样一个创作的机会。最后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说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就感觉很安慰了。”

三秦书风
  “我们陕西可以说是书法的大省,在历史上曾经出过很多的著名书法家,也有很多外地的书法家到陕西来。全唐代的一些名碑可以说70%都集中在陕西。这些书法家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上都有一些艺术风格的共性,这个共性就是我提出来的‘三秦书风’:浑雄、古朴、典雅、自然。”
论书法
  “好的书法作品要有艺术美、创作美。古人品评书画艺术的三个等级,即神品、妙品、能品。书法有五气:庙堂气,书卷气,金石气,山林气,江湖气。庙堂气是士大夫之书风,端庄,肃穆;书卷气是文人骚客之书风,浪漫,飘逸;金石气是金石考据学者之书风,高古,纯朴;山林气是隐士之书风,道骨仙风,好看个性不足;江湖气是市井之书风,恶劣,低俗。好的书法作品具有庙堂气,书卷气,金石气。书如美酒不宜甜,书法要老辣,不要染江湖气。”


杜中信为张季鸾纪念馆书写的楹联

摄影与书法
  “摄影和书法一样,都属于视觉艺术,它的作品都是给我们看的。所以我爱好摄影是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拍一些资料,比如说有一些碑刻和一些书画作品需要拍;还有就是去旅游,拍一些大自然的景色。这样会增加我们作品的内涵。一个书法家他要多方面的修养才可以,所以我喜欢摄影,觉得对学习书法也有很大帮助。”


艺术是精神的食粮

  “我觉得一个艺术家首先应该明确一点,他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艺术是一种语言,是互相交流的工具,群众如果看不懂,那就不是语言也不是工具,也就不是艺术。农民给人民贡献了粮食,工人给人民贡献了物质,那么我们艺术家就是给人民贡献精神的食粮。所以我写了这么多字,刻在石头上也好、刻在公园里也好,就是赏心悦目、美化环境,增加风景的文化内涵,这样子书法才能传承下去。”


杜教授书法作品特点
  杜教授以古朴的魏碑风格,挥写成飘逸洒脱的行书,游刃有余间得到学术界和艺术界的普遍赞誉,先生的书法可以从 “悟”“博”“勤”这三字来展现。

“悟”
  杜教授的书法是基于深厚的楷书功底。他的楷书并非止于一家,专于一门,无论是欧之欹则、颜之伟岸、柳之雄健、羲献之洒脱、曹全之秀美、礼器之方正、峄山之宛通,杜先生均能熟于胸、得于心、采其髓、应于手。其逼神、其意思、其阐妙、其形似、无逞造化之谜;其精工、其竭虑、其神思、其意趣,全可夺鬼神之功。先生通过不断地对历代书法大家的“悟”来充实自己心田灵感的轨迹,但是他又有自己从中悟出来的属于自己的书法思想语言。


“博”
  中华文明各艺神通,相辅相成。常言道“法乎法之外”,即,吸收不只书法一项。倘若如此,亦不为奇。杜教授敏而好学,于书、于画、于诗、于词、于歌、于赋莫不有成,尤其在诗词方面更为突出。欣赏杜中信的书法:诗变成为书,书融成画、诗,书更是融成一个“心”的境界,“情”与“义”的世界!从其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他继承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与现代艺术的理论,合百家之长,集众贤之妙,才得以变化万端,风情万种。


“勤”
  天才与勤奋从来都是艺术之舟的双楫,缺一不可。深知天道酬勤的他自幼对艺术发自内心的向往及以后不计日夜的研习,使得先生的综合修养才有今日的高超造诣。日复一日苦练使杜先生篆隶楷行草均有着深厚的功力。篆不止一种,隶何止两汉,楷之唐法,行之宋意,草之旭素,杜先生均做过数以千次的尝试、体悟。他尝言“废纸三千糊墙壁,任凭雨打风吹去”。虽为戏言,亦明志也。


  古稀之年的杜中信教授,淡薄名利,夙夜匪懈。他还在潜心研习,追摹古人的精华之作,他“平常之心,悟道求真”的精神与其作品一同浸润着四方学子,在中国书法的峰青峦翠之间,织造出一幅独特秀逸的风景。

杜中信教授书法作品赏析


党委宣传部  讯澜工作社


资料来源:杜中信教授及其弟子、文化艺术报、陕西长安书画研究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市艺术课丨书法传千年,字里有乾坤
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杜中信 书法欣赏
陕西当代70岁及以上十大书法家作品欣赏
赞!毛体书法家成名,卖书法282万全部捐出,毛体书法后继有人!
杜运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家杜学忠 作品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