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俗博览:邳州人如何过清明节(作者 王如坤)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节日之一,按阳历讲,它在每年的4月5日左右。宋陈元青《岁时广记》引《三统历》云:“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它象征着万木凋零的寒冬已过去,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柳绿桃红,生机勃勃的春天来到了。
清明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较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禁火的“寒食节”,其实寒食节和清明节是二个节日,“寒食”又称“冷节”,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民间一般混为一谈,且把它们合为一个节日。
另一种说法:这个节日源于清明风,春分后十五日,清明风至,此时,万物生长,清洁而明净,称之为清明。
清明,在我国节日岁时中,是含有双层意思的一天,一是指节气,二是指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播种的大好季节。
邳州人们过清明节,普通的活动习俗是扫墓上坟、插柳和郊游。
 清明扫墓   清明扫墓,是追祭先人,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是源于古人有“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梦梁录》载:古代清明这天“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藉表对先人的敬意和孝思。唐代已成为法定的上坟之日,《旧唐书》记载:“寒食上墓,礼往无文,近代相沿,寖以成俗,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为五礼,永为常式”,后沿习至今。为什么扫墓添新坟?这是因为一些狐兔多在坟堆扒穴打洞过冬,春天它们大多已出穴了;春天来临,这些洞穴,在雨季会塌陷破坏坟茔,后人为此,常去坟堆察看,如有穴洞,便取土复盖,并除去枯草,举行祭祀仪式,以表对死者怀念,从此便成为扫墓上坟习俗。为什么非要在清明这日去扫墓上坟添新土呢?民间认为春分后十五天是清明,清明这天是“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总称“三冥节”,故尔正是扫墓上坟添新土祭祖的日子,便在这天给坟堆添新土,摆祭品,烧纸钱,举行祭礼仪式。唐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扫祭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和杜牧诗句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清明节祭祖扫墓的真实写照。
邳州人们在这天不仅合族祭扫祖坟,而且还举行大型的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到墓地、到陵园、到纪念馆缅怀故人,缅怀烈士,献上花圈,举行祭扫仪式;让后人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后人要发扬革命传统,宏扬民族精神。
合族上坟添土祭祀祖坟,是邳州盛行不衰的习俗,俗称“上坟”、“添坟”或“扫墓”。一般在清明前3天进行,到清明这天夜止。过了这日,不再举行。上坟族中长辈带着几个平辈、晚辈者进行,带着锨,带着纸钱、祭品和鞭炮。上坟即先向坟堆上复新土,是为死者修整房屋;接着在草丛地处挖一个上大下小锥形多棱的“坟头”,安放在坟堆顶上,埋葬一人安一个,埋葬二人的安二个,以此类推。整个林地坟堆都添好土安好坟头后,可以烧纸钱,放鞭炮,举行奠祭仪式。清明节不添坟,或坟堆上不见添新土,就认为此坟为孤坟,没有后人了,这种偏见更促使人们在清明节前把坟添好,以防路人咒骂。也有好心的人见路旁无人添土的孤坟,挖两锨土放上,俗说:修桥补路添孤坟是三大美德。
 清明插柳  清明插柳的风俗,在邳州也盛行。插柳习俗也有多种说法:一是为了纪念“教民稼墙”的农事祖师神农的。一种是因清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清明又是第一个鬼节,且又在一年四季的春天,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讨索,而以插柳来驱邪避邪,认为柳是“鬼木”。这原来是受佛教影响,观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为此人们自然用插柳和栽柳来避邪了。《齐民要术》中云:“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邳州有句俗话说:“清明不插柳,死了变成大黄狗。”插柳时,要轻轻往墙上拍二下,边拍打边说:“一年一个清明节,柳枝单打青皮蝎,白天不准门前过,夜里不准把人蜇”。这也是邳州人们在清明节折柳枝插入门旁避邪驱虫的主要原因吧。
总之,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枝插土就活,插在哪,活到哪,人们借以这强大的生命力作为驱邪的护身符,祈藉以自慰,祈望以人财如愿兴旺。
 折柳赠别  折柳赠别是邳州人的习俗,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汉代《三辅黄图·桥》有记述:“灞桥在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长安灞桥两岸当时是千里柳堤,离别人便顺手折柳赠别亲人,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别,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情意。因“柳”与“留”谐音,以示挽留之意;柳又是春天的标志,给人们欣欣向荣之意,“折柳赠别”蕴含“春常在”的祝愿。但是邳州人“折柳寄情”的含义是驱邪祈祷,邳州人们言:“清明不栽柳,来生变黄狗”、“清明不栽柳,红颜变皓首”,柳可消灾,“柳”与“留”谐音,有惜“春”惜“命”之意。因此这天,青年、孩子用柳枝编成圈帽戴在头上,以作祛灾。
 清明踏青   清明时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春风春色,春山春水,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春天景象,也正是人们郊游的大好时光。清明踏青是邳州沿习已久的风俗。这天,人们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村外、野外踏青形式,如放风筝、爬山、野炊、散步等。这样可以在村外、野外呼吸呼吸春天好空气,编柳帽或在田野中追逐游戏,也有的编柳圈带在狗脖子上,带到野外与狗追逐或让狗追兔,达到人兽同乐,大汗淋淋,乐趣无穷。据说:“清明踏了青,不患脚疼病。”也有的在清明这天折柳枝拧响哨,大的小的,粗的细的,声响的声低的,声粗的,声细的,在一起比赛吹哨,看谁吹得歌好,看谁吹得曲多,哨声与乐声在村内外荡漾,是美妙的、动听的。据说,吹柳哨可助消化,可泄内火,真是双全齐美,乐而为之。邳北也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故尔清明节,姑娘媳妇三五成群去野外踏青挖野菜,一边踏青,一边娱乐,一边采野菜,是美不胜收。这也反映了母系社会春野交媾的遗风,并与生育繁衍戚戚相关。
清明时节正是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蠢蠢摇动之际。在周朝时,夏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为“祓除”日,人们结队在洛水中沐浴以求祛病消灾,时称兰汤沐浴。这个源头实际是先民的生殖崇拜活动,活动中男女手执兰草,香薰草到水边相谈、相欢、相浴,通过水浴洗去冬日尘垢,以盼触水感孕,邳州至今还流传说:“女人是水做的”、“女人多杨花水性”即是过去近水祝殖信仰的遗风反映,过去的“春社”活动,就是原始社会性禁忌制度的性开放的节日,为妇女生育创造条件。邳州青年男女借踏青寻友、谈恋爱的习俗又给这种遗风增添了新的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俗┃清明节,在潍坊有哪些习俗?
清明节
清明:祭祖踏青放断鹞
清明扫墓习俗与注意事项_
盛泽旧俗·清明节
清明节扫墓及其宜忌事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