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德逝世七个月之后,其妻子康克清向汪东兴汇报3件事:请您审处

1976年7月6日,朱德因病逝世,享年89岁。在他临终前曾将妻子康克清叫到床旁,叮嘱了她三件事,并说:“在我死后,你一定要将这3件事如实汇报给党中央……”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朱德叮嘱康克清哪3件事?为何一定要让她汇报给党中央呢?

和朱德携手共生的妻子——康克清

1929年3月下旬的一天,朱德找到了一位理想的终身伴侣,一位能和他同甘共苦的恩爱妻子——康克清。

1931年元旦刚过的一天,康克清蹦蹦跳跳地回家,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刚回到住处,就见到朱德也在,朱德笑着问妻子:“这是遇上什么好事了?怎么这么高兴啊?”康克清故意不告诉他:“你猜猜嘛,可是一件好事!”

朱德摇摇头,说:“我猜不到。”康克清直接说:“那我直接告诉你吧!我入党了!”朱德听后也很高兴,他说:“真是太好了,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康克清继续请教朱德:“那我入党后应该怎么做呢?”朱德回答道:“一句话,凡是对党有利的,就要不怕牺牲自己。也就是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将党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能让党受到损失。”

1934年10月,中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开始长征。10月10日晚,朱德穿着一身褪了色的灰色军装,走在司令部队伍的最前方,带着战士们向远方走去。

出发前,组织给一些中央领导人配备了担架、马匹等。当时朱德虽然已经48岁了,但他为了节省兵力,好让他们去前方作战,便不要担架和文件挑子,因为这两个需要有战士抬。朱德只要了两匹马,一匹用来骑,一匹用来驮行李和文件。

康克清见丈夫上了年纪还要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跋山涉水,心里难受极了,她说:

“你年纪不小了,组织上给你派担架你不要,只要两匹马。一匹用来驮文件,剩下一匹也留给我收容伤员,那你怎么办啊?你的身体能受得住吗?”

朱德听后安慰地拍了拍妻子的肩膀,然后笑着说:“你放心,我命没那么宝贵,这双脚板越走越精神。对了,徐老他们怎么样?”康克清无奈地说:“我在关心你,你怎么还关心别人呢!你放心吧,他们都好着呢,还在那里争着照顾伤员呢!”

1935年1月15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召开了。一月的遵义还是比较冷的,天气也格外恶劣。尽管康克清很冷很累,但她还是坚持等朱德回来。当她见炭火不是很旺,担心朱德回来冷,连忙出去拿些新的。

不知道到了什么时候,康克清突然听见一阵脚步声,散会了,他回来了!康克清连忙下床去开门,走进来的果然是朱德。朱德的脸上虽然不满疲惫,但还是笑着对妻子说:“你怎么还不休息啊?都这么晚了。”康克清说:“这不是为了等你嘛!会开完了?怎么样?”

朱德一手拉过康克清,两人坐在炭火旁,他一边烤火一边说:“对,开完了,会挺成功的。”看着丈夫高兴的神情,康克清那颗悬着的心也放下了,两人紧紧依偎在一起烤火。

1938年2月28日,武汉一则消息引起军民们的震惊:“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为国捐躯了!”“民族英雄朱德以身殉国!”各种报纸的号外在武汉漫天飞扬,老百姓纷纷为国家痛失英才而感到伤心。

朱德的妻子康克清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着急,因为她知道朱德和左权率部前往太行前线,没想到才过几天,就传来这一“噩耗”。此时日本侵略军司令部又通过广播电台说:

“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古县镇在飞机的轰炸下变成一片废墟,华北的总司令朱德和他的司令部已化为乌有,不复存在!”

康克清听到这里,瞬间犹如五雷轰顶,呆愣在原地。幸好这个消息是假的,当康克清看到“完好无损”的朱德后,心里悬着的石头彻底放下。朱德得知原委后,笑着对妻子说:“你放心吧,我朱德命大,没那么容易死,炸弹离我远着呢!”

朱德最后一个军礼

从1974年开始,周恩来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朱德知道自己要多承担点工作,来减轻这位老战友身上的负担。于是在这一情况下,朱德承担了大量的外事活动,频频会见外国国家元首以及友好代表团等等,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仅出席接受国书的仪式就高达40多次。

1975年7月11日,朱德正准备去北戴河休养,没想到却突然接到周恩来卫士高振普的电话:“朱老总,烦请您去北戴河之前先来见见周总理。”

原来前几天朱德很想去看望周恩来,但碍于总理的情况很差,不想让自己的老战友看到他在病床上的样子,便没有同意。与此同时,朱德也不想打扰周恩来的正常治疗,所以没有勉强。

当周恩来得知朱德要去北戴河休养两个多月才能回来,他担心自己那时的情况不会比现在好,于是便让卫士高振普去请朱老总。这天下午5点50分,朱德刚走进周恩来病房的会客厅,就见他远远地迎了过来。

朱德紧紧地握住周恩来的双手,因为有些激动导致声音有些颤抖:“你还好吗?”周恩来点点头,说:“还好,那咱们坐下聊吧。”朱德因为上了年纪,动作变得有些迟缓,当卫士过来搀扶他到沙发上坐下的时候,周恩来关心地问:“要不要换一个高一点的椅子?”

朱德摇了摇头,说:“不用了,这个就可以。”这天,朱德和周恩来谈了20多分钟,周恩来知道朱德有糖尿病需要按时吃饭,为了不耽误他吃饭,两人依依不舍地握手告别。当警卫员搀扶朱德上车的时候,周恩来在外面一直目送,直到汽车离开视线。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病房外的紧急呼叫铃声突然响起,守在外面的医护人员和警卫员知道,这代表总理情况危急。大家第一时间向病房跑去,只见周恩来监护器上的心跳从最初的100多次一下子降到70多次。不久后,周恩来与世长辞,享年78岁。

当时朱德的身体也不是太好,大家担心他知道周恩来去世的消息太过伤心,便没有当即告诉他。这天下午,朱德工作完回来后,康克清为了让他做一个思想准备,便说:“总理最近的情况又不是太好,有恶化的情况……”

朱德听了妻子的话沉默了许久,然后说:“不会吧,我记得总理的手术做得很成功,怎么会突然恶化了呢?”然而当天晚上8点,他就在收音机里听到周恩来逝世的消息,他瞬间愣在原地,久久没有回神。眼泪从朱德的脸上流了下来,落在他的衣服上,他坐在沙发上沉默许久……

1月11日上午,朱德等中央领导人陆续走进北,向周恩来的遗体做最后的告别。朱德拄着手杖站在灵床前,低声呼唤着:“恩来,恩来!”随后缓缓地抬起颤抖的右臂,庄严地向周恩来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被人搀扶着离开……

开追悼会那天,朱德本来是要去的,但多次的悲伤早已拖垮了他的身体。那天上午,朱德说什么也站不起来,努力了好几次但都没能成功。朱德伤心地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像是对自己说,也像是对周恩来的亡灵说:“恩来啊,你先走一步,放心去吧……”

朱德去世后,康克清请汪东兴审处3件事

周恩来去世后,朱德开始拼命工作,要知道他当时已经90岁了,但不管家人怎么劝,他就是要工作。朱德的女儿朱敏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他从1976年2月到去世前几天内,朱德共会见外宾18次,找人谈话3次,其中有一次是亲自去中央党校看望成仿吾教授的。

当时,朱德身边的工作人员劝他说:“老总,您年纪都这么大了,还是将成仿吾教授给请来吧。”朱德摇摇头,拒绝了,他说:“为什么要让人家来看我呢?他的年纪和我差不多,还是让我去看他吧。”

6月21日,朱德到人民大会堂会见澳大利亚总统,但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礼宾司突然改变了会见时间,而且忘记通知朱德。这令朱德穿着单薄的衣服在空调充足的房间里等了许久,因此他刚回到家就感觉身体不舒服,还发烧了。

康克清连忙让朱德去医院看看,但朱德认为只是个小感冒,就说:“不碍事,我就是空调吹的时间太久了,过几天就好了。”然而到6月25日,朱德还是高烧不退,家人便将家庭医生请来为他诊治。

医生看后摇摇头,说:“这个看不出来,还是尽快送医院比较好。”但朱德还是不肯,他说:“不行,明天我还要会见一个外宾,等我见完再去医院。”家人拗不过朱德,只好答应。

这天,康克清照常去上班,没想到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不好了不好了,朱老总病情严重,要立刻住院治疗!”康克清放下电话后,连忙赶回家,此时朱德已经住进了北。

刚开始,大家都认为朱德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很快就能好,但病情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样轻,反而越来越严重。7月初,朱德病危,中央领导人纷纷来医院看望他。此时的朱敏才意识到,大家这是在做最后的诀别,一般病人没有康复的希望,大家才会这样做……

7月4日,李先念来到北看望朱德,朱德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紧紧抓住李先念的手,说:“生产……要抓,不抓生产的话,将来……不可收拾!”这是朱德留在人世间最后的声音,此后便进入昏迷状态。

1976年7月6日,朱德与世长辞,享年90岁。1977年2月,在朱德去世4个月后,妻子康克清给中央办公厅的主任汪东兴写了一封信,并汇报了三件事:

朱德同志已经去世7个月了,有几件事要向您汇报一下。

第一、朱德生前嘱咐我说,要将他的工资全部都上交给党组织,另外还有一张比较珍贵的白虎皮大衣也一起上交。

第二、当初组织见朱德年纪大,身体不好,为了照顾他而特别定制了一张新床和一辆手推车。现在全都还给党组织,还请党将他们拿给更加需要的同志。

第三、朱德生前所发的文件资料等都由秘书尹庆民整理,其中重要文件都已经上交中央办公厅。另外,朱德从1939年到1976年,共做了近700首诗,除了已经出版的65首外,还有600多首诗没有出版,如果组织需要的话,我可以提供……

朱德一生为民、一生向党,临终前还不忘叮嘱妻子这么多事。1992年4月22日,康克清也离开了人世,享年80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77年朱德逝世7个月后,妻子康克清致信汪东兴:以上三事请审处
朱德逝世七个月后,遗孀康克清向汪东兴汇报三件事:请组织审处
三位伟人妻子合影,邓颖超穿背带裤,左边美女是彭德怀的爱人
1971年,朱德和康克清在北戴河。陈毅来...
1976年,叶剑英得知朱德临终遗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周总理病逝后,朱德含泪以军礼相送,因太悲痛而无法参加追悼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