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昌阁解析之潍坊状元文化

        潍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地接齐鲁,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之所以文风昌盛,科甲蝉联,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背景的。自汉代起,以正宗儒学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大放异彩,深刻影响了这里的文人学子,崇尚文化,尊儒重教,读书举业,代代相传,成为普遍的共识和社会风尚。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特产。科举制从隋大业元年(605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300年间,历代王朝共选拔了有姓名记载的文状元654名,武状元281名。其中山东籍文状元有48名,武状元16名。潍坊共有文武状元共11名,分别是北宋的苏德祥、王曾、张唐卿,元代的张起岩、普颜不花,明代的马愉、赵秉忠,清代的曹鸿勋、王寿彭,武状元是清代的丁殿祥和宋占魁。
        潍坊状元不但在数量上是山东各地区中最多的,而且特别优秀。青州市谭坊镇的郑母村,是名闻天下的“状元村”,出了王曾、赵秉忠两名状元。王曾于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壬寅科应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科考皆居榜首,取得罕见的“连中三元”奇迹,是山东惟一一个“三元状元”,而整个中国科举史,文状元连中三元的也只有15人而已,并两次担任宰相。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赵秉忠25岁时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千年科举史,一张状元卷”,1983年,赵秉忠的殿试卷原卷由其第十三代孙赵焕斌献给青州市博物馆,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潍县南关新巷子,在晚清出了曹鸿勋、王寿彭两名状元,一条胡同出了两名状元,成为海内孤例,人们把这条小巷称为“状元胡同”。 曹鸿勋是清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科状元,官至陕西巡抚。27年后的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王寿彭得中癸卯科状元,曾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山东大学校长。
         清代潍坊还有两位武状元丁殿祥和宋占魁。丁殿祥,青州回族人。于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戍科武进士,参加殿试,嘉庆皇帝钦点武状元,当时年仅27岁。丁殿祥不但武艺高强,为人也纯诚至孝,为官清正廉洁,更喜爱读书和研习韬略。宋占魁,昌邑人,原名兆法。1886年中丙戍科武状元,慈禧太后赐名“占魁”,曾任为山西平阳府参府正堂和太原总兵。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宋占魁上书朝廷,主张武力抵抗,反对妥协投降,更反对慈禧溃逃西安。一生秉性耿直忠厚,居官清正廉洁。在任20年,很少私人积蓄,仅为后人留下了他生前所用盔甲、刀枪。
        潍坊科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当地人民尊师重教的传统分不开的。明代潍县共考取进士27人,其中状元2人,还有举人23人,贡生149人;清代潍县共考取进士81人,其中状元2人,翰林20人,还有举人296人,贡生351人。潍坊的状元是古代学子的优秀代表,是潍坊人民一贯尊师重教传统下结出的丰硕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潍坊状元谱(三)
最早的“状元”和科举有什么关系?“状元”是怎样成为第一名头衔的?
正能量的日志---历史文化
老潍县旧事:发科泉的由来
潍坊的十大状元
古代科好考吗?历代的科举录取人数是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