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间章回】变迁——想起老家的罗庄小学 | 散文 马淑宝

昨天还是高温似火,今早却是冷雨侵人。起床无事,临窗听雨。淅沥的雨声把我带向了少年时老家跟的那所小学------罗庄小学。学校虽名不见经传,但为什么叫“罗庄小学”在我脑海中萦绕了数十年。一般来说,校名前边都是冠以地名,也有以名人,或以重大的历史事件来命名的。然而,在罗庄小学周围几十公里范围内,无论行政地名,大小企事业单位,没有一个贯有“罗庄”字样的,也没听说此地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与“罗庄”相联系。我曾请教过当地一位老学究。他说,学校所在地原来就叫罗庄。解放前百八十里范围内都知道此地叫罗庄,只是有名无庄而已!为什么“有名无庄”呢?他说应与1668年那场特大地震有关。那场旷古未有的郯城大地震,震感达千里之外,“山崩地裂”、“天塌地陷”,“百里无存屋”、“暴尸无人殓”。乡民死的死,亡的亡,留下不少“有名无实”的庄名。邳州古城就是在那次大地震中沉入地下的。听此解释,虽难置可否,但找不出解释诸多此类现象的只言片语。让我坚信的是,当时定校名时,“罗庄”的名声肯定超过当地附近的几个行政村。
老家来亲戚,聊老家的一些情况。
我问:“罗庄小学现在怎么样了?”
那位亲戚说:“早就没有了!”
我又问:“弄哪儿去了?”
“当年生源大增,校舍要扩建,原来罗庄小学的土台被铲平,改名为葛程村级小学了。”
我是在罗庄小学读的初小,心中甚为怀念和惋惜,怀念曾经的母校,也为曾经的古庙惋惜。
“罗庄小学”设立于1948年底,时值邳县刚刚解放。当时的乡民,十人中有九个半是文盲,新政府就把当地的一座古庙辟为小学学堂,鼓励农家子弟就近上学,取名为“邳县罗庄小学”。古庙规模不大,立在高高的土台之上,坐北朝南,为四合院布局。北有正殿,南有山门,东西建有配殿。正殿中间供奉着菩萨神像,山门外立有两通石碑。碑文记载些什么,今人已无从知晓。土台子南侧有一东西向的长塘,称为庙河,庙周围有十多亩庙地,由僧人自行种植打理。古庙规模虽不大,但庙台高筑,有河有水,一条南北大道穿过庙河,直达古庙山门之下。在穷乡僻壤之地倒也显得几分壮观。新政府聘请三位乡塾教师,负责给每人每月筹麦三斗,以粮充资。首期招收一年级新生四十多人,二年级新生八、九个人,三年级五、六个人。这些小学生中有六七岁的,八九岁的,十多岁的,大的还有十七八岁的。二三年级合班上课。学生不多,仅占用西配殿作为两个班的教室,正殿两端的垛殿是三个教师办公和吃饭的地方。东配殿仍作为僧舍和斋堂。起初,众菩萨仍能常年安享香火,师生与僧人和平共处。此时,新式学堂的朗朗书声,汇合了僧人的木鱼声、诵经声在古庙里回荡。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年,众菩萨神像被拆除,石碑被推倒,僧人们被遣回原籍。政府陆续派来了正式教师,“罗庄小学”逐渐步入正轨。那些被请出殿堂的神像骨架,扔在庙河里斑驳陆离地漂泊了好多年。
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的第二年,我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学校的老师们常串庄询户,寻找适龄儿童,做家长工作,让把孩子送去上学。那年入秋,本家三哥领着他的儿子,吆呼我们一起去报名上学。我本来对上学是有点胆怯的,但一看都是平时的玩伴,畏惧情绪便一扫而光。穿上整个夏天都没大着身的裤头褂头,扛着板凳,紧跟在三哥身后,边走边跟着吆呼:“上学去喽!”二姐比我大两岁,也搬个板凳跟在我们身后,说也要上学去。被父亲拦住呵斥道:“回去!女孩子上什么学?”二姐只好灰溜溜的跑回家去。当时我们班三四十人,仅有三四个女孩子。
那时的农村教学条件虽然落后,但四年初小的启蒙教育,却让我对罗庄小学记忆深刻。六十多年过去了,当年老师们和蔼可亲的面容时常浮现在眼前,整齐而稚嫩的童声也常在耳畔响起:
秋天来了,树叶黄了。
一群大雁向南飞去,
一会儿变成个“人”字,
一会儿变成个“一”字。
……
人有两件宝,
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工,
大脑能思考。
用手不用脑,
事情做不好;
用脑不用手,
空想一大套。
……
放学回家后,边拾柴薅草,边下湖玩耍。在广袤的田野里,大自然的四季更替,雁队的春来秋往,朗朗上口的课文,让我们感到亲切和惬意。可惜的是,临近初小毕业,“史无前例”就如疾风而至,教材随之被过多的政治口号充斥,虽又断续学习多年,却没有几篇文字留存于大脑。
聊天继续。亲戚见我半天怔怔不语,说:“想什么呢?”
我回过神来,问到:“那,葛程小学现在什么样了?”
“早已合并到红旗小学了。”
我有些惊讶:“红旗小学什么样了?”
“十多年前与三四个临近小学校合并为'天贵小学’了!”
我又急着问:“天贵小学什么样了?”
“现在招不到新生,暑假后就要合并到原乡'中心小学’去了。原来十几所小学,只剩下这一所了!”
我愕然,不知所措。
农村怎么了?是光棍多了生孩子少了?还是孩子被大人们带着逃离了?她还是人们心中的“希望的田野”吗?她还是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的宜居之地吗?
没有孩子的村落,将会像一片没有新竹的竹林那样没有了生机。
这世界如此变迁,变得太快了,快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你老了——阳陵大庙图记
北宋的元代破庙
中國古建築(五)【44P】
延庆县的寺庙:北关龙王庙
黄村火神庙
盖州古迹(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