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莓的谢幕:5年演义巨人之死 “自信”致盲
2013-11-21 17:44:38 来源: 网易财经综合有0人参与
分享到
5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在科技领域尤其如此,就如同谁能想到,2008年还不可一世的智能手机王者黑莓(BlackBerry),会在2013年初秋时分就已濒临冻死。
据英大金融报道,5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在科技领域尤其如此,就如同谁能想到,2008年还不可一世的智能手机王者黑莓(BlackBerry),会在2013年初秋时分就已濒临冻死。
对于黑莓的股东们而言,不会再有比现在更糟糕的感觉了:从加拿大保险巨头费尔法克斯金融控股公司到大名鼎鼎的SAP(思爱普),从远在中国的联想集团到此后传出接手新闻的Facebook(脸谱),在过去的两个月中,黑莓竭尽全力与这些“财主”染上绯闻,它所期望的,不过是让卖身契上的数字更好看一点——哪怕多出1亿美元也好。
这家来自于加拿大的手机供应商从来没有遭遇过这样的窘境,要知道在5年前,黑莓的市值一度高达820亿美元,相对于现今47亿美元的出售价,那真是个天文数字。
过去五年中,黑莓在北美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从巅峰时的二分之一强锐减至3%,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土崩瓦解。走投无路之下,今年8月,黑莓公司进行了一次全方位战略型复核,最终决定将公司挂牌出售。然而雪上加霜的是,9月黑莓又不合时宜地发布财务预警,计入了近10亿美元库存减记,并宣布裁员4500人。
事已至此,曾经的王者黑莓,显然已再无回天之力。
盲目自信 盛极而衰
黑莓手机隶属于行动研究公司(Research In Motion,简称RIM),1999年,这家公司推出了一种使用标准英文键盘的手持邮件收发设备,因其为黑色、且键盘设计类似草莓上的一粒粒小种子,因此命名为“黑莓”,并由此开创了手机全键盘设计的时代。此后,诺基亚等厂商纷纷推出模仿之作,但黑莓手机独有的邮件处理功能,使它迅速成为商务人士的最爱。在北美市场,黑莓的重量级粉丝不计其数,从美国总统奥巴马到“脱口秀女王”奥普拉都将其视为“心爱物件”。
由于具备特殊的加密技术,美国国会山给所有工作人员配发黑莓、警察和消防部门开始大宗采购,这也让RIM坚定了抱定政府和企业用户的决心。“BlackBerry智能手机绝不会增加MP3和照相功能,因为公司的主要客户是美国政府和企业。”——在巅峰时期,每一位黑莓的高管都会不厌其烦地向你灌输这一观点。
拐点出现在2007年,当黑莓以接近700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oronto Stock Exchange)最有价值的公司时,并没有意识到苹果教父乔布斯在这一年推出的iPhone会有什么威胁。彼时的黑莓公司,正享受着其澎湃的利润和销售额。拥有6000多万用户的黑莓信使(BBM)即时通讯技术几乎无处不在,来自政府与军队的大宗采购让黑莓管理层变得不思进取。
“他们只看到了利润、用户数量和销售额的上升”,一位北美电信行业资深分析师这样评价黑莓的失策:“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的业务最终将会遭受到能够更多地提供应用程序的iPhone手机、安卓系统(Android)和其它设备的打压。”
当时,尽管黑莓曾是加拿大市值最大企业,市值在2008年6月仍能达830亿美元,但节节败退的事实却并没有让高层开始有所警觉,本着“我是老大我怕谁”的心态继续高调大打高端个性牌的黑莓,彻底被市场抛弃了。
2013年9月21日,黑莓预发布本年度第二财季财报,预期公司该季度营收仅为16亿美元,净亏损将达9.5亿到9.55亿美元之间,该季度智能手机设备的销量约为3700万部,预告还称,未来智能手机产品线将由6个产品缩减到4个,重心将是以企业和专业用户为主,包括2款高端产品和2款入门级产品。与此同时,黑莓方面表示,8月底现金储备减少至26亿美元,这意味着每3个月黑莓现金储备减少5亿美元,如果亏损继续保持这一趋势,2014年11月黑莓现金储备将消耗殆尽。
盛极而衰,黑莓用五年时间,演绎了一幕巨人之死。
封闭市场 深陷泥淖
其实1年多前,预测到前景不妙的RIM已开始为破釜沉舟做准备,2012年6月,RIM邀请高盛、野村证券和Canaccord Genuity等投资机构,对集团资产进行过一次战略评估。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投资银行对黑莓的服务和专利分别开出27.5亿美元和20-30亿美元的价码,而一直被公众关注的黑莓手机,却被一致给出了低价。野村证券分析师甚至认为:“长期以来手机部门的亏损,很有可能将整体价值拉低20亿美元。”
确实,借着黑莓手机,RIM曾在智能手机市场狠狠收获了一把,但是RIM不但没有跟上移动设备发展潮流,适时为产品开发新的功能,反而开始因此固步自封,而这正是其黑莓手机盈利价值丧失的原因。
在移动互联时代,无论是苹果还是谷歌,都是依靠丰富的应用市场而保持活力的。但RIM所强调的强大的安全性和封闭性,却成为导致其衰落的重要原因——封闭给应用开发商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从而导致RIM在应用软件开发领域缺乏吸引力。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一些RIM的软件开发商们已经逐渐停止为该公司提供程序开发的支持。黑莓曾经的应用合作伙伴Seesmic公司称,RIM开发应用程序过程复杂,“几乎完全是以我为主,却不考虑终端用户的需求”,最终将合作伙伴纷纷“逼走”。
合作伙伴的背离,对RIM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开发商支持减少,就意味着用户可选择的下载少,交互和互动少,人气自然就低,用户资源就随之减少,市场份额就会下降,恶性循环就开始了。”分析人士如是说。
而大行其道的安卓系统与苹果OS系统,已经在2013年联手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自由生态系统的建立,更是将智能手机行业的生存法则完全颠覆,夹缝中的黑莓,前进之路几乎完全受阻。
封闭给黑莓影的响除了市场被蚕食,还有难看的股价。自2008年6月以来,RIM股东几乎损失了700亿美元,82%的市值缩水也是近三年来市值在100亿美元以上通信设备制造商中的最大跌幅。而在这期间,苹果市值大涨74%,一举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当然,RIM也试图改变。2013年10 月 28 日,一封“等待的日子宣告结束”的邮件被发送到很多人的邮箱,曾经不授权给第三方的系统黑莓信使,正式面向所有安卓系统与苹果OS用户开放注册。但这些努力为时已晚,累积多年的内忧外患,让黑莓的粉丝根本不敢奢求企业的光明未来。
投资不力 拖垮巨人
黑莓的陨落令人扼腕,但在今日商界,这却算不上什么新鲜事。
相较于诺基亚下嫁微软、摩托罗拉被Google收为玩具、北电网络破产、索尼爱立信“离婚”,黑莓卖身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似乎这就是一个“巨人当死”的年代。试想一下,假如诺基亚不永久性地将“摔不坏”作为标签,柯达不固守自己胶片份额,黑莓在自傲安全性的同时腾出点余光看看市场、了解一下消费者的新需求,它们的结局还会是这般的晚景凄凉么?
答案是否定的。疲于创新、恐惧创新的标签被无一例外地被贴在这些巨头的身上。对于黑莓,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其投资乏力。根据财报,2009年前,黑莓的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额均处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但从2011年第一季度达到最高之后,两项指标均开始回落,并在2012年达到近3年的最低值,且在2012年后,被视作企业成长创新标志——长期投资,金额开始低于短期投资,差距也在不断加大。
对外收购方向也可窥一斑。如果搜索RIM和黑莓涉及的投资,会发现2010年后,RIM收购其他产品的消息寥寥无几,2010年前的收购,也多是为提高黑莓手机本身的性能,如2009年收购的WebKit浏览器。当然,黑莓的收购也包括耗资7.7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北电网络的部分专利,但从其后推出的产品来看,收购并未发挥过大的创新功能。
无论如何,黑莓的辉煌都注定将成为历史。创新乏力,已然成为最可怕的巨人杀手。对于失败的恐惧和市场新秀的漠视,让曾经的业界巨人们吃尽了苦头,大企业的创新方式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方式开始显露出其弊端,倘若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战略性创新方式,如黑莓这样的大企业,很容易陷入“尾大不掉”的困境。
来自华尔街最新的消息是,黑莓已经放弃了出售的打算,替而代之的是,通过向投资者出售可换股票据的方式,拟融资10亿美元。但是说实话,一家以独一无二的创新技术称霸市场企业,在丧失了技术优势与市场其合理之后,还有足够的价值么?
无论收购方如何评估、CEO怎样更换,只要缺乏强有力的技术和产品支撑,不管是被收购还是再融资放手一搏,对黑莓来说意义都不会太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黑莓封闭的错误
SureType黑莓7130终亮相
失落的黑莓
5大智能手机系统对比 手机系统哪个好?
智能手机迎接冬季圣诞大战 谁将笑到最后?-梧桐夜雨-搜狐博客
北美用户已达数百万 中国移动拟推“黑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