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园往事:看斗鹌鹑(作者:许广洲)

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家乡农村盛行斗鹌鹑。当时我只觉得鹌鹑温和可爱,对大人们养鹌鹑斗鹌鹑的如痴如狂状态不太理解,只是个似懂非懂的小小看客。斗鹌鹑是一个传统的游戏,一般是成年人居多。平时他们腰里总系只木头做底的布袋,布袋一般是深色的,如黑色。灰色的,布袋底部约10多公分见方,长度约半尺左右,袋口有个可缩紧的带子,松开可喂食或用手拿出鹌鹑进行把玩,拉紧了可以系在腰的一侧,行走方便。他们有时在把玩时,估计鹌鹑渴了,还会将鹌鹑嘴放到自己嘴里饮水。把玩鹌鹑的农民总是不时聚在一起,谈论着各自的喂养把玩经验,谈论着自己鹌鹑的嘴巴、爪子、眼睛、毛色的长得如何好看,有什么优势,还会约定某天某时在某地点几个人斗鹌鹑。鹌鹑是放在平整的柳编筐或簸箕里斗的,主人在筐边,手里把着鹌鹑,便于放进斗场或随时用手收回。人们利用雄鹌鹑好斗习性,两只雄鹌鹑相遇时往往斗得不可开交,边啄斗便发出“唧唧’的清脆叫声,引起主人和看者的不停的评论、喝彩或惋惜。一般斗鹌鹑是在还没有明显分出胜负时,主人就会拿开自己的鹌鹑,以保证鹌鹑在下次打斗时能保持敢于战斗的精神或暂停歇息一下。
据考证,斗鹌鹑源于唐玄宗时代,西凉入进献鹌鹑,能随金鼓节奏争斗,宫中多饲养鹌鹑取乐。斗鹌鹑原是民间游戏,后成为官宦富豪、纨绔子弟消闲取乐和赌博的活动。因秋末冬初斗鹌鹑,即称“冬兴”。斗时,先贴标头分筹码,然后捉对相斗,每斗一次称一圈,故又称“鹌鹑圈”。
家乡还有一说,民间斗鹌鹑发源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流行于全国各地,每年初冬举行。已被录入枣庄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旧时,过了春节之后,农民闲暇时会以斗鹌鹑作为消遣。人们养鹌鹑,以养雄鹌鹑为主,目的是为斗架,通常只有捕鹌鹑的人家才养雌鹌鹑,目的为了捕捉、引诱野鹌鹑。

雄性鹌鹑也分三六九等,不是所有的鹌鹑都可以用来“斗”的。其中以黑嘴白胡须的最为珍贵,有“牛不换”的称谓。其次,是黑嘴红胡须的。最后那些杂毛横生的只是把把而已。鹌鹑按年龄与身上的羽毛,可以区分为四种:处子、早秋、探花、白堂。四种之中,又只有白堂会斗。春节过后的雄鹌鹑,羽毛最为丰满。因此,在斗鹌鹑的场合中,所看到的只只都是白堂。
人们把鹌鹑特别讲究。家养的是绝对不能把的,因为它已经失去了它的原始的野性。雌性鹌鹑是绝对没有人把的,因为它不善斗。把鹌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和别的鹌鹑斗——这与斗蟋蟀、斗鸡的目的一样。刚刚抓来的鹌鹑是不能立刻和别的鹌鹑斗的,需要主人耐心地调理。这个调理的过程就是“把”的过程。等到鹌鹑被主人把玩熟以后,即便将鹌鹑放于手背它也不会飞去,这时才能考虑和别的鹌鹑一争高低。
把鹌鹑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首先得为鹌鹑建造一个“宿舍”。别看这小小的鸟笼,特别地讲究。最好用细藤条编一个没有上盖的笼子,里面衬以柔软的布料。外面刷上桐油。那桐油要刷得细腻,干后,在阳光的照耀下,光亮可鉴。上盖部位接一深色的布桶,长半尺许,顶部穿一细绳扎紧。将鹌鹑放于其中,先把它善飞的习性约束下来。这鹌鹑笼一般不挂在墙边树下,而是悬在主人的腰带上。有特爱鹌鹑的主,甚至都悬四五个鹌鹑笼于臀后。当时秋冬季的农村,见老头的屁股后面鼓鼓囊囊的掖着什么,那就是鹌鹑笼。冬季农闲季节,爱好把鹌鹑的人蹲在墙跟门旁,时不时地将鹌鹑从笼子里掏出,握在手里。别看这“握法”也有一些套路。鹌鹑头必须卡在拇指和食指中,两条腿从无名指和小指中露出,短短的尾巴卡在小指后。这样,鹌鹑很舒服又不至于跑掉。另一只手的手心里放一些谷子,让鹌鹑叨食。估摸鹌鹑口渴了,用主人的唾液作为鹌鹑的饮料。每隔半小时喂食鹌鹑一次。这样,在主人的精心调理下,鹌鹑渐渐膘肥体壮,也渐渐地与主人熟悉起来。但是,鹌鹑千万不可过肥或过瘦,那样的话,没有战斗力。等到鹌鹑完全由主人控制以后,就开始考虑是不是和别人的鹌鹑斗一斗了。鹌鹑一旦体格强壮以后,它跃跃一试,浑身的毛都向外刺出,仿佛急于配偶的形状。这时,主人携自己的爱物四处寻觅对手。斗鹌鹑时,将一对鹌鹑放在簸箕中,用一草棒挑逗它们,等到它们发怒后,便撕咬起来。一般,鹌鹑只斗三五个回合就罢。失败的一方好象项羽似的再无脸见江东父老,展翅而去;主人半年的心血就在这一瞬间化为泡影。有句俗语是“咬败的鹌鹑斗败的鸡”,也就是说,鹌鹑被咬败后,即使不飞走,留着也没有意思了,因为它再也不敢和别的鹌鹑斗了。所以,主人在斗鹌鹑时,特别认真观察,发现自己的鹌鹑有失败的倾向,就赶紧将它们分开,留部分勇气在鹌鹑身上,以利再战,万不可看到鱼死网破的局面出现。所以,很多把鹌鹑的人痴迷就在这一瞬之间。
斗鹌鹑在家乡又叫咬鹌鹑。这些鹌鹑多半是他们在深夜里捉来的野鹌鹑,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后,便可以参加决斗。鹌鹑体硕笨拙,生性好斗。那时候,民间斗鹌鹑成风。一到冬天,大街上、澡堂里、小吃摊前,到处是腰里别着鹌鹑笼子的人,鹌鹑养得肥乎乎的。斗鹌鹑通常在早晨进行,为此要把鹌鹑饿一夜,把它们饿着了,自然会为争食拼命。斗鹌鹑的场地一般是在一个长方形的柳编大簸箕中,内放上少许谷米,裁判先用双手遮住两只鹌鹑,不让它们看见对方,见饿极了的鹌鹑慌慌张张地要啄地上的米了,迅速将拦在两只鹌鹑间的手掌抽回。两只鹌鹑一抬头,发现有争食的,便张着大嘴过去,啄头、蹬肚子、翅打、咬身子、锁脖子,斗个不可开交。

捕捉野鹌鹑是很辛苦的事。每年在暮春或晚秋,鹌鹑一般出现在秋冬季的草丛灌木之中、麦田里,而摘过棉花的棉棵里最多。到了夜晚,捉鹌鹑的人将一张网罩在棉棵的上面,用母鹌鹑做诱饵。母鹌鹑发出叫声,雄性鹌鹑就被引诱过来。这颇合“孙子兵法”里的“美人计”。春天百兽发情,鸟儿也一样。为了诱铺雄鸟,便用雌鸟做“媒子”。雌鸟的叫声像“追追”,所以就叫春天的媒子为"追追”。秋季用雄鸟做“媒子”,雄鸟叫起来像“咯咯咤”,所以叫秋季用的媒子为“咯咯咤”,不管是”追追“也好,“咯咯咤”也好,都必须“闷“过才可以用。所谓”闷“,就是在要用媒子的头天晚上,把放媒子的笼子用布套罩严实,使媒子发闷。捕捉鹌鹑的时间一般选在黎明前半小时,高手会吹鹌鹑哨子,哨子一响,媒子叫的更厉害。被闷了许久的鸟儿,一旦被揭开了幂布,置身于凉爽的晨风吹拂之中,顿感神清气爽,畅快无比,再加上哨子所模仿的叫声吸引,不禁得意忘形地鸣叫起来:“追追,追追!”一鸟鸣叫,众鸟相和。一时之间围场内“追追”之声大作。在这空旷寂静的田野上,声传很远。不一会,只听“咯咯咤!”“咯咯咤!”的欢快叫声,伴随着“噗噗”的飞行破空之声,从四外各处此起彼落地响起。那些早就憋着劲等待成就好事的雄鸟们被诱中计,来自投罗网了。哪想到寻找温柔乡的美梦变成了终生陷阱!

记得当年我的族伯父许维藩先生曾写过一首《滑溜鬼小唱》,讽刺农村不误正业的懒汉痴迷于斗鹌鹑而贻误农时的现象。诗中写到:
“听我唱,人之初,为人都是天生物。有四体,和耳目,各人都要走正路。
今有此,滑溜徒,一年四季瞎鬼出。到春天,东风刮,农民都种黍稷谷。
这懒鬼,滑溜溜,一觉睡到太阳出。夹着眼,呼噜噜,伸腿还说未睡足。
……
到秋天,草木枯,黄蒿插窑鹌鹑捕。引些人,跟成嘟,爬在地上像死猪。
提义笼,带小壶,嘴吹哨子鹌鹑呼。把鹌鹑,如奉祖,白天黑夜下功夫。
到十月,二十五,官湖会上去赶圩。撒下去,住下屋,庄马窦戴咬鹌鹑。
谁知道,扁毛物,输了一嘴把圈出。腾双翅,飞出屋,叫声老侄白饶谷。”
上世纪50年代后期,把玩,斗鹌鹑的现象在我的家乡早已消失了,但是这种历史传统的农村农民消闲娱乐方式却还在家乡周围地区顽强地延续着。2013年苏鲁豫皖斗鹌鹑邀请赛在安徽萧县成功举办,吸引了不少人前去观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道宾:童年趣事-抓鹌鹑
斗鹌鹑
[原创]把鹌鹑
《猎人岁月》续8
散文 | 李猛:一只鹌鹑
乡村游戏——斗鹌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