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及潜在治疗方法

众所周知,我们体内的神经系统的职责和功能是调节主要生理活动,使得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作用更紧密,并且能够应对周围各种环境的变化。神经系统又分为两部分,即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前者是由大脑和脊髓构成,而后者就泛指除脑和脊髓以外的所有神经。这些神经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包括神经节、神经干、神经丛和神经终末装置四部分。

根据分布的位置不同,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顾名思义,躯体神经分布在体表、关节、骨和骨骼肌等处,而内脏神经分布在各个脏器、心血管、腺体和平滑肌。周围神经又根据职能的不同,如果是周围神经向中枢神经传递神经感觉,则称之为感觉神经;如果是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下达指令,则称之为运动神经。临床上,我们将周围神经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营养失调等病理现象称之为周围神经损伤。

一、周围神经的损伤分类

因为周围神经按照职能主要分为“感觉”和“运动”两部分,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损伤后最大的症状就是某些感觉受影响,运动能力减弱或者完全无法进行。

目前来说,根据病因,我们将周围神经的损伤分为四大类:

①如果是切割伤、钝器伤、火器伤等客观造成的物理性伤害所导致的周围神经损伤,这种外力伤害造成的损伤是一种类型。

②如果是孕产妇在难产或者早产过程中导致的新生儿或者自身相应部位神经损伤,这是一种类型。

③如果是患者先天性骨骼发育不佳,又或者是后天骨折脱位。这两种情况都可能会导致神经被异常存在骨骼的压迫从而产生损伤。

④如果是人体过量摄入酒精、汞等许多化学物质,导致的神经中毒并出现损伤,这也是一种类型。

根据病因对周围神经损伤进行分类是比较宏观的,也是看起来更为直接的一种分类方式。不过临床上相对来说更倾向于较为微观的分类方式,即损伤程度的递增来进行分类。而这种微观形式描述的损伤分类更多是基于周围神经的基本结构,而后者由轴突、髓鞘、神经内膜、神经束膜和神经外膜构成,后三种膜都是由结缔组织构成。

单独一条周围神经就像一条的电缆一样,每一条轴突就是电缆里一根根的电话线。而髓鞘结合神经内膜包绕在轴突周围,起到绝缘的作用。神经束膜将这些一根根绝缘包裹的轴突再次包裹成一条条束。而这些束又有序排列,被神经外膜包裹,构成一条条神经。

那么说回周围神经的损伤分类,1943年,第一种较为权威的根据神经损伤严重程度的分类被两位国外科学家提出。他们将周围神经损伤分为三类,即神经失用、轴索断裂和神经断裂

神经失用指的是损伤神经的感觉或运动的职能减弱,也就是说神经冲动传导受阻,不过不会破坏神经轴突和神经束膜等基本结构。

轴突丧失连续性,但是束状结缔组织成分没有被破坏;或者是轴突和髓鞘发生断裂,但是周围的结缔组织框架依然保持部分或者完全完整。我们将这两种损伤类型称之为轴索断裂,前者多发生在神经挤压伤中

最严重的当属神经断裂,指的是损伤神经的神经干结缔组织成分严重中断,导致运动或者感觉功能严重受损。

后来,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又有科学家在其基础上将周围神经损伤按严重程度更细的分为五类。

I.这个级别的神经损伤基本就等同于神经失用,损伤神经发出或收到的神经指令被阻断,但是周围神经所有的组成部分的连续性没有受到破坏。这种级别的损伤是完全可逆,可修复的。

II.患者如果出现这一级别的神经损伤,意味着受损神经远端的轴突发生变性。这里的变性泛指受损后出现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包括萎缩、肿胀、碎裂、回缩等。不过此时患者的神经内管基本结构还是保持完整,随着轴突完整部分的再生,受损的那部分轴突以及和周围的连接还会逐渐恢复。

III.第三级损伤指的是轴突解体并发生变性神经内管和神经纤维遭到破坏,神经束和神经束膜得以保存。虽然神经束内的结构已经因为损伤而变得残败紊乱,但是束整体的连续性依然得到了保存

IV.这一级别的神经损伤一般指的是神经损伤基本剩下外膜,并且出现很严重的纤维组织反应

V.这和神经断裂相似,指的是患者的神经干连续性完全丧失,轴突和周围结缔组织完全遭到破坏。这类型的损伤如果没有进行手术干预,则不会自主恢复连续性

其实即便是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神经损伤都是算得上比较棘手的疾病。据文献报道,我国外伤患者中,大约有3%的人并发周围神经损伤,每年大概新增接近一百万例周围神经损伤病例。然而这些患者中,大概只有51.6%的人能够得到较好的运动康复,因此,关于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也是我们素来比较关心的。

二、周围神经损伤的潜在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其实直到目前为止,临床上都没有任何被批准一款可以直接用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药物。

不过在过往的研究和临床案例中发现,一些药物虽然不能直接修复神经损伤,但是可以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修复。比如维生素B1、甲钴胺等维生素系列的药物都是出名的营养神经药物,可以加速蛋白质和磷脂的合成,帮助神经纤维再生合成。

再比如以他克莫司为代表的免疫抑制剂,能够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来促进周围神经的愈合,减少神经疤痕的形成,帮助神经再生。他克莫司最初是用来治疗肾脏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但是后来试验中偶然发现可以帮助肢体移植后的神经再生速度加快。这可能是因为他克莫司可以和某种蛋白结合,抑制钙调蛋白从而来抑制T细胞的功能,从而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帮助神经再生。

另外一些糖皮质激素、雷公藤、阿霉素等药物也被陆续发现有抑制神经瘢痕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这都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有所帮助。不过这些药物虽然各有长处,但都只是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具体选择还需要听取医生的建议。

☞神经缝合

因为神经的结构原因,所以神经损伤大多是基本结构的断裂。就像皮肤有伤口或者被服有缺口我们可以选择缝合来帮助裂口愈合一样,神经损伤也可以用缝合治疗法。

不管是神经外膜还是神经束膜,断裂处被缝合处于的吻合状态,都能够缩短轴突延伸的距离,帮助我们神经迅速恢复。

☞神经移植

假如神经缺损较大,单纯的药物治疗和缝合不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时,神经移植或许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在神经缺损的地方接上一段能够帮助轴突快速延伸神经鞘管,能加速神经再生的过程。

目前来说,移植的健康神经基本来自于患者自身别处的神经。不过过往一些动物实验证明,来源于异体的神经移植和自体神经移植的治疗效果相当。不过这种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不多。

☞细胞治疗

对于大面积并且程度严重的神经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加上神经自我修复的过程十分缓慢,这就导致患者的病情迁延,导致受损神经留下后遗症,最后也无法恢复完整的功能。

这种情况下,组成神经髓鞘施万细胞大面积丢失,导致神经恢复过程大大减弱。因此细胞治疗摆在了科学家们的面前,如果用健康的细胞来补充缺失或代替功能缺陷的细胞呢?

过往在大鼠实验中,学者发现将工程化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到损伤的神经处,可以帮助其运动和感觉功能得到恢复。这可能是胚胎干细胞代偿了施万细胞的功能,帮助分泌各种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外基质和黏附分子,从而帮助轴突和髓鞘再生。

目前施万细胞、嗅鞘细胞、神经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等多种细胞已经陆续在动物实验中证明能够帮助周围神经损伤恢复。然而绝大多数的细胞治疗方式仅仅体现在试验阶段,还未在临床应用上取得较大进展。

☞电刺激

其实早在十八世纪末,医学界就发现电刺激能够帮助青蛙的腿部肌肉产生收缩运动,而后来也发现了电刺激能够帮助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腓神经得到一定康复,从而帮助患者的下体运动功能得到恢复。

这可能是因为短暂的电刺激能够加速受损神经轴突的生长。电刺激提高神经元的环磷酸腺苷,进而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案例说明,电刺激应用在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上,的确能帮助轴突的再生和神经康复。然而想要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或许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因为对于具体频率对神经的影响等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

☞基因治疗

这是将外来的治疗性基因引入神经处的活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过往有试验表明,将腺病毒介导的两种基因引入受损神经的施万细胞处,能够帮助周围神经再生。不过基因治疗目前基本处于理论阶段,由于太过复杂,真正应用到临床上可能还很遥远。

总而言之,周围神经损伤虽然治疗方法诸多,但是大多都处在非临床阶段。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对于非常严重的损伤患者,其作用可能没有那么让人感到乐观。这即是目前周围神经损伤整体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

此外,导致周围神经受损难以康复的因素中,除了治疗方法局限以外,机体自身也有一些限制因素。

三、影响周围神经再生的因素

我们都知道,中枢神经的细胞分化程度高,并且神经营养因子较少,所以其恢复难度要比周围神经更大。而在周围神经中,混合型的神经也要比单纯的感觉神经或者单纯运动神经恢复更慢。这是因为混合型神经的轴突在再生延伸过程中会发生错配,最终导致神经末梢很难形成突触,从而减缓恢复速度。

另外,神经损伤的部分离胞体越近,就导致胞体反应越强烈,越容易凋亡。另外,如果损伤神经距离胞体越近,所需的重建的神经段就越长,修复时间就越差。

再者,过往研究发现,当周围神经缺损大于三厘米时,增生瘢痕的阻隔就会大大增加,神经纤维发生错配的概率也会越大,这就导致神经再生的速度降低。并且也会影响T细胞的募集,导致炎症因子不容易被杀死,这也会阻碍神经元细胞的再生。

此外,当神经损伤后,附近的间充质干细胞增生形成肉芽组织,神经断裂处形成肉芽组织的帽。正常情况下,患者在损伤5~10天后,肉芽组织会将断裂的神经段连接起来。肉芽组织中又具有很多毛细血管,为新连接的神经提供血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神经损伤严重,神经缺损太大时,肉芽组织就会增生过多。这会导致成纤维细胞大量聚积形成瘢痕,反而又阻碍了轴突的延伸,不但会影响神经的再生,还很容易形成神经瘤。故此,对于神经严重损伤的患者,如何控制肉芽组织增生也是一大难点。目前如激素、手术等治疗手段都不是很理想。

写在最后

近年来,学界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主要是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神经损伤的本质,并且在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后者,目前神经损伤的治疗早已不是单纯的外科疗法,而是多学科相互帮助形成的综合治疗方法。

然而即便如此,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效果仍是不理想,这和神经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有密切关系。从这一点延伸出的是,我们对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很多具体的机制了解仍不够透彻,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无法满足全部患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连文琦,黄启顺.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及潜在治疗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52(01)

[2]任文乾,王梓尧,张艺凡,耿婉月,刘静竹,倪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2,17(10)

[3]肖雨,翁秋燕,邵磊,薛阳,吴璨,郭蕾,牛艳芳,鲍晓明,徐淑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与修复机制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22,49(07)

[4]宋凯凯,张锴,贾龙.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微环境与修复方式[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04)

[5]郭英,范艳茹,周慧芳,张静,王铭歆,苏娟.雪旺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01)

[6]何新泽,王维,呼铁民,马建军,于昌玉,高云峰,程兴龙,王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0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围神经卡压的研究进展
神经瘤与疼痛
周围神经卡压损伤机制
神经损伤基础
周围神经损伤及炎症康复诊疗规范
周围神经损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