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贤史记:谭成洛与陶沟桥

 (作者:谭丰华)

       陶沟河发源于沂蒙山南部山区,流经邳州市和山东台儿庄接壤地,成为两省边界河道。

       河两岸绿树成荫;河水边垂柳依依,轻拂水面。百年河水变迁,这里已形成一片湿地。蓝天白云下,水塘一个连着一个,一片片水草簇拥着芦苇,野鸭戏水,翠鸟争鸣,一塘荷藕半池鱼,小径通幽两岸花。好一派江南水乡风光。每逢假日游人如织,垂钓者络绎不绝。

      陶沟河河面上,几十年来一直跨越两座桥。一座雄伟高大,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桥梁;一座古朴典雅的石拱桥。

       石拱桥全部为青石结构,由于年久失修,桥身大多沉入淤泥之中,但从裸露出水面的部分仍依稀可看到当年石桥的宏伟壮观。桥西头挺立一块石碑,由于风雨剥蚀,字迹有些模糊。碑文由邳州学正所撰,据考证这是清光绪年间重修陶沟桥纪念碑,嘉庆年间筑桥纪念碑早无踪迹。

      石桥全长100余米,宽近5米。桥中央有两个石雕水兽,兽头伸向河上游,兽尾顺水伸向下游,传说有镇水患,保佑桥梁平安之意。两头引桥及桥面经百年车马蹂躏桥面光滑无痕,桥墩上布满一丛丛绿色青苔,向人们诉说桥的悠久历史,透示出岁月的沧桑。

全桥有26个孔,22个桥墩。据村中老人口传,建桥之初,桥拱下帆船畅行无阻。

      这座桥有200多年历史,围绕着它,方圆百里村民编织了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神话故事。有的说家住泇河东有个姓谭的卖豆腐,每天趟水过河卖豆腐感动了神仙,卖豆腐的在梦中见到鹤发童颜的老人,这位老人送给他很多银子,待河两岸开满了桃花时,建成了桃花桥;也有的说姓谭的一个卖盐人,在过河时从河边麦田中捡到两筐银子发了财,后来铺了石桥……故事美妙传奇,一直在苏北鲁南地区乡村中流传至今。

        但从邳州志和台儿庄志历史档案中,在建桥主人的家乡邳州市岔河镇谭墩村,真实记录流传了建桥前后的全部历程。

我出于对先祖的敬仰,10多年前,曾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瞻仰了成洛祖墓碑,拜访了村中健在的老人,获取第一手资料。心怀感恩之情,让我还原这个真实凄美的历史故事。

      谭成洛,家住邳州市岔河镇谭墩村。据族谱中记载,他是淮海谭氏16代孙。生于康熙元年,即1736年、卒于嘉庆14年,即1809年。

      他家世代务农,少年时读私塾,15岁时辍学随父亲做起卖盐生意。起初长途跋涉到东海用口袋扛、肩挑,运来少量食盐在本地周边集市出售。后来用毛驴驮,用小车推盐。为了把生意做大做好、多赚些银子,爷俩把目光投向了鲁南重镇台儿庄。

      明清时,大运河从台儿庄街巷中静静流过,河面上白帆点点、樯桅成林,南来北往装满货物的船只川流不息。台儿庄也因运河而兴,因汇聚多民族文化而繁荣。这里商贾云集,有一河渔火,十里长歌,夜不罢市的景象。台儿庄距泇河东岸的谭墩村约有40里地,陶沟河是赶集的必经之地。

      当年河阔水丰,寒来暑往,风里来,雨里去。逢夏天洪水来临时只有乘渡船;爷俩为了节省钱,到枯水期挑担涉水过河;冬天河水结薄冰拿起棍子砸冰过河……有时乘船为了几文钱与艄公讨价还价,常常受到羞辱。艄公称他爷俩为“穷搜扣"。

      夏天中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爷俩从峄城方向返回。由于连日降雨,从沂蒙山下泄的洪水涨到两岸。涛涛的河水水流湍急,过河无望。只好硬着头皮敲响了艄公的房门。“老马、老马,有人过河啦"。艄公打开门,见到是谭家父子,一脸轻蔑。三天两头见面的常客、大熟人。此刻站在他面前是平日里为了省钱,宁愿趟水也不坐船的谭家父子,他死活不肯开船。“这么大的水,天又这么黑,开这个船我可没这个胆,你们走吧。”成洛走上前央求到:“大爷,行行好!我们多给您几文钱,把我们摆过去吧!"“你们平日整天做生意,要不,拿出一个元宝来,我送你们过去。”老马悻悻地说。“小本生意,哪里有元宝,你这不是为难我们吗?"爷俩无奈,只好离开船码头。

       面对漆黑的河面,阵阵酸楚袭上心头。电闪雷鸣中,爷俩只好在岸边地头找一间小瓜棚蹲了下来。蚊虫的叮咬,远近蛙声此起彼伏,蹲在草棚中,熬过一个不眠之夜。直到天亮,方得以过河。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爷俩的心灵。极大激发谭成洛要做好生意多赚银子的决心和信心。此刻他对天立下誓言:"我谭成洛做生意如果发财,此生一定要在陶沟河上架桥!"

       千百年来陶沟河上一直没有桥,无数乡民来往于陶沟河,不是坐渡船就是趟水。两省村庄世代一衣带水,鸡犬相闻,却只能隔河相望。桥,成了两岸人民心中的期盼,也成为谭成洛人生最大的追求。

他父亲临终时,叮嘱伫立在床前的成洛,以后一旦有了钱,一定要在陶沟河上修桥。他默默地点点头……

      谭成洛人聪明、勤奋、能吃苦,做生意讲诚信善经营,生意兴隆,人到中年家有良田千倾,车马成行;岁至天命,他成为鲁南苏北远近闻名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

       他先后为先祖树碑,捐资建两处寺院。父辈的夙愿,百姓的期盼,他铭记在心。古稀之年他拿出毕生的积蓄,率领两个儿子兴建陶沟桥。请来工程设计师傅,100多名石匠民伕,从百里之外的沂蒙山上采来石块,工程紧锣密鼓开始了。谭成洛披星戴月坚守在工地上,工程过半谭成洛因积劳成疾不幸辞世。他的两个儿子谭椿、谭楷继父志承父业继续施工。谭姓族众感其为,一呼百应,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叩石雕凿,人抬车运,历经两年余石桥终于建成。

      一桥飞架两省,天堑变通途。村民欢欣鼓舞。官府视其工程浩大,个人捐巨额钱财,功绩卓著,将其事迹逐级呈报直至当朝皇上。

       皇上闻知其人其事,龙颜大悦。先后恩赐嘉封谭成洛为恩骑尉、监生和捐职千户总。(相当于现代地市级领导的薪资福利待遇)

谭成洛成了方圆百里的一代乡贤名绅,得到当地民众赞颂敬仰!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200多年匆匆而逝。陶沟桥已成为游览观光带中一大景观。抚摸写满沧桑岁月的石碑,漫步在青石桥上,眼前碧水潺潺,不禁浮想联翩。谭成洛已成为淮海谭氏族人中一代楷模,他的善举感动教育了后人。斯人已去,精神永存!

           后记:谭成洛卖盐用的那条扁担,被视为先祖勤劳吃苦发家致富的象征,从清代嘉庆年间一直悬放在谭氏庄园的堂楼神龛之下。逢重大祭日,全家老幼跪拜祭祀。1927年土匪放火焚烧庄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扁担也化为灰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嶧县民间故事—风水先生
苦竹河【湖南张家界】
摆渡
鄂州马桥的传说
邑乡桥韵
高少民 || 家乡掠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