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五千年
1999年6月那次短暂的喀纳斯之行,给我留下了很大的遗憾,那就是由于我的忽略,使我和图瓦人失之交臂。那时,我为喀纳斯的迷人风光所陶醉,大部分时间都独自徜徉在湖区,因为对久居新疆的来人说,水在我们的生命里有一种神圣感,我用一种朝觐的心情凝视着喀纳斯湖,以致忽略了图瓦人的存在。当后来读到一些关于图瓦人的介绍时,我后悔莫及。2004年6月中旬,我应邀参加了为期5天的首届“喀纳斯风韵笔会”,有了一次了解图瓦人的机会。
  1 找不到历史的足迹
  当我第一眼看到那些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的人字形小木屋时,突然觉得自己正触摸到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这些木屋的主人,官方称他们为蒙古族图瓦人。对这种民族定位,图瓦人似乎有些疑惑,我们采访的几位图瓦老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他们和蒙古族人没有关系,然而,我却看到,图瓦人每家都挂有成吉思汗的画像,很让人费解。在喀纳斯有关成吉思汗的传说很多,几乎所有神秘、壮观、美好的事物,在图瓦人的传说中都和成吉思汗有关。比如,在喀纳斯河中央有两个形状酷似脚印的小岛,图瓦人说这是成吉思汗追赶敌人时留下的脚印。很明显,成吉思汗在图瓦人的精神世界里举足轻重。
  这些图瓦人究竟来自何方?一直是一个不解的谜。有的学者认为,图瓦人是400年前由蒙古迁入的,是蒙古族一个古老的分支;也有的专家认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下的部分士兵家眷繁衍生息而成;也有学者认为是500年前由西伯利亚迁移过来的;还有学者说图瓦人很可能是印第安人的祖先,说法众多,至今没有定论。
  图瓦人自己也很困惑。一位担任县政协常委的图瓦老人甚至质问我们:学者们已经研究了4年了,为什么还没有结论?一位图瓦老人告诉我们,禾木的意思是熊胸前的油,很久以前,他们的祖先来到这里,这里的棕熊几乎成群结队,他们勇敢的祖先杀死了熊,将熊油分给每一个山民,所以山民们把这个村子取名禾木。这个传说是图瓦人关于自己历史的惟一信息。
  目前图瓦人居住区共有6处,主要分布在喀纳斯风景区附近,共有3个村落,即喀纳斯村、禾木村及白哈巴村,人口不及2000人。他们对外交流使用哈萨克语,对内使用图瓦语——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稀有语种。建国前,他们没有文字,建国后,政府为他们建立了蒙文学校,他们的书面语言是蒙文。
  2 时间:用来消磨的东西
  图瓦人几乎仍处于游牧时期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畜牧和种植大麦,种植完全处于粗放经营状态,他们几乎没有田间管理这个概念,从不浇水、施肥和锄草。他们在河谷种上大麦,就上山放牧,秋后回来收割,亩产一般可达200公斤。
  数百年来,图瓦人一直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有人说“时间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需要消磨的东西”。图瓦人的驻地距离布尔津县城170多公里,一年中有7个月被大雪封山,他们的交通主要靠马匹和爬犁。
  我仔细察看了那些木屋,都是由直径30厘米左右的原木搭成的,有大半截埋在土里,房顶一般用木板钉成人字形雨棚,显得原始古朴。房屋的周围有木栅栏围成的小院,许多人家养有马鹿。
  他们的居室和厨房都很整洁,很多家的墙壁上挂有壁毯和兽皮。在室内很少看到现代化电器,我甚至没有发现一件乐器。我曾在大山里生活了15年,我深知大山里的孤独和寂寞,我知道自娱方式对一个山里人的意义。
  大雪封山的日子,这些图瓦人只能躲在自己的小木屋里,忍受着寂寞的煎熬。于是,他们喜欢上饮酒,一种自酿的奶酒给他们带来生活的乐趣。据说这种奶酒富含人体所需的15种氨基酸和维生素A、E、C、B1、B2及钙、铁、钾、铜、钠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祛寒暖身、健脾开胃、舒筋活血、补肾壮阳、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和老年人骨质疏松等功效。这种奶酒不仅男人饮,女人甚至小孩也饮。酒消除了他们的寂寞,同时也在消磨他们的生命时光。
  3 楚尔: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在喀纳斯,我见到了一位叫额尔德什的民间演奏家,资料上说,他67岁,实际看上去有70岁以上。他使用的一种叫“楚尔”的乐器非常独特,是用喀纳斯湖边生长的一种叫“芒达勒西”的苇科植物茎秆掏空钻孔后调制而成。看上去像箫,长度大约有50厘米,下端明显粗于上端,用于演奏的孔只有3个。据翻译介绍,在目前的图瓦人中他是这种乐器的惟一制作者和演奏者。所以额尔德什老人的演奏也就成为喀纳斯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据说,到这里听演奏,每人30元,而他每天要举办十几个场次。老人用他独特的技艺给家人和经纪人带来了财富,这也许是他始料不及的。当初他在13岁开始学“楚尔”的时候,完全出于对这种乐器的喜爱,他用了10年的功夫才掌握了技艺。
  老人一共可以演奏13首曲子,其中有8首是他自己创作的,如每次必吹的《美丽的喀纳斯湖波浪》、《雄伟的阿尔泰山》是他中年时创作的。其它曲目如《黑走马》等是他的祖先传下来的。“楚尔”曲调沉郁苍劲,整首曲调比较平直,变化不大,让人惊奇的是,在低沉的主旋律中常常会出现比较委婉欢快的音阶,能够完成一个美丽的合声。
  近年,“楚尔”已引起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有学者认为“楚尔”就是现存的古代音器胡笳。胡笳在古代流行于塞外和西域一带,最早的胡笳是“胡人卷芦叶吹之”,后来则用芦苇制成哨,装在无孔的木制管上吹奏,多表现悲凉的情绪,如蔡文姬长诗《胡笳十八拍》。魏书《笳赋》中说:“乃命胡人操笳扬清吹之,东角动南徵,清羽发浊商,刚柔待用,五音并进。”这段描述,证明胡笳能奏出宫商角徵羽等五个音阶,而不是单管无孔只能吹奏单音。学者认为,“楚尔”,可能产生在汉唐之前。所以“楚尔”又被音乐研究者们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可惜,目前额尔德什老人独有的吹奏技艺尚无后人传承。据说他的两个儿子已开始学习,勉强能吹奏几首曲子。
  4 古老独特的习俗
  由于长期封闭的生活,图瓦人仍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习俗。据了解,图瓦人比较大的节庆有3个,即春节、敖包节和邹鲁节。春节是图瓦人比较隆重的节日,每当春节来临时,他们一个个身着节日盛装,欢聚在喀纳斯湖周围上,举行赛马、射箭、摔跤、滑雪撬等比赛。狂欢之后,要举行全村人的酒会,并由喇嘛举行颂经仪式。
  敖包节又称“塔克恩”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图瓦人的信仰虽以藏传佛教为主,但原始宗教对其也有较深的影响,他们仍保留了许多原始自发的自然崇拜,敖包节就是图瓦人祭祀天地日月和大自然的节日。
邹鲁节即汉语的“点灯节”,又称入冬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十月二十五日,这也是图瓦人的特有节日,在这一天所有在外放牧的牧民都要回到村庄。主要是为了纪念活佛马盒卡拉逝世日,传说这位活佛活了125岁。
  禾木村的退休教师塔朗海告诉我们,图瓦人的礼仪很多,如新生儿的诞生礼,婴儿期的摇篮礼,幼儿期的剪发礼,成年后的婚礼,死后的葬礼等等。他说图瓦人的婚礼一般选在秋天牧闲季节进行。结婚前还要举行订亲仪式,男方要给女方家送一到两匹马,根据女方家的人数,准备足够的赠送布料。送礼时男方要给女方唱送礼歌,女方有回唱就表示两家人和睦友好。待到结婚时,全村人像过节一样,男女老幼穿着礼服、带上礼物赴宴庆贺。
  图瓦人的葬礼简单而又特别。人死后多用土葬,一般都在土坑中用原木做一个木框作为棺木,死人在棺木中通常采用坐式,就像出生前在娘胎中的形状。这种丧葬形式表现出强烈的回归意识。死者家属不穿孝服、不烧纸钱,但一定要请喇嘛念经引魂指路。前来参加丧礼的亲友要在灵前献上一条哈达,以表达对死者的敬仰和哀悼。
  5 这里不再是世外桃源
  在禾木乡,乡政府专门为我们安排了深入图瓦人住户的采风活动。我们被分成三组,每组安排了三户采访对象。
  我们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一俭名叫塔朗海的退休教师,退休前他在乡中学里教数学,今年54岁,每月有1300多元的退休金。他有5个孩子,三男两女,有三个子女已经成家立业,有一个孩子在阿勒泰市上中专。
  塔朗海的生活水平在全村属于比较好的,他的木屋比较宽敞,墙上挂有壁毯,室内摆设很整洁,我看到一台14英寸的电视机,用红色布套蒙着。我真后悔,忘了问他们能看到几套节目。不过,这台电视机让我感到现代文明正在改变这个古老的部落。
  为了更多地了解图瓦人,不少人离开了指定的采访对象,到一些普通住户家里去采风,有一家图瓦人很热情地端出奶茶,最初大家还以为是图瓦人的礼仪,心里特别感动。谁也没想到,在告别时,一脸憨厚的主人,竟要收45元的茶钱。这个举动让大家都愣了,有一种灵魂被亵渎的感觉。看来,物欲的强大已经冲破古老的防线,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世外桃源。
  然而,对于图瓦人来说,这也许是一个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瓦人的苏尔 来自大地的声音
[原创]远去的楚吾尔
云中部落
【奇闻异事】喀纳斯湖怪真相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喀纳斯湖畔古村落
那河,那山,那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