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硅谷待3年,抵过国内30年!一位工程师的自白

互联网创业圈|导读:因为向往科技胜地硅谷的阳光与空气,出社会五年后花光所有积蓄,跟老婆一起远渡重洋,到硅谷寻找突破的机会。没有出国念过书的台湾工程师陈昭颖在硅谷获得了宝贵的人生筹码。

不是硅谷比国内的人厉害,而是硅谷人充满了野心与梦想!

关于硅谷的种种,他说:“阳光太艳,空气太清新,阶级扁平,沟通直率,官大学问不大,只有责任大,让在台湾土生土长的我经历不少的震撼教育与文化洗礼。我必须要学着不相信权威,不顾情面,硬起来挑战身旁卡内基美隆、MIT、史丹佛,或是柏克莱等名门出身的同事,哪怕他是公司的总经理,这才发现人们看你的角度,其实只是你心中看自己角度的延伸。”

在硅谷,让他领悟一件事,为了成长,你必须砍掉重练,就算30岁才开始也不迟!

为了成长,我们必须砍掉重练

2014年十月初,我加入旧金山一间约70人的新创公司担任工程师。在加入公司后,一个月内总经理被董事会迅速换掉,接着技术性操作裁员20%左右,除此之外,这间公司运作一切正常,就跟一般的新创公司一样。在硅谷新创公司中,这些波折是见怪不怪的。

加入团队的第三天,前端部门带头的工程师把所有工程师都找来,在会议中宣布,他们要屏弃过去两年胼手胝足建立起来的程式码,并且花接下来六个月时间全部重做。“但是他们完全没有功能上的问题啊,百分之百可以用。难道不能把有缺点的那部分补强或换掉就好了吗?”有人说。

“不行,我们其实想了很久,之前贪图快速使用的某个架构,已经把产品未来的发展绑死,我们发现此刻花在『救火』的时间,比花在产品开发上的时间还要多,我们欠了太多的技术债,继续这样下去,这些技术负担会拖垮整个产品。”于是他们采用新的架构,做出简单的范例,两者相较之下,新的架构确实比旧的架构快上十倍,也比较稳定。“为了成长,我们必须要偿还这些技术债,砍掉重练。”前端技术的负责人操着纽西兰腔调,一派轻松的说着。

公司的首席技术长也在现场,但是他只是静静的听着,似乎早已知道这些技术的细节,也赞成团队的结论。

技术债

技术债的概念相当简单,在过去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取舍,例如直接借用某个开放原始码的原件,忽略掉很多当时次要的技术细节,采取某些架构上的捷径等,让当时的产品能够神速地完成,进入市场,快速成长。

但是,这些借用与被忽略的部分,在产品成长到某个阶段,当环境稍微改变之后,会在产品发展的道路上埋下地雷,如果踩上去,产品有可能当场爆掉,需要救火,也有可能完全瘫痪团队在技术上的突破,让团队因为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空转了好几天,甚至好几个礼拜。技术债跟一般的负债一样,会随着产品的发展呈现复利成长,你一天不还,它对你的影响力就会增强那么一点。

若想要将公司或产品推向国际级,就必须要认知且清除那些占了较重分量的技术债,很多时候,你可能要砍掉你所累积的努力,以另一个方式全部重来。

停滞的成长

个人或经济体的成长也是同样的道理,前一段时期你叱咤风云,投入的努力都是以倍数回收,只要轻松加把劲,经济体或是个人就可以往前走得更远。这时候你会有项羽那种恨天无把,恨地无环的情怀,给你一个支点,差点就可以举起地球了。

但是,现在你的努力明明是一样的,不断加油,却越来越没有效率,所有环节都像是被铁锈卡住了,动弹不得。于是你增加工时,每天从早上八点工作到晚上八点。你更努力,学士不够,又再读硕士,硕士不够,又读博士,博士不够,再拿了双博士,只希望在成长上有点突破,但是怎么施力都徒劳无功。

技术债的利息渐渐超越你的施力,环境已经改变,你当初抄的捷径和当初的能力,已经变为成长的负担。工时长,可是薪水与GDP的成长却逐渐停滞,跟母亲的碎碎念一样,经年使用后,现在不管她的力道有多大,都是左耳进、右耳出。

爱因斯坦说:“一直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却期待有不同结果的那种人,叫做疯子。”你需要用不一样的方式寻求突破。

结构性的重整

在软体工程上,偿还技术债的方式不外乎就是“破”与“立”,打破过去赖以为生的认知、假设、工作方式,甚至是程式码,以新的想法、作法、观念,以及新的架构重建。

如果你想盖摩天大楼,不管那三楼的透天厝住起来多么舒服,都不能把摩天大楼盖在透天厝的地基上面,你可以把珍贵的家具、摆设,或是盆栽留下来,但是骨干的部分必须全部重来。

你当然可以赌赌看,用透天厝地基去撑起摩天大楼,但是盖到六或七楼后,你会把所有力气放在不断地巩固地基,因此很难持续往上走。到了十五楼左右,你会发现这栋楼就是你成长的极限了,每向上盖一尺都无限困难,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巩固摇摇欲坠的架构上。

个人的技术债

承袭上一代的发展哲学,在台湾生长的年轻世代通常会有下列几项个人成长的技术债:

地域上的技术债

当达尔文航行到引发他思考物种起源的加拉巴哥群岛时,他看到岛上的物种演化至非常适合在当地的生态生存,但是只要这个岛的环境有点变化,这些物种很有可能会因为没有办法觅食而灭种。就以海鬣蜥与陆鬣蜥为例。陆鬣蜥可以吃掉并消化有刺的仙人掌,但是他没有办法与海鬣蜥一样,游到海里去觅食鱼类与海藻,尽管两种蜥蜴有着共同的祖先,而且都栖息于加拉巴哥群岛,却没有办法适应彼此的生活环境,如果互换环境,可能会让两种蜥蜴集体死亡。

在台湾成长的新世代有点像是这样,我们所累积和养成的一切,都是为了适应你在台湾的存活与竞争,但是一旦台湾周遭的环境有点改变,以科技产业为例,半导体、光电、PC组装产业开始外移或凋零,整个世代赖以为生的能力就会慢慢萎缩。

我们必须要走出去,让自己的基因在全球的大生态系中随着潮流演化,而不是死守过去的荣耀。

学经历上的技术债

台湾承袭了传统中国文化的思考模式,重学历而轻经历,人生好像是一张评分表,当你在高学历那个项目上打勾,或是在大企业工作这个项目上打勾,人生就会一帆风顺,社会就会保证你的前途,你就是人生胜利组。

在追求这些大奖的同时,也请不要忘记,这些标竿是建立在行之有年的社会假设上。我们假设电机研究所的学历在未来三十年还是炙手可热的,我们假设台湾在未来二十年仍然是面板或是IC设计的霸主,我们假设只要跟着明星企业的脚步走,绝对会拥有无敌的市场竞争力。

但真的是这样吗?你放心把人生交给这些假设吗?

文化上、职场认知上的技术债

在传统儒家的社会结构里,我们太习惯接受上级或是长辈所给予的结论。填大学志愿的时候乖乖听话;决定要不要考研究所时乖乖听话;选择职业时乖乖听话;要不要相亲乖乖听话;什么时候结婚乖乖听话;尽管很蠢,公司内部决策时乖乖听话;是否要留下来加班也乖乖听话。

怎么掌握人生方向盘的人,好像不是你?这些所谓的长辈或是上级,真的知道现在世界的运行法则吗?如果他们搞砸了,难道是他们要负责任吗?

我们必须假设上面技术债全都引爆,各种问题狂扑而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规划未来,用一个个小小的突破,从根本上摆脱这些技术债。

找到你的突破点!

我不想讨论整个社会要如何面对时移世异的问题,因为再如何讨论,归纳出来的结论都无法“以个人为单位”来实现。若不是听起来陈腔滥调,要不就是像过气的政客,喋喋不休。

我想要讨论“如何以个人为基础”,在职涯上不断持续的有小突破。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过去的模式不行,就突破吧!不要被以前的模式束缚,新世代要找到自己的态度与方向

我在出国工作后,无法避免地经历了许多文化冲击,有可能是该文化找工作的方式、沟通的方式、训练的方式、升迁的方式等。这些冲击都会带领我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母国文化,到底是长幼有序,或是官大学问大?到底是群组讨论,或是开会只是个单向沟通的一言堂?到底是和谐和睦,或是暗地里波涛汹涌,山头林立?到底你的服从能裨益组织,还是通往死亡的快速通道?

有了这些冲击,你会开始思考与选择你想要加入,甚至创造的组织环境与文化。

化被动为主动,了解职涯升级的秘诀

在台湾,我们非常相信以下这样的陈腔滥调:只要我有实力,机会会自己找上门,或是只要乖乖跟着体制往上爬,总有一天会站上制高点。如果你真的照着做,我保证你一定是整个团队中工作最多,却是升迁最慢的。

实力会随着你的历练成长,所以你应该开始追求历练,学会运用人际关系,寻找馒头(英文mentor的谐音,译作导师)与猎人头(专业人才招募公司),以增加自身历练的产出,如此一来,不仅薪水会在每次跳槽时成长,技能也会越来越能抵抗社会的变迁。

台湾不行,就出走吧!找到自己的伟大航道

“如果喜欢台湾,之后可以回来,但是不要一直在这里。”这是我那位加拿大馒头每次见面都会耳提面命的一句话。

事实上,你必须要找到一个能快速成长与扎根的地方。环境像是土壤一样,如果土壤不够深,不够肥沃,根本不可能出现千年神木。我在本书会提到,你必须要找到你的沃土,找到你的巴黎。

胸怀大志者,创业吧!创造出自己所向往的价值

台湾自始至终,都没有建立起一个让人可以“安全失败”的文化,也因此害怕失败,我们都只会挑那些软柿子吃,找容易的事情做,最安全的路走,将成功者的伟业归功运气或是所谓的“命”,并且嘲笑失败者,暗自庆幸自己没有留下任何污点。所谓的命,不就只是运气而已?如果我们将所有成功与失败都归给运气,人类并不会有努力的理由。如果科学家进实验室前,先丢骰子,看看今天会不会有诺贝尔奖等级的发现,不会的话,何不就先回家睡觉,明天再来?

事实上,大部分的成功都是靠渐进式(增量)的努力所组成,如果你的心脏够强,就创业吧!直接在商场上找到自己与台湾的成长模式。

我是台湾土生土长的学士工程师,没有拿过任何外国学历,经过长期规划与执行后,在2012年飞到硅谷来工作。这些文章不是我的结论,而是我探索过程的纪录,很希望这些想法能够串联台湾人对于职涯与发展环境的讨论与挑战,台湾会因为有很棒的家伙在世界各地发光发热,而再次找到自己的成长模式。

作者:陈昭颖

好啦,您的想法是什么呢?可以发邮件给我们(sky@cooboys.com)

互联网创业圈|原创发布

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创业圈(微信号: cooboys )提供互联网创业、科技创业的咨询,互联网、科技、创业、企管的原创文章。

《玩的就是新媒体》一本指导企业做好新媒体营销的好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靠制度?NO!人才是管理的根本
滴滴大数据架构部总监张浩:大数据主宰现在与未来
大数据处理,看看Google是怎么做的。
Coursera工程师董飞:典型硅谷公司大数据实战分析
野生程序员的故事
想加入硅谷顶级科技公司,你该知道这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