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姓传奇】云龙爷 | 散文 王宇平


    电视剧《亮剑》让我记住了李云龙这个名字,忽然想起了我的家族也有一位叫“云龙”的,他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叫王云龙。按辈分我喊他“云龙爷爷”。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云龙爷总是在夏天出现得最多。盛夏酷暑中、炎炎烈日下,蝉鸣最带劲的时候,我坐在乡下堂屋的正中纳凉或写作业,享受着门前大水塘那边吹过来的习习凉风,昏昏欲睡时,一个头戴草帽、打着赤膊、扛着农具、穿着马裤头、光着脚丫的年过半百的老头子从我门前走过。母亲说,那就是你云龙爷爷,他这是要去稻田里薅草。出于好奇,我往往蹑手蹑脚跟着出去,喊一声:“云龙爷爷——”。这时,满脸胡茬的老人转过身来,放下农具,满脸慈祥地回应一声:“哎——”,转身又朝远方的稻田里走去……
听母亲讲,云龙爷出身贫寒。住在与我们“王家大屋”隔一个田垄的“王家小屋”。那里仅有3户人家,跟我们王家大屋同祖同宗,所以我们之间的称谓都是规规矩矩的按照辈分喊叫,叔伯兄弟、姑姑姐姐、爷爷奶奶的称呼来不得半点含糊。因为贫穷的缘故,云龙爷终身未讨老婆。家里一贫如洗不说,还住在偏僻的村庄,哪家愿把女儿往他家里送?我还在读书的那会儿,云龙爷就是跟他母亲住在其弟弟隔壁。他弟弟因为有个手艺,就成家了,且生了几个孩子,一家人穷是穷点,但其乐融融。云龙爷跟着母亲,有母亲洗衣做饭,喂猪养鸡,门口有菜园瓜果,云龙爷的生活倒是有些“烟火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在乡间小学教书时,云龙爷的母亲已经去世,其弟弟家也已经搬迁到王家大屋来了,另外一家也已经搬迁,“王家小屋”便只剩下云龙爷一个人了。除了2建残破的土砖房,诺大的空场上就只有云龙爷一个人,从田地里回到家中,云龙爷便默默地洗衣做饭,还养着几只鸡。记得那时我下学返家途中途径王家小屋时,只要望见云龙爷家大门开着,我都要登门看看。此时云龙爷像是见到了久别的亲戚,烧茶倒水、问这问那。也有好几次,他从鸡窝里拿出几个土鸡蛋,放在锅里,添上点水加点自制的茶叶,坐在灶前生起火来……。不一会儿,锅里便“咕噜咕噜”的响了起来,爷孙俩聊天之际,茶叶蛋煮好了,他让我先品尝了一个,多余的几个便用袋子装好递到我手中:“伢子啊,拿到学堂里去,教书饿了的时候就吃一个……”此时,往往在此时,我的眼睛就蓄满了泪水。我知道,这几个鸡蛋,对于这个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鳏寡老汉意味着什么!我被这浓浓的家族亲情浸润着、感染者,让我对家族对亲情又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云龙爷是一个既节省又“不怕死”而拼命干活的老头。炎炎夏日,稻田中央或棉花地里,暑气蒸腾、燠热无比,背着药水箱正在给庄稼喷洒农药的云龙爷,一直光着膀子甚至打着赤膊在干活,有时他戴着一顶破旧的麦草帽,有时则光着头皮任太阳晒;底下也不穿长裤,往往就是那条粗布中长裤头,打着赤脚,在田地里穿梭。盛夏酷暑里,我经常听说某某因天热中暑、某某因身背药水机喷洒农药中毒身亡……往往别人一说起这些,我就想到了我的云龙爷。好几次夏日的正午,我下班途径云龙爷的棉花地,听见地里中央有响动,我便随意喊上一声:“云龙爷——”,吃了一吓的云龙爷定了定神,还是那么慈祥地回应了我一句:“哎,下班了么,伢子——?”我回应他:“爷爷,太阳太毒,歇一下吧,别中暑了哎——”。他立马答复:“孩子啊,咱们庄稼人哪有那么娇贵,我身子骨硬朗着呢……”话毕,云龙爷又消失在茫茫棉田之中。
我因工作关系调离故乡后,见到云龙爷的次数就少了,有时回到老家办事都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别,偶尔从他的侄儿辈听说他还能吃饭,只是身体大不如以前了。大约在3年前的一个秋日,听说云龙爷已经去世。当时工作正忙,我请了假,带上炮竹香纸匆匆回到故乡,在云龙爷灵堂烧了纸、磕了头,算是我这个孙儿辈对劳碌了一辈子的家族爷爷的行孝之举吧!

·作者简介·   
王宇平,男,1964年2月生,安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供职宿松县人武部。爱好写作,酷爱读书,喜交文学朋友;业余从事新闻、随笔、言论写作,作品散见于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杂志、《安徽日报》、《安庆日报》及省市县网站报刊,并多次获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双‖诗歌:悼袁隆平爷爷
王昱丁 | 稻香
王宇平 山村随步
家国丨王文琪:​三姨妈的情感世界
让久违的历史穿越今天的脚步
书场旧事 | 庞小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