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鸽派丞相遇刺,鹰派将军得益,谁才是三国第一血案的凶手?

作者|霄羽

字数:3013字,阅读时间:约9分钟

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初,总领蜀国朝政的大将军、录尚书事费祎在酒宴中被人刺杀身亡,引燃了加速蜀汉灭亡的导火索。

“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沈醉,为循手刃所害”(《三国志蜀书·费祎传》)。一国首相被刺客暗杀,如此惊天大事陈寿居然只用了二十五个字记载,这本身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陈寿不想多说,一定是有难言之隐。这事单从《费祎传》看,似乎只是一次偶发事件,但如果结合其他史料深挖一番,其内幕简直深不可测!

刺客郭循(也叫郭修)原本是曹魏的中郎将,在西平之战中被姜维俘虏,随即投降蜀汉。在杀死费祎后,郭循也当场被杀。曹魏方面直到半年后才作出反应,对郭循“杀身成仁、释生取义”的壮举予以表彰。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述《魏氏春秋》记载:郭循在降蜀之后曾经试图刺杀蜀汉后主刘禅,每次朝拜时总是要“且拜且前”,目的是为了接近天子以图行刺,但每次都“为禅左右所遏”。由于实在找不到下手的机会,只好退而求其次,把行刺目标改为刘禅一人之下的费祎。

这条记载严重违反常识,因为如果真是郭循刺杀后主而“为左右所遏”的话,那他早就该被抓起来,蜀国怎么可能还会放任他到延熙十六年初去参加宴会?所以这条记载一看就是掌握话语权的人为证明郭循早就是个是个坏蛋而加进去的补叙。

这种经历人人都有。比方说如果一个人做了坏事,那么很多人就会说:“我早看出这小子不是好东西,只不过我没说。”这事也一样,刘禅听说有人刺杀了自己的重臣,大怒之下号召群臣揭批刺客的反动行径,于是大家就会说:“郭循早就打算刺杀陛下,幸亏我们冒着生命危险给拦下来了,要不然……”

那刘禅为什么就不问问:“你早看出来了?那你怎么不早说啊?

总之,这条记载不可信,郭循的刺杀目标本来就是费祎,根本没想过刘禅。

那么郭循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非要和费祎同归于尽呢?蜀国上下一致认为,郭循是曹魏派到蜀国的卧底,是一颗极度危险的定时炸弹!

首先对郭循刺费事件提出质疑的是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裴氏认为凡是舍生取义者,必然要有为义而舍、死得其所的道理,而郭循的作案动机实在令人费解。

费祎是蜀汉绥靖政策的主要实施者,上台以来不断抑制姜维北伐的强烈愿望。对魏国来说,这样人在台上对自己不构成威胁,完全符合自身的利益。更何况,曹魏刚刚经历了司马懿夺权的高平陵之变,正值政局动荡的多事之秋,迫切需要稳定压倒一切,实在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大动干戈。

事实上,费祎死后,蜀汉自诸葛亮去世后奉行的和平主义路线彻底终结,以姜维为代表的鹰派势力掌握了军政大权,重拾诸葛亮的攻势防御战略,魏蜀之间再启兵衅,战争规模不断升级,给曹魏带来了很大麻烦。

这完全不是曹魏主政者想看到的,所以根本犯不着采取这种玉石俱焚的手段。退一万步说,即便魏国有这样的打算,刺杀一国重臣的技术难度也实在太大,谁能保证郭循被俘后不被立即杀掉?谁能保证郭循归降后能混到接近费祎的那种地位?

另外,按照常理,刺杀事件发生后曹魏方面应该在旬月之间就能获得这一情报,他们应该迅速将这一重大事件昭告于天下才是,为啥一直拖延到八月份才对郭循下诏予以表彰呢?对于这一点,早就有人推测出——曹魏方面始终处在云里雾里,根本搞不清楚蜀汉高层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

所以说,郭循刺杀费祎不符合曹魏的利益,其行为并非是为了报答故主,更非曹魏派来的卧底。

推测凶手的方法之一就是看被害人死亡之后,谁会获得最大的利益,以此确定作案的动机。这样看来,最具备杀费祎动机的人,是姜维。

姜维与费祎的政见不和是众所周知的,前者是恨不得天天打仗的鹰派,而后者则是高呼和平万岁的大鸽子。在费祎当政期间,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被费祎死死压制。费祎死后,姜维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三国志·姜维传》里这短短的一行字,意味深长。

姜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不要被《三国演义》所误导。《三国志·姜维传》裴注里有载:“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也就是说姜维这个人对功名很执着,城府极深,平日里偷偷养着一批甘为自己驱使的亡命徒。至于偷着养这些人是做什么用的,那就不好说了,反正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

蜀汉延熙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50年,姜维再度率军杀出祁山,进攻魏国的西平郡。但未能取得胜利,没拿下郡城就撤兵而回。而在这场战役中,姜维也有收获,那就是活捉了时任魏中郎将的郭循。

西平战役的发动者是姜维,捉住郭循的是姜维,把他抓住不杀反而送回朝廷的还是姜维。换句话说,郭循看似是偶然地被俘才入蜀,实际上这些偶然却是完全可以被姜维所控制——姜维有能力决定发动战役的时间、地点以及对俘虏的处置,这一连串偶然只有姜维能将其变成必然。

而郭循在众目暌睽之下刺杀费祎,摆明了就是要拼个同归于尽,压根没打算活着回去。这是标准的死士作风。

综合上述种种迹象不难发现,整个刺杀事件的形成可能是这样:为了创造出郭循“被俘魏将,归顺我朝”这么一个令人信服的身份背景,姜维发动了西平战役,顺利擒获了郭循,并收罗他做了自己的死士,随后指使他杀了费祎。姜维怕别人怀疑到自己头上,于是在事后对刘禅和其他同僚说:这家伙早就脑后有反骨,好几次想刺杀皇帝都被左右拦下了。然后大家“嗷”地一声恍然大悟,再不去怀疑姜维杀费祎的动机,纷纷谴责魏国的恐怖主义行为。

这恐怕就是前文所述《魏氏春秋》中那段严重违反常识的史料的来源。这段话为所有人都开脱了全部责任,以至于连司马光都给骗过了,他老人家把这段话原原本本地抄进了《资治通鉴》里,那可是权威著作啊!

不过,这样一来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姜维是如何把郭循培养成自己的死士的呢?郭循究竟得到了姜维怎样的恩惠才能把命都卖给他?

限于史料的匮乏,这个问题可能永远都无法回答,也许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真正的郭循早就被姜维杀了,姜维拿自己豢养的死士冒充了郭循的名字!

这种假设实在是过于脑洞大开,只能存在于网络小说之中,现实中的可操作性几乎为零。如此说来,我们是不是冤枉了姜维呢?

行刺国家领导人,啥时候都是极为困难的事,因为你根本接近不了他,更不要说人家身边随时都有大批武装到牙齿的安保人员。那么显易而见的事实是,要刺杀像费祎这样的大人物,就必须要把行刺者安放在相应的位置,使他具有接近行刺目标进而下手的机会。

郭循在归降蜀汉后,这个没有表现出任何特殊才能的敌国降将迅速飙升至蜀汉政权的左将军,享受到与蜀汉先烈马超、吴懿同样的待遇,这种火箭式的破格提拔极不正常。因而,后人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如果费祎遇刺事件确为蜀汉方面的内部设计,那么其设计者无疑就是那个破格提拔郭循的人。

那么,究竟是谁有如此大的权力,把一个来自敌方阵营的中级军官安排在如此显赫的位置上呢?会是姜维吗?显然不是。姜维虽然与“大将军费袆共录尚书事”,但他当时只是“辅录”,真正的人事大权仍然掌握在费袆手里。姜维尚且处处受到费袆的节制,更不可能破格提拔一个曹魏降将。即使郭循的提拔任用为姜维所提议,那也必须要经过刘禅和费袆同意才行。

这样看来,本着疑罪从无的原则,我们也不能断定姜维就是凶手。不过,虽然缺乏最直接的证据,但从动机、能力、条件和其一贯作风来看,我们至少可以肯定姜维与费祎之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不管这起血案的幕后黑手是不是姜维,总之费祎的死给蜀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从此姜维开始独当一面,又一次走上了先军政治的道路,直到灭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诸葛亮死后,他在出师表里推荐的一位大臣被暗杀,间接导致蜀国灭亡,这个人是谁?
庶人之剑:盘点三国时代的刺客(上)
费祎之死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姜维第三次北伐的目标是哪里?)
蜀国最大的政治暗杀事件——费祎遇刺而亡
蜀汉名臣费祎遇害后,魏国一片赞扬之声,为何蜀国却无人表态
【三国谜案系列】之重启北伐: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鹰鸽攻防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