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文·学术】王力《汉语音韵学》·书序
《汉语音韵学》·罗常培先生序
作者简介

罗常培(1899-1958),字莘田,号恬庵,笔名贾尹耕,斋名未济斋。北京大学毕业。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毕生从事语言教学、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言调查、音韵学研究。与赵元任、李方桂同称为早期中国语言学界的'三巨头'。其学术成就对当代中国语言学及音韵学研究影响极为深远。

在这部书付印以前,承著者把原稿拿给我看,并且要我作一篇序。像我这样忝列同行的人当然是义不容辞的,所以就把我读完原稿以后的感想和我十年来教授音韵学的经验贯穿起来写成下面几段话,想同著者和读者们商量商量。

我时常说:音韵学并不是什么“绝学”,也一点儿不神秘,因为向来讲韵学的书过于玄虚幽渺,乌烟瘴气了,所以闹得初学的人不是望而生畏,不敢问津,就是误入歧途,枉费精力。举个例来说罢:譬如所谓唇齿舌牙喉“五音”本来可以按照辅音的发音部位讲得清清楚楚的,可是释真空《篇韵贯珠集》的《总括五行分配例》说:
见等牙肝角木东,舌心征火喻南风。
北方肾水羽唇下,西面商金肺齿中。
喉案土宫脾戊已,西南兼管日来同:
后进未明先哲意,轩辕格式为君明。
又如所谓平上去入“四声”本来可以拿字调的高低抑扬来指明它的性质的,可是王鸣盛《十七史商搉》上说:
   同一声也,以舌头言之则为平,以舌腹言之则为上,急气言之则为去,闭气言之则为入。
这真是不说还明白,一说倒糊涂了!照这样讲下去,音韵学怎能不越来越神秘呢?王先生这部书能够“首以玄虚之谈为戒”(本书自序),这是和我意见相合的第一点。

    音韵学本来是口耳之学,要是听见一个声音耳朵不能辨别,嘴里不能摹仿,而且不能把它所含的音素分析出来,那么,无论在纸上讲得怎样“像煞有介事”也是根本不中用的。从前的人因为缺乏工具,或者蔽于成见,或者囿于方音,往往有“考古功多,审音功浅”的毛病,就是有几个心知其意的人也很难把他自己所了解的清清楚楚的写出来使人看了就能懂得。现在既然有了语音学的帮助,对于从前讲得玄妙不可测的东西,都可以把它“质言”,于是音韵学才能从玄学走向科学的路了。王先生这部书开宗明义就来讲《语音学常识》,给读者打好了审音的基础:这是和我意见相合的第二点。

旧的韵学书里往往有许多同名异实或异名同实的情形,闹得人越看越糊涂,甚至于有些学问很好的人也会上了名实不清的当。例如:同是所谓“声”,有的指声母(Initial consonant)说,有的指声调(Tone)说:同是所谓“阴声”“阳声”,而有的指字调的高低抑扬说(如“阴平”,“阳平”,“阴上”,“阳上”之类),有的指有没有鼻音韵尾说(如孔广森《诗声类》所谓“阴声”,“阳声”):这便是同名异实的现象。至于讲到辅音的发音状态的,江永江有诰陈沣分“发声”,“送气”,“收声”三类,钱大昕分“出声”,“送气”,“收声”三类,洪榜分“发声”,“送气”,“外收声”,“内收声”四类,劳乃宣分“戛”,“透”,“轹”,“捺”四类,邵作舟分“戛”,“透”,“拂”,“轹”,“揉”五类:乍一看起来,很难知道他们有什么相互的关系。其实稍有语音学常识的人一看下面的对照表,就可以了然他们所讲的是什么了:
可见他们定名虽然不同,分类虽然有粗细,而实际上所讲的是一回事,因为彼此矜奇立异,所以把初学闹得如入五里雾中!这便是异名同实的现象。现在讲音韵学必须先作一番正名的工夫,把旧来所有同名异实和异名同实的例都搜集起来,用语音学的术语给他们每个确定一个清晰的概念,以后就不至于使初学的人枉费许多心血了。一九三〇年我在清华大学教中国音韵沿革时,也曾经在讲义里零零碎碎的举了几个例;后来又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里发表了《释重轻》(第二本第四分)和《释内外转》(第四本第二分)两篇,那就是我打算要作的《等韵释词》的一部分。现在王先生的书在《语音学常识》之后紧接着就是《释名》一章,虽然为篇幅所限还不能罗列很多,可是为初学开示门径也尽够用的了:这是和我意见相合的第三点。

    人类的语音是随着时间和空间演变的。明朝的陈第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毛诗古音考序》)。所以要想作成一部兼赅“古今”“南北”的音韵学,他所搜罗的材料不单要上下几千年,而且要纵横数万里。譬如代表隋唐音系的《广韵》是现存的一部最古的韵书,治古韵必得拿它作阶梯,治今韵也必得奉它作圭臬:这诚然是不错的。可是从音韵学史的眼光看起来,代表元明音系的《中原音韵》或《洪武正韵》也应当和它有同等的价值。要是专把《广韵》当作金科玉律,而抹煞其它时代的韵书,甚至读书说话也梦想着和《广韵》的音相合,那真是不识通变的错误见解。又如:现在被定为全国标准音的北京音系,在现代方言中,它的确合于构成国语的“简单”和“普遍”这两个基本条件。可是,从教育的眼光看,我们固然极力希望统一国语,从学术的眼光看,我们却不能忽略各地的方音——因为从方音的错综中往往可以反映出古音的遗迹来。例如:闽粤语保存闭口韵的-m尾和入声的-k –t –p尾,吴语保持全浊声母,徽州语有“阴阳对转”的实例,这都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许多古音上的问题。王先生这部书的《本论》,先把《广韵》讲明白(《本论》上),然后再根据它来上考古音(《本论》中),下推今音(《本论》下),对于语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能够纵横兼顾:这是和我意见相合的第四点。

    最末了儿,我对这部书还有一点儿感想。我觉得编教科书和作研究论著性质稍微不同:后者无妨“小题大作”,前者却贵乎“深入浅出”。所以一部教科书尽管没有自己的创见,而能搜罗众说,抉择精当,条理清晰,容易了解的,便算是好著作。要是一味的掉书袋子或标榜主观的成见,读者反倒望而生畏不敢领教了。著者在《自序》里说:“此篇所述什九为古今诸贤之说,一得之愚则存乎取舍之间”,这是很合乎教科书的性质的。因此我乐意给它作序。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六日,罗常培序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语音乐律实验室。
《汉语音韵学》·自序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大中文系书单
音韵学
王力《汉语音韵学》1
中国音韵学研究
汉语音韵学.doc
徐庆兆:谈谈尖团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