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初旅:转学第一天(作者 周建义)

九岁那年,随父亲的工作调动,我们家也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还好,只一天,新家就安排停当。
翌日,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早早的吃了早饭,我们兄妹随父亲来到公社中心小学校,父亲把我们的转学手续交给校领导简单交待几句后,便匆匆下队去了。
中心小学位于公社东北一条小河西岸,校门口有一条跨河向东的乡间公路,跨河是一座集蓄水、发电和交通的公路桥。发电站只有一台水轮皮带发电机,发电量仅够公社机关单位简单照明,而且一年不发半年电,小小电灯泡比马灯亮不多少,所以,晚上偶有大型活动,都会挂起煤油气灯。
气灯的灯泡是一只石碤棉线结成的网袋,长约十五公分不到,一次性使用。点灯人给气灯装满煤油后,把石碤网袋系在灯头上,之后,将喷油开关稍稍开点,使煤油浸透石碤网袋,点燃网袋,烧到一定的时候,网袋会慢慢收缩,然后逐渐加大喷油,网袋从白烧黑,从黑烧白,最后收缩如小鸡蛋般大小,蚕茧般雪白的灯泡。点气灯控制喷油最关键,开始时要让网袋充分湿透煤油,而又不能让煤油滴出来;网袋烧黑后开始喷油,喷油量从小到大,太小灯泡会烧成长的,太大会把灯泡吹破。烧点的好,又省油又亮,十间屋的会堂两盞气灯即可白亮如昼!灯泡烧好后,挂起来之前要打足气,一般打一次气可以维持三四十分钟,当气灯的呲呲声逐渐变弱,灯光逐渐变暗的时候,需及时充气一灯油大约可以点2个小时左右,这在没有电的年代,那可是农村基层最主要的集体照明工具啊!当然,这些都是后来慢慢知道的。
中心小学校是利用一座古老的寺庙建成的。传说很久以前,东面河发大水,洪水滚滚,波浪涛涛,顺流漂下来一尊铁佛和一尊铜佛,那铁佛在此地转了三圈,便停靠在岸边不肯离去,而那尊铜佛却乘水继续向下游漂去。之后,人们在这铁佛停下的地方筹款建了这座寺庙,此地也因此而得名且名闻甚远。寺庙烟火最盛的时候,和尚上百人,房屋上百间,土地上百顷。后因战乱,寺庙逐渐落败,至解放前夕,寺庙只有三两个老和尚看守。解放后,大部分房产土地都土改给了穷苦的老百姓,铁佛像也被五八年炼了铁,唯这片膳房改建了小学一个大殿是我们转去学校的前两年才拆完,连同原来夷为平地的整个寺庙成为学校操场和生产队的打麦场,只有学校教室的青砖黛瓦和操场偶尔裸露的琉璃瓦,会时常向人们诉说着它的过去和苦难!据说,文革前果然有一铜佛寺地方委人前来续亲,当地大队干部也因接待来人而在文革中又添罪状,这是后话。
小学生转学接收手续和过程都很简单一个领导模样的老师拿着父亲交给他的转学介绍信,分别问了一下我们的姓名,并逐个打量了一眼后,就把我们带到各个要去的班级主任办公桌前,就算分好了班。
一个小学一下转入五个新生还是比较稀罕的,为此也引来了好多小朋友的围观,办公室外的玻璃窗上挤满了小脑袋,他們一边贴着玻璃睁大眼睛的看着,一边指指点点的议论着,偶有老师出来,他們迅速做鸟兽散。在班主任向我问话提要求的时候,窗外隐约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声音:这个大眼我见过。因之前我家驻地一帮弹棉花的大姐姐都曾唤我大眼,所以,我不由自主的怔了一下,待老师问话结束,我转身去寻,窗前已空空如也,透过窗户玻璃,我似乎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
中心小学校是完小,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上课前,班主任老师把我带到所在班四(1)班,座位安排在第一排。我们教室前后两门,前面无窗,后墙有两个窗口,窗无框无扇,只有五根不太直的鸽子蛋般粗细的槐柳木立棍。冬天保暖封闭用的白塑料布已高高卷起系在上方,以备防夏秋季雨水溞入教室。课桌是土坯砌的,前四排六十公分高,后面略高,凳子都是学生自带,因没有准备,老师让班长给我找了旷课同学的一只木爬凳,以保证我第一天的学习。
新学校的第一天上课,感觉每节课都那么慢长而课间休息又是那边么短暂。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课就像云里雾里一样,昏昏欲睡,一但下课铃敲响,就精神抖擞,不待老师迈出教室我便迫不及待的向外面冲去。
我们四(1)班和三(2)班教室紧挨着,我们班前门和他們的后门靠的很近,下课时冲出来的两班同学时常发生碰撞,虽然是我们高他們一年级,但我们前门出来的都是小同学,他們后门出来的都是大同学,所以,碰撞吃亏的往往是我们班的同学好在大部分同学都急着上厕所,碰撞了也很少发生争执。但也有例外。第二节下课我刚出教室就和三年级一个戴二道扛的同学撞个满怀,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就被那同学抓住胳膊推着厉声训了起来:没长眼!瞎撞什么!看他凶神恶煞的样子,我怯生生的回了他一句:我又不是有意撞你的。但他仍然不依不饶,本来胆小的我看他个子比我高,又是个学生干部,心里真有点害怕。好在我们班长及时赶到,把我拉到身后瞪了他一眼:算了算了,又没碰怎么样!看着高他半头又粗又壮的班长,他不情愿地了声,便讪讪的离去。虽然争执时间很短,但还是引来了一些同学的围观。事情平息后,同学们都各自上厕所的上厕所,玩游戏的玩游戏,逐渐散开去了。
从厕所回来,我正准备进教室,三(1)班教室前门口传来两个女生的对话,“杏儿,愣什么呢,进去啦——”“好的,就进去。”我寻声转头看去,一个高高扎着两个牛角小辫,穿着粉红夹袄,淡绿长裤的小女孩一边转头看着我,一边蹦蹦跳跳地走向教室。“是她,她叫杏儿!”我懵怔在教室门口,从她眯眯细眼里和天真笑脸上,我看出,她那是对我刚才与人发生争执的安慰!
为这,转学来到新学校第一天的经历,给我童年的心灵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文浩:心中有盏明亮的灯
难忘教室煤油香
文化书架消失的风景(之三)
陈志民:迁民新学校(八)
灯 课
缑氏往事(二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