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汽和东汽润滑油系统有何不同?哪家更好?
最近五年,参与调试了8台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巧合的是,分别为两台660MW、两台1050MW上汽机组,两台660MW、两台1000MW东汽机组,基本包含了这两家汽轮机厂不同级别、最新技术的一次再热机组。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上汽和东汽机组润滑油系统的一些区别,以及调试方面的不同之处。

首先我们来看油系统配置方面:

东汽机组油系统主要由集装油箱、主油泵、辅助油泵、启动油泵、油涡轮、事故油泵、冷油器、过滤器、油烟分离器、顶轴装置、电动盘车装置和相关阀门管道组成。

上汽机组润滑油系统主要设备包括集装油箱、交流润滑油泵、事故油泵、冷油器、过滤器、油烟分离器、顶轴装置、液动盘车装置和相关阀门管道。

1 集装油箱

上汽和东汽机组均采用集装油箱式,一般油箱设计尺寸按油箱总油量每小时循环不超10次计算配置

汽轮机厂

上汽

东汽

等级

660

1050

660

1000

油箱体积(

40

48

63

69

有效容积(

25

32

44

49

东汽使用主油泵供油方式,供油量更大,相应的油箱容积就更大。

2 润滑油系统

东汽机组润滑油系统采用主轴驱动主油泵-油涡轮供油方式,主油泵由汽轮机主轴直接驱动,主油泵出口压力油驱动油涡轮运转,向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提供润滑油。正常运行时,主轴驱动主油泵供油。启、停机或事故情况下由辅助油泵、直流事故油泵和启动油泵提供。主油泵连接在主轴上与汽轮机同轴,油涡轮布置在油箱中。

东汽润滑油供油方式是利用转子的动能在惯性期间向轴承供油,比较可靠,且供油量大,母管压力稳定,并且省电,无电源可靠性的要求。但由于有主油泵和机械超速装置的存在,使得东汽机组整体轴系要比上汽更长。前期投资也更大,需要更大的汽机房空间,更多的油管道布置。系统较上汽机组复杂。

上汽机组润滑油系统采用电动机驱动的浸没式主油泵(即交流润滑油泵)供油方式,正常运行时交流润滑油泵直接从油箱吸油,经冷油器、过滤器、节流阀供至各轴承。两台交流油泵互为备用,在交流润滑油泵均故障的情况下,由事故油泵作为紧急供油装置直接供给润滑油。

上汽润滑油供油方式与转子转速无关,无需在转子达到全速后进行主油泵切换,使供油操作更简单,并且较少的管道布置使系统也更紧凑,便于维护,节省投资成本,但对电源可靠性要求相对较高。

3 顶轴油系统

上汽机组顶轴油泵布置在集装油箱上,顶轴油泵直接从主油箱中吸油,通过母管到达汽机层,再通过各轴瓦的调整阀分配给每个轴承,系统简洁紧凑,所需空间小,操作简单。

东汽机组顶轴油系统自成一个模块,不在集装油箱上,正常运行时,在润滑油泵启动后,才能给顶轴油系统正常供油。但设置了顶轴油前置泵,在检修调试期间,润滑油系统未投运时,通过前置泵从主油箱中吸油,供顶轴油泵用油。顶轴油模块布置在0米层,在模块出口分配油量,并分支到达汽机层,但所有的分支都汇集在套装油管道内到达汽机层,再连接相应的轴瓦。

东汽和上汽机组在顶轴油泵数量上也有差异,上汽机组配置三台顶轴油泵,正常运行两用一备,而东汽机组只配备两台顶轴油泵,正常运行一用一备。

4 冷油器

东汽机组冷油器也是单独布置,而上汽机组仍集成在集装油箱上,系统更紧凑,占汽机房空间更小。

5 回油滤网

东汽回油滤网使用插片式滤网

而上汽机组使用圆筒式滤网机组启动前,油箱临时滤网布千万别忘记拆了!

6 润滑油选用

东汽主机润滑油一般使用32号汽轮机油,而上汽一般使用46号汽轮机油,由于使用的润滑油运动粘度不同,相对的油温控制就不同了,东汽机组润滑油温度控制38~43℃,上汽控制45~50℃。

再说说油系统调试方面:

润滑油系统调试

上汽润滑油系统是通过风雷阀(节流阀)分配每个瓦的进油量,步骤比较复杂,要通过风雷阀曲线和前后压差计算,反复调整。

调整步骤如下:

1、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各节流阀总行程的阀杆长度;

2、调整节流阀开度在中间位置;

3、启动润滑油泵,尽量接近正常油温50℃运行;

4、记录下润滑油母管压力及每个节流阀阀后压力,根据节流阀流量曲线,初步计算各瓦进油量;

5、对比厂家给定的各瓦额定流量,按节流阀的内径从大到小依次调整节流阀的开度,使之接近额定流量;

6、当所有节流阀均完成首次调整后,再次按顺序进行微调,校核每个节流阀开度,直到每个轴承的流量均不小于额定流量要求;

7以上调整在转子静止状态下进行,仅为初调,在汽轮机冲转后,需根据各轴瓦温度变化进行细调;

8、对于注明进油压力的轴承,初调时先调整阀后压力至设计值,再用上述方法查出相应流量,与设计流量对比,尽可能使其相接近。在两者差异较大时,先保证流量,并在细调时注意观察轴瓦温度变化。

而东汽机组均采用不同大小的节流孔来分配油压,安装时大小不要搞错就行。这方面来讲,调试省了很多力。但是,东汽机组在3000r/min定速、处于主油泵-油涡轮供油状态时,需要打开油箱盖调整油涡轮供油压力,这种在线调整方式有一定的风险。

油涡轮调整步骤如下:

1转子在盘车阶段,对油涡轮进行初步调整:节流阀全开,溢流阀全关或溢流阀少量溢流(溢流量小于三分之一溢流量),旁通阀全关。记录润滑油母管压力,此时主油泵入口油压和润滑油压都应>0.1MPa

2在汽机冲转升速阶段,不对油涡轮进行调整;

3汽机定速3000r/min,辅助油泵和启动油泵正常停运后,可进行油压的调整。保证主油泵入口油压0.1-0.15MPa,润滑油母管油压0.18MPa

4若主油泵入口油压和润滑油母管油压都偏高,关小节流阀;反之,则开大节流阀;

5若主油泵入口油压偏高,关小节流阀;反之,则开大节流阀;

6若润滑油母管压力偏高,关小旁通阀;反之,则开大旁通阀;

7按上述步骤重复调整,使各油压满足要求;

8调整完毕后,将节流阀、溢流阀、旁通阀锁紧螺帽锁死。

顶轴油系统调试

上汽和东汽机组对于顶轴油压力调整方法基本一样,但对压力值有不同的要求,上汽机组要求顶轴油母管压力15.5MPa,东汽油压要求更高,660MW 机组要求20MPa1000MW机组17.5MPa

顶起高度的调整

对于主轴顶起高度的调整,东汽机组顶起高度较上汽顶的低一些,东汽要求顶起高度3~5丝,上汽要求5~8丝。

东汽机组顶起高度调整阀都集成在一个模块,和顶轴油模块一起布置在0米层,调试的时候必须用对讲机交流,运转层看顶起高度百分表显示,零米层操作调整阀调整油压和顶起高度。好处是操作调整阀的人员不用跑来跑去了。

而上汽机组调整阀直接布置在每个轴承座上,对于调整顶起高度这一项工作来说,与看百分表的人员交流会更为方便。

主机盘车

东汽机组盘车为电动盘车,主要设备包括盘车电机、盘车控制柜、气动执行机构、啮合齿轮、传动齿轮、减速链轮等,盘车动力来源于盘车电机,盘车齿轮的润滑来自于润滑油系统。盘车转速1.5r/min。

调试时要注意盘车啮合齿轮的间隙配合,还要保证盘车控制柜接线正确,控制程序正确。手动盘车需揭开盘车电机上盖,手动进行啮合,再使用盘车专用手柄进行手动盘车。

上汽机组盘车为液动盘车,主要设备包括液力调速马达、超速离合器、中间轴、轴承及紧固件。液动马达的动力油来自顶轴油系统,马达的润滑油来自润滑油系统。盘车转速为48r/min54r/min(可调),一般我们调节盘车顶轴油进油阀,将盘车转速调节到48r/min锁死就行

液压马达油管路安装时,要注意检查连接是否正确,确保马达工作方向正确,顺时针旋转(从马达轴端看)进油口在A点,回油口为B。上汽手动盘车单独位于#3轴承座内,打开轴承座盘车手孔,将盘车装置的卡块卡入转轴上专为手动盘车设置的齿轮,即可开展手动盘车。

最后谈谈油系统逻辑方面:

润滑油系统逻辑

由于上汽厂设置为交流油泵,东汽厂为油涡轮供油,所以这一块的逻辑没什么对比性。但都设置了油压低联启润滑油泵、直流油泵、跳机逻辑。

顶轴油系统的逻辑

上汽机组在冲转后,转速达到540r/min时顶轴油泵停运,在打闸停机后,转速小于510r/min时顶轴油泵自启动。

东汽机组在冲转后,转速达到2550r/min时停运顶轴油泵,在打闸停机后,转速小于2500r/min时自动投入顶轴油泵。东汽机组启停泵的转速更高。

大家更喜欢哪家的油系统?还有哪些差异没介绍到?欢迎私信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机组即将启动,捋一遍机侧启动流程,做到心中有数
汽机讲课2015.5
历年来汽轮机断油烧瓦事故案例分析汇总(附防范措施~)
汽机试验
20起典型汽轮机事故汇编
收藏 | 超全!电厂运行汽轮机数十种事故详细处理预案都在这里了,快来查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