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纪实】笆斗外传

看到这个题目,就有话要说了:笆斗就笆斗罢,怎地又附加了“外传”二字!难不成另有说头?
是的,这笆斗本也普通。那年月,不仅农村必不可少,城里的粮食部门也能见到,人们并不陌生,临时盛装,转运稻米等粮食的的必备器具。
我们下乡后,基本上是一人两付笆斗,一盛装粮食,一乃上班工具。记得大忙时节,除了挑稻把,麦把。便是用这笆斗扛稻,扛麦。最后还要用这笆斗挑稻麦上县城粮管所送公粮。
粮食一旦收下来,便是每天早起要摊开来晒,晚来要聚拢来堆好,这是好天。一旦见天色不对,便要收进屋。可天有不测风云,弄的不好就是,天天要用笆斗把它们扛进扛出。而且这进进出出都是火燎屁股般急不可待!与其说笆斗大展身手,不如说我们累个臭死!
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人晒稻谷时,恰遇风云突变。一时扒稻入库之急,把我们忙了个四脚朝天!当我最后一个,扛着笆斗往回奔时,好大的雨点已落下来,打到我的光脊梁上,激灵得我浑身鸡皮疙瘩,突然的凉意使我都抖起来了,更兼人累地皮滑,到屋门口,一不小心,肩上笆斗刮门框,脚下绊门槛,连人带笆斗摔进屋里,笆斗掼多远,稻子撒一地,人是嘴啃泥。大家是既心疼粮食,也同情我。都没说什么,齐齐上手帮忙把稻子弄回笆斗,再倒进稻屯子。这时一个在旁边的小把戏,却突然老人干子一般来了句:“赖和尚做不出好斋来!”这一下把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小人冒话,气死大人!”我看看笆斗口也摔坏了,讪讪地哭笑不得!
恰好,第二天队里来了个游方找生活做的柳匠(用柳条制作各种物事的匠人)。队里把他招呼下来,做几个大匾和戽水笆斗,顺带让他把我的笆斗口修下子。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戽水笆斗“这个特有名词,并亲眼看到它是怎么做出来的。而且就经常用它来干活了。
戽水笆斗实际上就是个小点的笆斗,太大了人戽不动它。老柳匠告诉我,有的地方这戽水用的是木制的水斗,那才是真宗的戽水斗。戽水笆斗是因我们这儿柳多,用它来仿制水斗的,这柳斗轻巧耐用,仿的多了就成了气候,最起码在我们这儿,它反把正宗的压下去了!在我们那一带后来还真的一直没有看到柳斗以外的戽水斗。近来在网上才看到,别的地方的木头戽水斗的真容。
柳匠编笆斗的时候,我看了一刻。这里要附带说一句,以前编笆斗是用真正的柳条的,而我们队里那时是用一种叫紫穗槐的条子做笆斗的,这是队里专门引种在沟边塘边的,它一出土就分若干的叉头,然后就再不分叉了,一丛丛直苗苗地只往上长,长短粗细基本一致。而且槐条比柳条本身就更硬更有弹力,编出来的东西就更坚韧更耐用,好像是老天生成,特适合用来专做柳具的料!所以在我们那儿,紫穗槐最终竟替代了柳条。
不过,这样一来,编它的时候就更需用力了!经线是打过腊的麻绳。谈到这编笆斗的麻绳,还有个小插曲。老柳匠接受了编笆斗的任务后,提出个小事:编笆斗的麻绳要用完了,自己又要做笆斗腾不出手来,请队里找个老人帮个忙,纺点麻绳。这个小小的要求当然不成问题,队里就立马找了个张姓老人给他帮忙。
老人来了后,接过栁匠旳麻,而后不急不慢取出个纺锤。我在边上一看。这纺锤有历史,有地理,更有个性!说它有个性,不是我空穴来风,因为它整个颠覆了纺锤应有的所谓纺锤形。实际上它就是一块大骨头,中间装了一根上端削了个小小倒钩的小木棍,既不美观,亦不大方,只剩个实用!说它有历史,也非我信口胡言。它由于长期在人手中摩娑,已呈古色古香的象牙黄色,并且还是油亮亮的。就像人们常玩的古玩表面的那层所谓的包浆。一眼看去便感觉,它真的是已久经沧桑,存世不知几多年头,而且一直是在使用之中。
开始纺线了。老张大爷在放在身边旳一捆麻丝中,拿起两根麻丝先叼在嘴边上,然后又拿起两根一搓一捻,再在骨头上一绾,又随手挽一个倒扣往小木棍的倒钩上一扣,然后一手拎着麻丝,一手把骨头纺锤一转,骨纺锤滴溜溜的转的同时,快速地把叼在嘴边的麻拿到手中,续到骨纺锤的麻丝头上,手就往上退去,待手退到这麻丝快要了时,另一只手又在身边的麻丝中扯出两根,一边用腿压住其余麻丝不让动,一边赶快又把这麻丝续到那麻丝头上,接着又把骨纺锤用力一转。稍顷,看看这麻丝已吃上劲力,可以了。便把垂在下面的骨纺锤一捞,拇指食指捏住它,小手指把小木棍倒钩上的绳扣一抹一退放开,然后迅速的把已吃上劲道的麻绳,一癫一倒八字形绕到骨锤上,尾子还是一个扣扣到木棍的倒钩上,又开始转锤,续麻…….。骨纺锤上的麻线越来越多,渐渐地有了一大坨,老张大爷看看差不多了。停下纺锤,把麻绳绕下来,这时又取出一块矿蜡,边绕边给麻绳打蜡。因为这笆斗做好后,是天天要与水打交道的,麻绳不上蜡可不行!
这倒是又让我见到了一种民间的古老器具——骨纺锤,古老手工艺——纺线。还是纺麻线。因为,这一般说来纺棉线多见,纺麻线则不多见,因为麻比棉硬,也难纺得多!
这边老张大爷熟练无比的忙着,那边老柳匠也是忙的一头汗,双手扳,拽,敲,拉一番动作,似有点真功夫!
不一会笆斗成型,用竹片和牛筋上过口。他自豪地跟我讲:“我做的家伙,拿去试试装一下水,不带漏的!”大有天下第一,舍我其谁的豪爽气概!
说起来,这戽水笆斗古来虽不见经传,但应当是介于瓮和槔之间的一种汲水工具。实际上就是把笆斗用麻绳圈起来,然后四等分,两边一上一下错开,各出两两一对共四道绳头。
用它时,两人对面站着,笆斗在中间,两人双手各抓一道绳头,两人同时晃荡着笆斗绳,把笆斗甩向一侧,然后乘着笆斗荡回来时,又同时双手略松劲,并调节好左右手绳子的力度,让笆斗口斜着向前下方刮向水中。
笆斗一入水,全凭经验和感觉,觉得笆斗里的水差不多了,两人又同时使劲拉绳,一笆斗水便离开水面,斜着向前上方而去,这时又凭经验估计觉得高度差不多了,两人再同时使劲将笆斗斜向下回拉,这时同样要调节好双手的力度,让笆斗口有一定的倾斜度,才能使笆斗里的水全部出去,否则,水出不去,跟着笆斗又回来,白干!还弄的人手忙脚乱!
正常的是笆斗又荡回来了,一笆斗水却斜着向前上方,趁着惯性冲入上方的水道里,跟着流淌向田间。而在空中沿着一条弧线荡回来的笆斗。在荡回来后,回升到被绳子所能控制的最高点,开始回落时。两人的双手又同时略松劲,笆斗又斜着刮向水中,开始下一轮的戽水。
戽水中,两人身体时而向前俯,时而向后仰,俯仰有数。两双手时而向前伸,时而向后缩,伸缩有量。时而左手高右手低,时而右手高左手低,高低有序。绳子时紧时松,松紧有度。笆斗时上时下,错落有致。两人的身体也象镜中对影,面对面同时一模一样的扭转摆动,相映成趣。远远望去,恰似在跳某种独特的双人舞蹈一般,倒也有趣得紧!
据说还真有人编过,跳过这种舞蹈。劳动场面变成舞蹈,自古而然,象采莲摘菱,古人早有采莲舞,采菱曲流传。想来这戽水舞也一样,就像真山真水到了写意水墨画中一样:得其神韵,却更加夸张突出,更加曼妙多姿飘逸飞扬!倒是让我有点神往!
写起戽水来,啰哩啰嗦是这样的一大串文字。正应了说时慢那时快之语,实干中却是眼看着笆斗从下面上来了,一眨眼,未作停留又下去了,水却到了田沟里……
农活中,此事不是太累人。却是很有点小别别窍的。因而初干的人,灵活和协调性再不行点,多半是麻了爪子,累煞了也干不好!有几天适应呢!干此活的灵活劲和两人间的协调性非常重要。所以适合身子稍弱,但反应快,灵活性,协调性都很好的人来干。我当年身体瘦弱却灵动跳脱,恰恰符合这个条件,所以队里人常让我去干。因而,也才能把这说的这般仔细。
而今,当年几多古老的器具,亦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进入了博物馆。当年的我们,也都是“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成了老公公老婆婆,岁月不堪,青春不再!它们如有灵,定当和我们一样,忆起当年时,也有那么点淡淡的惆怅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纺锤与手工麻绳
​母亲的布鞋 山泉月
闲话旧时 镇江打绳匠
纺车嗡嗡
20句农村经典歇后语,句句揭穿人性,永不过期!
打麻绳 第A14版:悦读汇 20140515期 牡丹晚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