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园往事:摔泥碗(作者:许广洲)

乡村的夏天仿佛天上降至人间的巨幅织锦,绿树葱茏,炊烟缭绕,渠水静谧,禾苗繁茂,别有韵致。能为这幅天然织锦添彩,而使其灵动起来的就是村里的一群孩子。上树掏鸟,下河捞虾。偶尔趁哪家大人不注意,摘杏,摸瓜、掰玉米……不是嘴馋,就是淘气。但那时也有比较文明的游戏,就是摔泥碗。
夏天,村里树荫下或者农家的大门下,经常会有几位小伙伴围着一块平整的石板玩摔泥碗的游戏。这种游戏以两个人最佳。两个小伙伴按照“剪刀石头布”的方式决出摔泥碗的先后顺序。你看, 首先出场的则昂首挺胸、神气十足,首先用嘴对着手中的泥碗口吹口“仙气”,并且念念有词:“东庄上,西庄上,都来听我的泥碗响;我的泥碗要不响,都来呼我的光脊梁”。念完“咒语”,双腿由直立蹲成马步,用手使劲将泥碗口摔向平地,强大的气流将泥碗“底”冲击成一个不规则的大洞,并且随之发出“啪”的响声。大家一拥而上,验证“洞口”的大小,另一个人赶紧揪一小块自己备用补洞的泥团将破损的“碗底”补上。然后依次类推。摔泥碗时一定要稳、准、狠,平,只有这样,摔的泥碗的洞口才大,才能赢得更多的泥巴。否则,摔出的泥碗不但响声小,而且冲击的洞口小,甚至成为一堆烂泥。经过几轮“激战”,其中一个人的泥碗越来越大,另一个人不但将自己备用补洞的泥巴输掉,而且泥碗也越来越小,最后只好乖乖认输,重新挖泥巴,力求再战。
和泥。摔泥碗首先选择好合适的泥料。当时我们是在汪塘或渠边去挖一块淤泥,这是一种特殊的土块,红褐色,粘性大,结构紧密,大概是在水的源头冲下来的红土泥浆经多年沉淀而成。这种泥挖出来后,加入少量的水经多次摔打而成,一定要摔得柔软,手能够随意捏动才行。
制作泥碗。双方各取数量相当的泥料,分别将备用泥料捏成泥碗,关键在泥碗的边缘和底。碗沿一定要均匀厚实,碗底略薄要均匀平实,摔碗的时候声脆,碗底的洞大。洞大就能得到对方更多的补偿,赢就有机会了。
摔泥碗要选一块石板,或一块有平面的石头上,我们多选择在场上的碌碡上摔。摔泥碗。做好后先由一方来摔,用力使泥碗同时落地,靠碗内空气的负压将碗底炸开个洞,破洞的大小往往取决于泥料、制作、摔法等诸多因素。摔破后对方则要用自己的泥来修补碗上的破洞,这时双方泥的多少便产生了差距。两人你来我往互相摔碗,补洞,最终以得泥多者为胜,战利品就是多得的泥巴,但精神上的胜利和满足是无法用泥巴多少来衡量的。
玩摔泥碗的游戏,有很多取胜的小窍门。摔泥碗时既要用力摔,又要使用巧劲;和泥巴时要做到软硬适宜,过软或过硬的泥巴,制作泥碗费劲不说,制作的泥碗缺少“爆炸”力;制作泥碗更有讲究,碗底要薄而均匀,还要保证不漏风。制作泥碗的时候,我常常在碗底撒上适量的水,然后用大拇指轻轻地抹平。有时,为了省事干脆向泥碗底部吐上一口唾液代替水。如此制作出来的泥碗,碗底薄而平,不漏风,“爆炸”力相当强,一般准会赢。
摔泥碗,最快乐的时候是自己的泥碗“炸”飞了天。泥碗制作的恰到好处,摔泥碗用力又恰到好处,极有可能会摔出个“炸”飞天。一次,我和堂哥一起玩摔泥碗,玩到正高兴地时候,我忽然摔出了一个“炸”飞天。好端端的一个泥碗,炸的无形无踪,我高兴的说:“我赢了!”聪明的堂哥却说他赢了。我与之理论,堂弟哥出一语让我无语,“你赢了?你拿泥碗来我给你补!”泥碗“炸”飞了天,连一小块泥巴都很难找,自然无法补了。
“摔泥碗”的门道也很多,制胜的秘籍来自多次实战,终成高手后就能得心应手。高手出手,泥碗摔在青石板上,“啪”的一声脆响,应声看去,碗沿敦敦实实地扣在青石上,好像平地围了个泥圈。对手一伸舌头,不情愿地从自己的泥团子抠下一块堵在泥圈上。“不行,堵得少,还得堵!”于是在震耳欲聋的叫嚷助威声中,一个泥团越来越大,另一个像泄了气的皮球越来越小。
有的孩子事先准备好一小团泥,捏成个圆饼,等对方摔完,视窟窿的大小伺机行动。洞小好办,堵上就是。若洞大,就迅速把圆饼再捏扁些,没等大伙看清,他就迅速把饼拍在洞上,难判补得多少。所以说,用泥团补和用泥饼补差别可就大了。比到最后定力差的孩子,脸上汗一道,泥一条。终于架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小脸花瓜似的跑回家去,少不得还要挨大人的一顿呵斥,但是这都不会影响他日摔泥碗的兴趣。
后来有一首欢快的“摔泥碗”儿歌,道出了小时候摔泥碗的快乐。
青石上,大树下,一群娃娃摔泥巴。
池边捧来水,沟旁把土抓。
揉啊揉,搓啊搓,软软绵绵黄泥巴。
青石上,大树下,一群娃娃摔泥巴。
中间一个窝,四周把墙搭。
按呀按,捏呀捏,圆圆正正黄泥巴。
小泥碗,手中拿,用力一摔惊雷炸。
四周成了饼,中间开了花。
揪呀揪,补呀补,摔泥娃娃笑哈哈!
可别小看这些泥土,它在孩提时代的我们心中可是占有非凡的重量。为了得到对方更多的泥土,我们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让洞口能够破得更大一些,比如,把泥碗的边做得厚一点,底部捏薄一点,以便甩下去之后能够让盘底飞得无影无踪;或是把盘子做到大小刚合适的形状,以便能使出的最大力气;抑或是等其他小伙伴们往盘子里哈气的时候,趁其不备,把破洞挖大一点。在为对方填补破洞时,口中也要念念有词:“东胡同,西胡同,都来给我补补丁。”小伙伴们也是斤斤计较,把补破洞的泥捏得薄之又薄,比一比,发现盖不住对方的破洞,拿回来把自己认为厚的地方再捏薄一点。就这样,泥巴在我们中间转来转去,不管最后谁多谁少,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 
整个游戏,精彩迭出,既有欢歌笑语,又有争执。有时由于我们躲闪不及,我们的脸上沾满了摔飞的星星点点的小泥巴,成了名符其实的“麻子脸”,我们用手指着对方的脸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流了出来;有时双手、甚至衣服上都是泥。玩着玩着,有的流下了鼻涕,干脆抬起胳膊就那么一抹,引来一阵阵快乐的笑声;有时玩到尽兴处,忘记了上学,被老师罚站或罚打扫卫生;有时玩着玩着忘记了吃饭,父母打听着寻见我们,在骂声中我们
躲得远远的,然后狼狈逃回家。
小时候,农村的孩子没有什么新奇的玩具,拿着永远不会稀缺的泥巴,玩出各种花样,且乐此不疲,摔泥碗成为当时颇为流行的游戏。那些泥巴曾经给几代人的童年留下过无穷的乐趣。一个炸响,一声惊呼,一阵开心,这也是乐在其中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摔瓦屋
重霄堂紫砂泥料制作初探
衣服破洞了别扔,教你7种补洞妙招,赶紧试试吧!
破洞的衣服别扔,教你万能的补洞方法,一看就会
衣服破洞了千万别扔!教你7种补洞美观针迹手法,赶紧学起来吧
摔瓦屋——儿时游戏之九|图文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