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园往事(25):牛是农家宝(许广洲)

牛是农家宝。有土地的农户几乎家家都喂养牲口,以养牛为多。“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当时农民的理想生活。农耕社会牛是主要生产力。当时与牛直接相关的农具有牛槽,拌草杈子,牛笼头,牛铃,牵牛绳 ,牛索套,牛缰绳,牛撇绳,打牛鞭 ,拴牛用的牛橛子,铡草用的铡刀,淘草用的条编大蓝子等 ,相应的农具还有耕地用的犁,靶地用的耙,种麦时拉的耩子,打场用的碌碡,运庄稼用的牛车,运粪用的大驴篮,下地拉犁耙用的木拖车 ,盛铡好麦草的牛栏和拴牛用的牛屋等,与牛有关的劳作几乎充斥着农家的全部生活。              

    牵牛要牵牛鼻子。各家喂养的耕牛,到了小牛长到半岁以后,就要穿牛鼻子。这是驯服牠的必要手段。穿牛鼻子就是用铁椎将牛的两个鼻孔中间穿透,再用半圆铁环穿过,将环的两头掰弯成小环状,用细麻绳拴紧,系上长点的牛缰绳。人牵着牛缰绳,牛就会老实了,因为牵牛人用力一拉缰绳,牛鼻子就疼痛,自然就老实多了。

    当时大部分家庭一家喂养一头牛或一头驴,一头牛或一头驴往往拉不动一张犁,就出现了两家或三家合伙的现象,用两三头牲口合伙耕种,这在当时叫“搿犋”(ga阴平; ju,去声)。

当时谁家如果发现牛懒得动,不倒沫(不反刍消化胃中的食物),不愿吃草,就会找来一两把符苜秧等嫩草,再找来小男孩在上撒泡尿让牛吃了,说来也神奇,至多两三次,牛开始吃草了。

    牛的训化和在农耕中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主张牛耕始于西汉中叶的人主要根据我国古代著名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赵过始为牛耕”说。《汉书。食货志》载: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在陕、甘一带推广牛耕和“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进而各郡“遣令长、三老、力田及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这确实是我国史籍明载的第一次大规模推广牛耕技术,东汉的王景、任延继续在庐江郡、九真郡推广,因而《后汉书。五行志》开始有“牛疫”的记载。这表明西汉中叶以后的一段时间,由北到南,已广泛地推广牛耕。江苏徐州、山东滕县、陕西绥德出土的汉代牛耕画像石,更是生动而真实的记录。因此,林端诏在《光明日报》《史学》专刊第97号上著文主张:“西汉牛耕己与农民结成不解之缘并普遍使用是没有疑问的。”

    三国 魏 曹操 《军谯令》:“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 唐 陆龟蒙 《序》:“冬十月,耕牛为寒,筑宫纳而皁之。” 元 孛罗 《一枝花·辞官》套曲:“卖了青骢马,换耕牛度岁华。”

耕牛是农耕社会的重要生产力,是农家人的好朋友,老黄牛的吃苦耐劳、勤勤恳恳精神一直为人们称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洞庭作家】张卫国/农耕随想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徐名发:力尽筋疲卧残阳
【浠蕲事】“牛走后来我走先”
牛,我曾经眼巴巴看着它们流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